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价值观引领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探讨

2020-07-13张庆华

家长·中 2020年6期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小学语文

张庆华

摘要:核心价值观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渗透,与全面素质教育基本要求一致,對于学生来说,能够与其认知相符合,满足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培养要求。本文从识字写字教学、深挖课文德育资源、开展阅读方向指导以及综合性学习活动开展这四个方面入手,探究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于小学语文课程中,以把握语文课程教学取向,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不断增强。

关键词:小学语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

小学生正处在价值观培养和形成的重要时期,侧重将其科学合理地融入小学语文课堂,是新时代和核心素养理念及新课标赋予小学语文课堂的使命。小学语文实践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孩子们的心理和教学内容,侧重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课程教学中,要确保教学方式的多元化,重视德育素养培养,切实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推动孩子们的语文核心素养逐步提升。

一、借助识字写字教学,激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汉字是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的基础内容,代表着中华文明,在识字写字教学过程中,可从汉字起源与演变入手,强化学生对汉字形体美的感知,让学生能够感悟到汉字笔画结构的绝妙,激发学生对于汉字的喜爱,对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也得以激发。

例如:在《神州谣》教学过程中,对“隔、陆”这两个汉字进行讲解时,将左耳旁展示给学生,引导学生将左耳旁汉字与右耳旁汉字“郊、邮”等进行对比,强化学生的感官认识,之后教师运用微课来为学生做出指导,促使学生更好地认识并理解汉字。在这一教学过程中,通过象形字的运用来加深学生对于左耳旁的理解,采取图文结合的形势,以“阜”为例,将字体演变过程以形象化的方式展示出来,对于左耳旁的表意,学生能够加以深刻理解,明确大多与山丘和陡峭的山有关。之后教师对学生识字成果进行巩固,以“阳”表示山的南面,以“阴”表示山的北面等。在右耳旁学习过程中,以会意字“邑”为例,“口”表示人居住范围,“巴”表示人跪在地上的样子,合起来就代表人们居住的地方。右耳旁的自大多与国名、地名、行政区域存在密切关联,比如邻、都、郊等。通过写字指导的开展,能够促使学生正确认识汉字字形结构的比例美,激发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深挖课文德育资源,培养和谐人际处事态度

小学语文课文内容皆富含深厚的美好道德品质内涵,基于新课标要求出发,课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通过转变课文阅读方式深挖课文德育资源,明确课程价值取向,熏陶学生的思想情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同时有效促进学生正确价值观念的树立和健全人格的塑造。

例如:课文《小公鸡和小鸭子》阅读教学过程中,结合文章内容出发,为强化学生对于小公鸡和小鸭子的不同习性的理解,体会彼此之间互帮互助的美德,可优化阅读教学方式,从文章关键句出发,组织学生进行反复阅读,强化学生对文本内涵的感悟,体会其中“人物”的优良品质,以此来感染学生,促进学生正确价值观念的树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就文本内容合理设问:“小鸭子捉不到虫子急得直哭,小公鸡看到后是怎么做的?”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文章后可知:“小公鸡捉虫子全部都给小鸭子吃了。”据此,教师扮演记者对学生进行采访:“假如你是小鸭子,小公鸡是你的好朋友,捉到的虫子全部给了你,你认为这个朋友怎么样?”通过此种提问方式,能够强化学生的理解,学生纷纷表示,这样的朋友是真诚的、友爱的、善良的等。通过阅读教学方式的转变,强化了学生对于小公鸡品质的感受,引导学生更为全面且深入地理解文本内容,学生深刻认识到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关心和帮助,这有助于促进学生正确价值观的树立。

三、开展阅读方向指导,树立民族自豪感与认同感

小学生对于课文或课外读物的阅读,总是找不准阅读侧重点,获取的信息杂乱无章。因此,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扮演好引路人的角色,引导学生从核心价值观的角度对课文和课外读物进行阅读领悟。教师要善于运用多元化方式来为学生做出阅读指导,促使学生对所阅读材料中形象、生动的核心价值观资源进行获取和整合、内化,从而促使学生的德育素养在无形中得到强化。

例如:在开展课文《神州谣》教学过程中,文章包含四节,整体节奏明快活泼。前两节主要对神州大地的山川之壮美进行概括,通过景物列举来进行具体描述;后两节主要描述台湾与大陆的血脉亲情,就民族之间团结友爱以及为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心愿进行表达。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可发挥多媒体作用,播放视频资料,将黄河、长江的磅礴气势展示出来,强化学生的感官刺激,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母亲河孕育了无数的中华儿女,创造出了民族奇迹,激发学生对于民族的热爱之情。之后组织学生进行朗读,鼓励学生发挥自我想象力与创造力,将黄河、长江、长城、珠峰等的生动画面于脑海中再现。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朗读,形式可包含自读、小组读、全体齐读等,对学生识字成果进行有效巩固,也可组织开展分角色朗读等方式,教师及时给出指导,使学生在参与朗读的过程中,能够对中华民族山川之壮美形成独特认识,感知到中华民族历史之悠久和文化之灿烂,激发学生对于民族和国家的热爱之情,此种教学方式下,核心价值观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得以有效渗透,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目标顺利实现。

四、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渗透并熏陶传统文化

为促进核心价值观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顺利渗透,教师可精心设计综合性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广泛涉猎核心价值观营养,对传统文化加以内化,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例如:在《中国美食》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组织开展“家乡的美食”主题活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组织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在活动中鼓励学生就美食小报进行创意制作,比如围绕饺子出发,对其起源进行介绍,由医圣张仲景所创,以面皮来驱寒的药物进行包裹,以满足治病需求,对耳朵冻疮加以防范。后期演变为春节吃饺子,通过元宝形状来表示聚财,以麦穗形状表示丰收,饺子也被赋予一定寓意,表示着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通过此种教学方式,学生对于各地的美食都形成了独特的认识,对于中华历史典故和传统中医养生理念均有所理解。

五、结语

总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是小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德育素养,同时其与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各方面内容也是相通的。小学语文实践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实际情况出发,从识字写字、阅读教学、朗读指导、综合性学习等方面入手,对核心价值观进行渗透,促进小学语文课程教学成效的显著改善,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强化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魏允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实践[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9(12).

[2]唐晓红陈佃红.小学语文课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J].语文教学通讯,2019(11).

(责编  侯 芳)

猜你喜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小学语文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