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冀东民歌在唐山市中小学的传承

2020-07-14李圆圆

科教导刊 2020年15期
关键词:中小学传承

李圆圆

摘 要 冀东民歌是流行于我国河北省东北部地区的民歌,其具有较强的地域特色,是我国不可多得的宝贵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是我国劳动人员经过长时间生活与生产,逐渐积累、创造出的一种艺术成果。近些年,像冀东民歌这样的非常物质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越来越受到重视。唐山市中小学,应该在开展音乐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加强冀东民歌的传承,以此将冀东民歌更好的发扬光大。笔者针对冀东民歌的发展和传播现状进行了探究与分析,并提出了冀东民歌在唐山市中小学传承的有效策略,希望有助于冀东民歌的传承与发展。

关键词 翼东民歌 中小学 传承

Abstract Jidong folk song is popular in the northeast of Hebei Province. It has strong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is one of the rar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 China. It is a kind of artistic achievement that our country's workers gradually accumulate and create after a long time of life and production. In recent years,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 the protection and inheritance of very material culture, such as Jidong folk songs. Tangsha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should strengthen the inheritance of Jidong folk songs in the process of carrying out music education activities, so as to better carry forward Jidong folk songs. The author explores and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and dissemination of Jidong folk songs, and puts forward effective strategies for the inheritance of Jidong folk songs in Tangsha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hoping to contribute to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Jidong folk songs.

Keywords Jidong folk songs;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inherit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与不断推进,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始走进教学课堂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融入,不仅进一步激发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有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唐山市中小学在开展音乐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将冀东民歌纳入到音乐教育课程中,针对冀东民歌进行了全面的、系统的、深入的學习与探讨,不仅丰富了中小学生的音乐知识体系和视角,同时还实现了对非物质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1 冀东民歌发展的现状

冀东大地不仅仅拥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同时还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一个充分了浓郁人文色彩的地区。[1]而冀东民歌毋容置疑就是具有当地鲜明艺术特色的民歌,其反映着当地人们的生活、思想、情感和文化等,可以说是群众内心的一种呼唤,具有着强烈的真实情感色彩,这也使得冀东民歌更具艺术内涵。随着冀东民歌的不断发展,其与戏曲、曲艺等一些民间音乐艺术的融合,进一步凸显了自身的艺术特色。

与其他一些民歌一样,冀东民歌同样也是我国的劳动人民在生产过程中,对内心情感的一种传唱。它真实的描述了冀东大地人们的真实生活环境和民俗风情,同时也表达着当地群众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虽然冀东民歌没有过多的文化描述,但是却以其独特的口音口口相传。为了保护和进一步传承冀东民歌,将其纳入到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行列中。[2]

2 冀东民歌传承的现状

(1)冀东民歌的生存范畴较为狭小。据相关调查显示,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传唱冀东民歌的范畴随着变得越来越小,甚至部分地区已经没有了可以传唱冀东民歌的人,尤其是年轻人对冀东民歌的了解越来越少。很多人不单单对自己家乡的民歌了解甚少,同时对其也不没有任何的了解兴趣。上个世纪还有很多人传唱冀东民歌,但是现代流行音乐的产生,对这种传统的民间艺术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并且在逐渐的被流行音乐所取代,其生存的范畴越来越狭小。[3]

(2)缺乏现代创新。冀东民歌是在历史的长河中劳动人民留下的艺术结晶,现如今社会中留存的冀东民歌作品,都具有着较高的艺术研究价值。冀东民歌具有着多样化的形式,除了老艺术家传唱的一些典型性冀东民歌外,其与的一般都是记载在相应的文献资料中。[4]从冀东民歌的传承情况来看,一般只能够在一些特定的场景中才能够听到冀东民歌,像冀东农村地区热门在建设房屋的过程中,一般会唱“打夯号子”,在其他一些地区和媒体中却很难听到这一民歌。由此可见,这种本该广泛流传的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处于濒临消失的状态,造成这一局面的一个很大原因就在于缺乏现代创新,一直固守陈规,对于当代的人们来说,并不具有较强的吸引力。[5]

3 冀东民歌在唐山市中小学传承的有效策略

(1)将冀东民歌融入唐山市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学校教育是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条有效途径,让冀东民歌走进唐山市中小学,不仅仅有助于冀东民歌的宝华与传承,同时还可以丰富唐山市中小学音乐的教学内容,进一步拓宽中小学生的艺术视野,促使其产生民族自豪感。相对来说,唐山市中小学不管在教学、科研还是在创新上都具有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优势,可以为冀东民歌的传承提供一个可靠的实践平台。将冀东民歌融入到唐山市中小学教育中,积极的发挥学校教育的重要优势,以此探索出一种传承冀东民歌的新机制。[6]我国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原则就是以保护为主,传承和发展为首要任务,合理的创新应用,从而更好的将其发光大。[7]唐山市教育机构非常支持将冀东民歌纳入到唐山市中小学音乐教育体系中,以此加强对非物质文化传播者培养,

