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东莞市东部中心医院2014—2018年295例住院患者死因分析

2020-07-10尹巧莲周美珍游月明

黑龙江医药 2020年6期
关键词:顺位死因年龄段

尹巧莲,梁 筱,周美珍,游月明

东莞市东部中心医院原常平医院,广东 东莞 523000

死亡病例研究分析可明确当前疾病死亡的构成状况,发现威胁患者生命的主要因素,优化医院资源的配置,制定疾病防控策略,故具有重要临床价值[1-2]。黄玉婷对新疆某医院7 241例患者死因分析,结果表明疾病死因在不同民族和年龄组中分布其有差异性,为高危人群慢性病的预防奠定理论基础,确定了医院的防控重点[3]。陈奕芝等对某医院住院患者死亡病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死亡的首要原因损伤与中毒和循环系统疾病,为区域疾病预防和救治提出合理化建议[4]。初慧中对某大型三甲医院7年死亡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等为主要死因,为医院合理配置医疗资源提供依据[5]。由此可见,医院的病死因研究极为重要,从而制定防控策略提供参考。

本文对东莞市东部中心医院2014—2018年死亡病例295例住院患者死因分布特点进行分析,全面、系统地了解住院死亡病例死亡原因,确定重大疾病的死因顺位,为医院以及该地区确定医疗护理重点,为建立医疗保健政策、制定卫生规划和合理配置医疗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集我院2014—2018年住院死亡病例295例。死亡信息采集于死亡登记卡(由医师填写)。

1.2 方法病例

死亡原因采用医师推断的根本死因,并采用国际疾病分类标准(ICD-10)进行死因分类。使用描述统计的方法,对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的死因顺位情况进行比较,进一步找出其分布特征。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住院死亡病例共295例;男性死亡患者204例(占69.1%),女性死亡患者91例(占30.9%),男性是女性死亡患者的2.24倍。男女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46,P<0.05)。从年龄来看,死亡的高峰年龄处于45~55岁之间,共66人,占22.37%,见表1。

表1 2014—2018年住院病例不同年龄死亡人数及比例

2.2 医院死亡病例不同年龄段死因构成变化情况

0~14岁的死亡病例的病因以呼吸系统疾病(2例,占25%)、损伤和中毒(2例,占25%)、传染性疾病(感染)(2例,占25%)为主;15~24岁死因顺位损伤和中毒(7例,占50%)、传染性疾病(3例,占21.43%)和循环系统疾病(3例,占21.43%);25~34岁死因顺位损伤和中毒(8例,占33.33%)、肿瘤(4例,占16.67%)和传染性疾病(4例,占16.67%);35~44岁死因顺位肿瘤(14例,占31.82%)、损伤和中毒(8例,占,18.18%)、神经系统疾病(7例,占15.90%)、循环系统疾病(3例,占6.82%)和消化系统疾病(3例,占6.82%);45~54岁死因顺位肿瘤(26例,占39.39%)、损伤和中毒(14例,占,21.21%)、神经系统疾病(7例,占10.61%)、循环系统疾病(5例,占7.58%);55-64岁死因顺位肿瘤(19例,占38.78%)、损伤和中毒(9例,占,18.37%)、循环系统疾病(9例,占,18.37%);65~74岁死因顺位循环系统疾病(13例,占,38.24%)、肿瘤(11例,占32.35%)、传染性疾病(5例,占14.71%);75~84岁死因顺位肿瘤(12例,占35.29%)、循环系统疾病(7例,占20.59%)、传染性疾病(7例,占20.59%)、循环系统疾病(5例,占14.71%);85岁以上的死因顺位循环系统疾病(7例,占33.33%)、传染性疾病(5例,占23.81%)、呼吸系统疾病(4例,占19.05%)。

在295例死亡病例中,死因顺位前五位分别是肿瘤(89例,占30.17%)、损伤和中毒(50例,占16.95%)、循环系统疾病(46例,占15.59%)、传染性疾病(36例,占12.20%)、呼吸系统疾病(24例,占8.14%)。而排第一位的肿瘤患者死亡年龄集中在35~84岁之间,尤其在45-54岁间达到高峰;损伤和中毒等意外事故造成的死亡排第二,集中在15~65岁之间,45~54岁达到高峰;循环系统疾病死因的患者多是55岁以上的患者;死因为传染性疾病的患者各个年龄段都有,但是65岁以上的患者偏多;死因为呼吸系统疾病各个年龄段都有,但是75岁以上的患者偏多,见表2。

表2 医院死亡病例不同年龄段死因构成变化情况 例(%)

2.3 35~85岁死因构成

列入研究对象35~85岁之间死亡病患共225例,其中男性在该年龄段死因顺位为:恶性肿瘤(或癌)、创伤(损伤)、循环系统疾病;女性死因顺位为:恶性肿瘤(或癌)、循环系统疾病、创伤(损伤),见表3。

