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法治教育资源开发的思考
2020-07-14赵凤英
赵凤英
摘 要 上好“道德与法治”课程,最根本任务是如何落实立德树人。作为道德与法治教师在传授知识、能力培养的同时,要善于结合生活实际,把握时代契机,开发有价值的法治教育资源运用于教学之中,使学生从小拥有法治意识,增强“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生命力和影响力。
关键词 道德与法治 法治教育 资源开发
Abstract The most fundamental task of a good course of morality and rule of law is how to implement morality and cultivate people. As a teacher of morality and rule of law, while teaching knowledge and ability training, he should be good at combining the reality of life, grasping the opportunity of the times, developing valuable education resources of rule of law for teaching, making students have the consciousness of rule of law since childhood, and enhancing the life force and influence of the course of morality and rule of law.
Keywords Morality and Rule of Law; legal education; resource development
2016年秋季起,小学一年级《品德与生活》教材名称更改为《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实质内涵发生了改变,有针对性的增加了法治教育内容,使到课程更加综合化。笔者作为一名专职的“道德与法治”教师,任教一至三年级“道德与法治”课程。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了解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关于法治教育的素材并不多,但是比较少,也没有具体的阐述。其次,担任“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师大都是兼职的教师,极少专职品德教师。兼职的教师往往工作比较繁多,未能专心对该门课程的资源进行梳理与知识重构。如何上好该门课程,让法治教育内容接地气、入人心,帮助“道德与法治”教师提高自己的专业自信,提升“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育魅力?这是笔者常思考的一个问题。于是,决定总结一些关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法治教育资源,希望此文能对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提供帮助,更好地实施课程教学。
1 解读教材,把握法治教育素材的出发点
教材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依据,是“课程标准”目标的具体体现和教师可运用的最基本的课程资源。作为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教学中要深入解读教材,作为课程资源的开发主体,要深刻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落实小学“道德与法治”的各项目标,明确教材的编排体系和把握教材的特点。通过解读教材,明确教材中涉及的法治教育素材,这样才可以把握课堂教学的设计方向。通过对教材的分析,把握每节课的知识点,充分理解课程的意义和法治教育的重要性,实现“道德”“法治”与德育教育有机结合,这才是实施课程的关键。
教材解读既按教材又不局限于教材,不仅仅狭义地对教材内容的解读,而是对学生发展和社区背景下的整体解读。例如每个单元教材中的法治教育内涵在哪里?在哪些教学环节需要讲法?是否每一课的教学都必须要有法治教育的内容?要怎样表达传达法治知识,培养法治思维,每个单元的设计意图要传达什么样的信息等等,其中一定有相关的因素,这就虽然教师课前全面深入地对教材进行解读。只有全面熟悉教材,吃透教材,才能掌握教材的体系,教学设计时就可以前后照应、整合内容、反复渗透,就容易串起教材中的法治线索。如教学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我们在一起》,这课共分为四课组成,呈现螺旋上升式。由《我想和你们一起玩》一课,针对同学之间相处的集体生活,和谐共处的开心与愉悦。这教材中还涉及到“想一起玩怎么办”和“为什么玩不下去了”两个主题探讨。这里的教材处理可以结合学生日常活动中发生遇到有些同学的霸道行为,甚至出现校园欺凌的事件案例,从案例解读中让学生明白欺凌霸道行为的危害,以及所触碰的法治问题。另一方面,可引导学生如果遇到类似情况,如何保护自我与应对。从另一个侧面可以引导学生培养换位思考的能力,不要仅仅站在自己的立场,还要尝试考虑他人的感受,为下一课“大家一起欢乐多”作引入。教师也要通过设计一些现场活动让学生体会乐群,互助的意义,从小养成守法意识。
教材中所提示的活动案例都是体现新课程的目标和内容。因此,在教学中要善于捕捉教材中所提供的素材作为法治教学资源,把握法治教育素材的出发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达到培養学生法治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目的。小学阶段法治教育的目标是着重普及法治知识,践行法治理念,养成遵纪守法意识和良好行为习惯,明晰行为规则,让学生感知身边的法在哪里,培育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从小养成自觉遵法、规范日常行为习惯,遇到事情懂得通过法律解决问题的生活意识和能力,维护自身权益,培育社会价值认同感。