(2)加强对冀东民歌的研究。为了更好的在唐山市中小学音乐教育体系中传承冀东民歌,唐山市中小学音乐教师应该注重加强对冀东民歌的研究,以此更好的融入到自身教学中来。冀东民歌作品既包括具有原生态特点的作品,又包括经过劳动人们改编的民歌作品,另外还有一些以冀东地区群众。[8]为了促使唐山市中小学生全面的认识到传承冀东民歌的重要性和体会到冀东民歌的魅力所在,非常有必要加强对冀东民歌的研究。例如:唐山市某中小学,组织整体音乐教师针对冀东民歌的传承与发展的话题召开了艺术研讨会。在研讨会中,针对冀东民歌的起源,流传、演变、题材类型、音乐特色和演唱风格等进行了研究,为冀东民歌在音乐教育中的融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音乐教师应该全面的认识到传承冀东民歌的重要性。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素质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也越来越重视非物质文化的传承。音乐是中小学教学体系中的一门重要艺术性学科,其理所应当承担起传承和弘扬我国非物质文化的责任。作为唐山市中小学音乐教师应该全面的认识到传承冀东民歌的重要性,通过对冀东民歌学习,不仅可以促使中小学生充分的感受到冀东民歌的艺术魅力,同时还有助于激发中小学生的爱国情怀,促使其更加积极自主的去传承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9]唐山市中小学音乐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如果仅将教学内容局限于音乐教材中的内容,而没有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拓宽和延伸,那么势必会影响小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对中小学生音乐艺术素养的形成也十分的不利。由此可见,非常有必要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融入冀东民歌,以此将其更好的传承下去。

(4)通过多样化的形式传承冀东民歌。对于中小学生来说,其普遍比较喜欢一些当下流行的音乐作品,对民歌一般都不太感兴趣。如果这时唐山市中小学音乐教师为了完成传承冀东民歌的教学任务而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方法,那么很难促使小学生对冀东民歌的学习产生足够的兴趣。虽然任课教师对冀东民歌的发展历史、文化底蕴和典型作品等在教学课堂上进行了详细的讲解,但是对于中小学生来说,这些枯燥的教学内容和单一的教学模式很难将其注意力集中在教学课堂上。因此,唐山市中小学音乐教师必须认识到这一问题,积极的创新传承冀东民歌的教学模式,当然即便探索到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可以很好的传承冀东民歌,也不可以长时间一直使用这一种教学模式,这样很容易促使其再次觉得音乐知识和民歌的学习枯燥、乏味。因此,音乐教师必须不断的创新自身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模式。例如:唐山市中小学音乐教师在传承冀东民歌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播放冀东民歌的发展史,并为学生播放一些比较符合学生身心特点的冀东民歌,通过民主投票选出最受欢迎的冀东民歌。随后任课教师针对这一冀东民歌展开教学。这样不仅可以有效的激发小学生对冀东民歌的学习兴趣,同时还可以促使其更加自觉的去传承冀东民歌。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学校教育是传承非物质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唐山市中小学生应该自觉的承担起传承冀东民歌的责任。将冀东民歌融入到中小学音乐教学体系中来,一方面,丰富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内容,另一方面,促使中小学生更加的了解我国民族音乐文化,最大限度的保护和传承冀东民歌,并且冀东民歌的融入还可以拓宽小学生的音乐艺术视野,有助于中小学生良好音乐艺术素养的形成。

参考文献

[1] 刘荣德,李殿明.冀东民歌研究[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

[2] 张蕾.非物质文化遗产视域下冀东民歌的活态传承研究[J].大众文艺,2017(12):45.

[3] 赵娟.从王世杰看昌黎民歌的活态传承[D].河北师范大学,2018.

[4] 徐丽君.论冀东民歌演唱家曹玉俭的艺术风格[J].电影文学,2009(18):156-157.

[5] 张珺颖.冀东民歌现状调查与传承保护研究[D].河北大學,2016.

[6] 张楠.音乐美学视角中的冀东民歌[J].大众文艺,2011(23):12.

[7] 徐丽君.试述如何把握冀东民歌的风格[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6(01):125-128.

[8] 孙宪伟,王蕾.冀东民歌在文化建设中的传承与发展[J].大众文艺,2014(06):49-50.

[9] 韩彦婷.民族音乐文化传承视阈下的小学民歌教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8.

猜你喜欢

中小学传承
论多媒体技术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略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视频的应用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