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J 波对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的预测价值
2020-07-14丘淑芳
丘淑芳
(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广东 广州)
0 引言
缺血性心脏病是内科常见疾病,而通过对此类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查,可以早期发现和监控病情发展。大量的研究显示,缺血性J 波是缺血性心脏疾病急性发作时出现恶性心律失常的重要标志,缺血性J 波常提示有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1]。大量研究证实,缺血性J 波对判断记性心肌梗塞患者是否有出现严重心律失常的风险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2]。然而,目前国内外关于缺血性J 波对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的预测价值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将纳入120 例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其中32 例患者出现缺血性J 波,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探讨缺血性J 波对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的预测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2018 年1 月至2019 年6 月诊断的缺血性心脏病病例120 例,其中30 例出现有缺血性J 波(J 波组),其余90 例无缺血性J 波(无J 波组),J 波组男18 例,女12 例,年龄45-85 岁,平均(56.98±10.33)岁,无J 波组男58 例,女32 例,年龄45-85 岁,平均(57.12±11.32)岁,排除标准:患者合并有房室传导阻滞、房颤等有可能影响观察缺血性J 波的心电图,合并有急性慢性心包炎、急性脑外伤、高钙血症等,合并有肺栓塞、恶性肿瘤或免疫系统疾病或安装起搏术后的患者。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进行多次心电图检查,在入院时、治疗后24、36、48、72 小时均进行一次心电图监测,并记录患者的心电图数据,缺血性J 波的测定标准: ≥2 个导联以上的QRS 与ST段交界处即J 点后,出现呈驼峰状、尖峰样或圆顶状改变。J波时限大于30 ms,振幅大于1 mm,QT 间期在340 至440 ms之间。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对两组定性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心律失常发生情况比较
在32 例J 波组中,共有22 心律失常,发生率为68.75%,明显高于无J 波组(37/88,42.05%),卡方检验显示χ2=5.221,P=0.001。J 波组中房性心律失常8 例,占25%,主要为房性早搏,室性心律失常13 例,占40.63%,其中室性早搏8 例,室性心动过速3 例,室颤2 例;房室传导阻滞1 例,占3.13%,室上性心动过速2 例,占6.25%。J 波组房性早搏、室性早搏以及严重的室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动过速、室颤)与无J 波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心律失常发生情况比较例(%)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溶栓技术的发展,以及冠脉旁路手术的应用,缺血性心脏疾病的死亡率有所下降。然而,如何进一步降低缺血性心脏病的死亡率,一直是临床医生关注的问题。如何做到对缺血性心脏疾病的早期准确诊断,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心电图是对急性缺血性心脏疾病进行简单快速有效和敏感的一种筛查检查方法,其不但可以准确反映缺血部位的心肌缺血程度、缺血时间、缺血范围等,还可判断病情的发展[3-4]。心电图的操作简单,也可在基层医院中广泛推广应用。本研究对120 例患者进行了回顾分析,以寻找典型心电图改变在指导缺血性心脏病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J 波是QRS 波终止后ST 段起始前的交接点,也称为Osborn 波,在1938 年被首次发现和报道,并随后被证实J 波的出现与急性心包炎、急性脑损伤、急性心肌梗死、高钙血症、急性脑血管疾病等均有密切关系,在此类疾病患者中均可观察到心电图中有缺血性J 波[5]。在正常人中J 波的检测率仅为2.5%-18%[6]。正常人群中J 波的出现多见于早期复极综合征中,被称为是生理性的J 波。然而,当患者心肌组织出现缺血、缺氧之后,将有新的J 波出现,使原来J 波的幅度和宽度均有所增大,因此,此类J 波称为缺血性J 波[7]。此概念的提出还与缺血性J 波与心肌梗死患者的恶性心律失常事件、室性心动过速、室上性心脏过速和心室颤动等均有密切相关[8]。深入研究指出,缺血性J 波出现的分子机制可能与在心外膜上的心肌细胞除极时出现了瞬时的钾离子外流有关,特别是右心室的心外膜处的心肌细胞以钾外流为主,导致此处的心肌细胞动作电位在1 相时有较快负的下降速度,并形成了动作电位1、2 相之间明显的复极电位差,在心电图上则表现为J 点明显抬高,并且伴有动作电位2 相的折返,导致心肌的跨心电活动不稳定,在心电图上反映为R on T 现象,此时可以诱导多种的恶性心率失常如恶性心动过速、室上性心动过速甚至猝死[9]。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缺血性心脏病患者中J 波的出现率为26.67%,而在32 例J 波组中,共有22 心律失常,发生率为68.75%,明显高于无J 波组。J 波组房性早搏、室性早搏以及严重的室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动过速、室颤)与无J 波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表明,缺血性J 波的出现对判断缺血性心脏病患者是否心律失常有重要的意义,对提示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有重要的价值。据文献报道,J 波出现于与心律失常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并且与小血管的闭塞、心脏转位和早期复极综合征等因素有关[10]。心电图作为一项操作简便的检测措施,可以快速对缺血性心脏疾病做出诊断,同时对缺血性心脏病治疗方案选择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也可以对缺血性心脏病患者预后进行评估。然而,仍然有很多因素对心电图的结果有所影响,并导致的缺血性心脏病的漏诊和误诊,甚至延误治疗,因此,在临床上应该综合考虑各种有可能的影响因素,综合判断病情,以免延误临床的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