2 立足校本,挖掘法治教育资源的闪光点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每所学校的校情各有不同,所处的社区环境不一样,学生的情况也不一样,法治教育内容也会有所差异。法治理念的形成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更加不能单一的知识传授。因此,我们在处理教材,挖掘法治教育资源的时候,一切应立足校本,进行学校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的分析,内部环境包括学生、老师、办学条件等;外部环境指学校周边地理环境、自然环境。学校内外环境的分析越客观、越准确,不仅对教学背景有了准确的把握,并且可以利用校内外资源,为整合法治教材内容打下坚实的基础。如“道德与法治”教材中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说说我们的社区》、第五单元《画画我们成长的地方》,这两个单元都密切与自己的生活环境息息相关,在观察、了解自己的生活的环境中获取知识与技能,体验社区环境、设施与人们生活的联系。从而引出一些破坏社区环境、设施设备的一些违法行为,明确社区是人们共同生活的地方,需要我们共同参与,从而培养关心、爱护自己社区的态度和热爱自己家乡的情感,从小养成乐于为社区建设付出自己的劳动。
“道德与法治”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具有鲜明的社区特色和时代特点的社会主义文化课程。在法治课程资源开发方面,建立在社区大课堂的教学观上,引导学生把学习的范围由教材本身扩大到课堂以外,通过安排课外实践活动,在活动中获得更加生动的法治知识,提高遇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说说我们生活的社区》这单元学习内容中,即在指导和帮助学生认识和了解自己的所在社区的基本特点,是城市还是农村,认识不同的社区,对比认识社区的昨天与明天,并展望明天。人们生活要过得幸福美满前提是人人要有法治意识,共同维护家园。这样,在善用环境资源优势开发法治教育资源,向着这个方向努力,重视社区课程资源与实践活动资源,立足于校本,接触社区,参与相关的社会生活,这样对开发法治教育资源就越有帮助,有利于学生小主人翁的态度和责任感。
3 源于生活,抓住法治教育资源的关键点
“道德与法治”是一门基于生活基础上的学科,与实际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落地到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将法治教育与儿童的生活有机结合,教学活动结合学生的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展开,体现法治源于生活,用于生活以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教师在授课中应注重让法治教育根植于现实生活中,关注如何运用法治理念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导向,从而塑造健全的人格。
法治教育是课堂教学最直观,最普及的一种知识传授方式,是影响力最持久的教育途径。法治教育的成效与教材的编写使用,教师对法治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开发等息息相关。此文选择了基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法治教育资源开发的策略作为研究对象,积累丰富的法治教育资源,抓住在生活中追求和实践道德的同时,从生活中形成法治意识,提高法治的素养,践行法治的精神,把握住法治教育资源的关键点,让学生感知生活中的法。如教材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我和大自然》中第6课的《花儿草儿真美丽》,引导学生把日常生活中关于这一主题的所见与所思在课堂中分享,进而明理、导行。让孩子去认识和感受生命、亲近和观察生命,并用自己的方式去记录各种生命形态。从孩子的生活实际出发进行法治教育,让学生知道同样是花草,但在不同的环境里,可以有不同的面对方式。如公共场所里的花草不能摘,懂得破坏绿化的行为是不对的,从规则意识入手法治教育。同时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在一些野外的花草是可以适度采摘的。因此,作为道德与法治教师要想给学生传授相关的学科知识,必须要加强对真实生活事件的开发,让小学生在真实的生活事件中去体验和感悟,从而获得直观的感受。法治教育是用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的基础知识教育学生,增强他们的社会主义公民意识,懂得公民的基本义务和应有的权利,懂得与自己生活有关的法律,养成自觉遵守法律的行为习惯。
“道德与法治”课程并不是为了从小培养法律专家,而是通过课程中的法治教育是让学生從小有法治思维,有理性的逻辑思维,树立法治意识。懂得从小敬畏法律,有宪法至上、规则到上的认识。因此,作为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教学时一定要结合儿童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展开,在教学活动中感受到规则、法律的重要性,懂得哪些行为是可为,哪些是不可为。遇到问题该如何解决?遇到问题知道回归生活实际,懂得如何按照规则办事,从生活细微之处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通过学习“道德与法治”教育,从而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育学生知法守法,心中有法,为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翁丹丹.从生活中开发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资源[J].新课程·小学,2017(12).
[2] 李宸曦.基于现行《道德与法治》教材分析的小学生法治教育探究[J].东北师范大学,20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