APP下载

农村小学“互联网+”家校共育模式创建策略

2020-07-14罗登喜

天津教育·中 2020年6期
关键词:家校共育农村小学互联网+

罗登喜

【摘  要】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在教学中应用互联网是非常有必要的。尤其是对于农村小学的留守儿童,通过互联网可以加强家长和学校之间的有效沟通,能够帮助家长更好地完成留守儿童的教育。本文主要从影响农村小学“互联网+”家校共育模式的因素入手,分析了当前农村小学家校共育模式的现状,并提出了几点有利于农村小学家校共育模式构建的措施。

【关键词】农村小学;“互联网+”;家校共育

一、农村小学“互联网+”家校共育模式的影响因素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民工外出经商或打工的越来越多,人口流动性也日益频繁,很多农民工进城打工将孩子交由老人监护,这也就导致农村地区的留守儿童越来越多。在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上老年人很难起到有效的帮助,而学校也很难做到面面俱到。当前农村地区的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已经成为社会重点关注问题,而互联网的发展,能够有效加强家长、学生以及教师三者之间的联系,使家长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在校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因此,在农村小学教育中建立家校共育模式是非常有必要的。

建立家校共育模式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因素。首先是传播内容,家长最希望了解的就是学生在学校的日常表现以及学习状况,教师在发布信息时要以家长的关注点为主,让家长充分了解学生在校的情况,从而在教育工作中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其次是传播对象,由于家长长期不在学生身边,对学生的很多情况都不了解,而家校共育模式的构建能够为家长和学生之间建立一个良好的沟通渠道。最后是传播效果,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教师可以通过微信群、QQ群,第一时间掌握学生的在校情况。

二、当前农村小学“互联网+”家校共育模式的发展现状

网络和智能手机的发展有效地缩短了人们之间的距离,留守儿童和家长之间的联系也越来越方便,通过家校共育模式可以让家长及时了解到学生的在校情况,从而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然而从当前家校共育的发展现状来看,家校共育模式并没有起到良好的效果,在家校共育平台上学校主要是发布一些重大事件或者是广告宣传,并没有为学生和家长提供更多的教育教学资源。此外,在一些微视频教学资源的录制上,教师往往会上传一些网络上的教学案例,并没有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导致其难以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农村小学家校共育模式的重要性

孩子的教育问题不只是学校的责任,有的家长会认为学校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要承担较大的责任,这种想法是非常荒谬的,只有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结合起来,才能有效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尽管家长不是专门的教育人员,但是家长对于学生产生的影响却是不容忽视的,家长是小学生接触最为密切的人,家长的行为能够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为此,家长要重视家庭教育问题,但是由于学生日常在校时间比较多,对于孩子在校情况家长不够了解,这就需要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相结合,开展家校共育。教师及时向家长反馈学生的在校情况,并指导家长如何更好地开展家庭教育,同样,家长也要把家庭教育的情况及时反馈给教师,从而使教师更好地开展学校教育,只有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紧密结合,才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农村小学家校共育模式构建的措施

(一)积极引导家长更新教育观念

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一方面是家庭教育缺少所导致的,另一方面也与家校共育模式的不足有关。而在互联网模式下,家长和教师要充分利用家校共育这一教学模式,充分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构建农村小学家校共育模式首先要引导家长更新教育观念,不断吸取先进的科学成果,并优化家庭教育方式,帮助学生正确使用网络资源,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家长由于进城务工和学生、教师之间的交流减少,但在“互联网+”这一背景下,家长和教师可以将交流转移到家校共育平台上,教师可以录制一些教学课程,让学生在课下进行学习,还可以为家长推送一些育人知识,以便家长在工作之余进行学习,从而能够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教育方式。同时,在家校共育平台上还可以交流讨论,分享教育的智慧和经验。不同的留守儿童存在的教育问题也都不同,而家校共育模式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制定个性化的教育策略,从而使学生真正能够有所收获。想要使家校共育模式在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上真正发挥作用,就需要家长转变教育理念,并充分利用家校共育平台,这样才能有效改善留守儿童的学习状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充分利用网络平台

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再加上留守儿童父母不能在身边指导,因此,留守儿童在学习中遇到问题经常无法解决,这就导致学生的成绩难以得到有效提升。而家校共育模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上传教学资源,让学生在课下进行学习。首先,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班级微信群、QQ群,将自己课堂上所讲的重难点内容录制成视频,上传到班级群里,以便学生进行课下学习,对于部分基础成绩较好的学生,教師还可以分享一些课后知识拓展,让学生用于知识巩固。其次,教师还需要加强和家长之间的交流互动,让家长了解学生当前的学习进度,从而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监督。最后,教师还要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多使用微课、翻转课堂的模式来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

(三)加强远程互动,共享教育资源

由于家长往往比较溺爱孩子,在家庭教育中,家长都是以孩子的想法为主,孩子提出什么样的要求都尽量满足,这就导致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难以形成有效的合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发展,为此,建立有效的家校共育机制是非常有必要的。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人们之间的联系更加便捷,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来实施家校远程互动,从而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形成合力,进而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此外,由于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信息不对称,教师通过远程互动的方式还可以实现资源共享。例如,在周末或者节假日期间,家长在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问题,完全可以通过微信、QQ等方式和教师进行远程互动,从而解决在家庭教育中遇到的问题,并及时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学习情况,以便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引导。教师在和家长交流的过程中,还可以有效开发家长资源,充分发挥家长在教育中的优势,从而进一步提升家庭教育的效果。由于学生家长的工作涉及较多的领域,教师可以让学生家长将自己的专业知识以浅显易懂的方式讲给学生听,从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学生的视野。小学生的求知欲是比较强的,家长可以将一些工作中的趣事讲给儿童听,从而加强家长和学生之间的有效沟通,进而使家校共育发挥良好的效果。

(四)加强家长培训,使家校共育充分发挥有利作用

家长也不是天生懂教育、会教育,孩子的成长过程其实也是家长的学习过程,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家长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够有效提升教育水平。通过研究调查发现,部分家长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确实有所欠缺,没有尽到一个家长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例如,当孩子完不成作业时,家长并没有积极引导学生,而是直接替孩子写作业。还有一些家长为了让孩子好好学习,总是对孩子说“如果你在这次考试中有进步,就给你奖励”。采用这种方式尽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成绩,但是也会让学生对学习产生误解,学生只有在物质奖励的推动下才会好好学习,难以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这对学生的长远发展是比较不利的。为此,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对家长进行培养,指导学生如何进行家庭教育,帮助家长解决在家庭教育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只有不断提升家长的教育水平,才能够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之间形成有效的合力,进而提升家校共育的效果。

五、结语

总而言之,在“互联网+”模式下,构建家校共育模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改善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使家长和教师之间的交流更加密切,帮助家长有效完成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农村小学要紧跟时代的发展趋势,将家校共育模式的构建放到教学突出发展的位置,在提升学生学习成绩的同时,也将小学教育发展推向新的阶段。

参考文献:

[1]刘纪龙,肖晓锋.农村中小学“互联网+”家校共育模式创建策略[J].新课程(下),2018(3).

(责任编辑  王小飞)

猜你喜欢

家校共育农村小学互联网+
影响小学家校共育的因素以及解决策略初探
《语文学科课后作业的有效研究》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浅议如何化解家校教育的矛盾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策略
关于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农村学校构建书香校园的有效策略探研
当前农村学校实施“新教育实验”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