表3 2014—2018年住院病例中35~85岁主要死因构成 例(%)

2.4 恶性肿瘤(癌)死因分布

恶性肿瘤其死因前五顺位为:肝癌27例(占30.35%)、支气管或肺恶性肿瘤16例(占19.98%)、胃恶性肿瘤6例(占6.74%)、乳房恶性肿瘤/鼻咽癌5例(占5.62%),其他癌症28例(占31.46%)。其中肝癌、支气管或肺恶性肿瘤、胃恶性肿瘤和鼻咽癌明显男性多于女性,尤其肝癌男女比例为8.67∶1,见表4。

2.5 循环系统疾病死因分布

因心血管死亡病例为46例,具体死亡顺位为心肌梗死15例(占32.61%),心脏病12例(占26.09%),心力衰竭5例(占10.87%)男女病例无显著差异,见表5。

2.6 传染性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死因分布

表4 恶性肿瘤(癌)死因分布 例(%)

表5 心血管死因分布 例(%)

传染性疾病死因顺序:肺部感染、脓毒症、颅内感染,且男性高于女性(P<0.05)。呼吸系统疾病死因顺序:慢性阻塞性肺病伴有急性加重、呼吸衰竭、肺炎。损伤和中毒死因最大的是颅内损伤,且男性高于女性。中毒男女各1例,见表6。

3 讨论

3.1 死因病种总分布情况

通过对东莞市东部中心医院2014—2018年295例住院病人死因分析表明,该医院死亡病例5位的死因病种顺位是:死因顺位前五位分别是肿瘤、损伤和中毒、循环系统疾病、传染性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肿瘤是位于患者死亡原因的首位,给患者家庭造成严重的经济负担[6],该结果与前人的结果一致[3]。张岩曦等对浙江省某省级三甲医院2 602例住院患者死因分析结果表明死因前三位分别为恶性肿瘤、循环系统、消化系统[7]。陈光中等对2010—2017年东莞市某居民伤害死亡状况进行研究,结果发现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和损伤中毒是该镇居民死亡主要原因[8]。而高铭涛等对2010—2014年某地级市三甲医院死亡病例死因分析结果表明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的外因、围产期相关疾病、呼吸系统疾病[9]。这与本研究存在偏差,可能是因为地域的差异造成的。在癌症死亡患者中,肝癌位居榜首,且男性较多,可能与不良的生活习惯和嗜好(喝酒、熬夜)有关。心血管死亡病例中位居榜首的是心肌梗死。肺部感染、颅内损伤位居传染性疾病、损伤和中毒死因榜首。损伤和中毒是本院的第二大死亡病因,张岩曦[7]的研究表明损伤和中毒位列死亡顺位的第五。原因可能是本次材料的样本过少(295例),结果出现误差,也可能是由于我院地处东莞,经济水平较发达,外来务工人员较多,文化素质参差不齐;车辆较多,交通事故时常发生,导致损伤死亡的病例升高。无论如何,损伤和中毒顺位靠前,需要引起有关部门及行人的注意。

3.2 性别分析

从死亡病例性别构成上看,男性死亡的病例比是于女性死亡患者的2.24倍。与国内其他研究结果相似[10-12]。这可能与男性生活习惯(吸烟史、饮酒史、熬夜等)、社会压力、家庭责任、从事的职业等因素相关。对男性的健康问题进一步重视,改正不良嗜好,缓解男性压力,坚持锻炼身体,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

3.3 年龄分析

从年龄来看,死亡的高峰年龄处于45~55岁之间,此年龄段人群随着年龄增长,通常同时患有多种疾病,需要综合治疗。与60~79岁相比,80岁以上老年人的死亡数量逐年增加,老年多器官系统疾病易造成患者死亡,应对该年龄段的老年人给予关心和照顾。20~40岁年龄段死亡原因多为损伤和中毒。一方面,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机动车数量增加,交通事故频发。这提示我们应加强安全教育,规范交通秩序,减少事故发生。

表6 传染性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死因分布 例(%)

综上所述,本研究确定医院患者死因顺位,为医疗机构制定卫生策略,为疾病防治提供参考。因而,肿瘤、损伤和中毒、循环系统疾病、传染性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应成为东莞市未来疾病预防中重点关注的疾病,并提高医院相关疾病的医疗水平,降低病死率。

猜你喜欢

顺位死因年龄段
法医病理学死亡原因分类及死因分析探讨
不同年龄段妊娠早期妇女维生素D含量水平分布
儿童不同年龄段呼吸疾病与中医体质关系
各年龄段人群对网上健康教育的认知和期望的调查报告
《闹科场传奇》述介——兼及张懋畿死因
适合各个年龄段的黑胶爱好者 Sony(索尼)PS-LX310BT
第二顺位最高额抵押相关法律风险及防范
抵押前顺位作展期是否要后顺位同意
死因
音乐和家庭都是第一顺位!两者才是他要的“爵式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