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市场为导向的二人转教学模式的探讨

2020-07-09刘建涵颜铁军

北方音乐 2020年12期
关键词:二人转市场化教学模式

刘建涵 颜铁军

【摘要】二人转是具有代表性的东北民间艺术,文章从市场化角度梳理了二人转萌芽、发展、体制化、市场化四个历史时期,揭示了各个时期的市场化特征,在此基础是上以开原市某艺术学校为例,分析了该校以市场为导向的二人转人才培养模式,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以期通过个案研究更好地传承二人转艺术。

【关键词】二人转;市场化;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7X(2020)12-0107-03

【本文著录格式】刘建涵,颜铁军.以市场为导向的二人转教学模式的探讨——以开原市艺术团二人转专业艺术学校为例[J].北方音乐,2020,06(12):107-109.

二人转在东北黑土地上流传了近三百年。随着历史的发展,二人转从田间地头自娱自乐的民间艺术,慢慢的走进了都市剧场娱乐他人。现今,随着多元文化的流行,二人转不再是老百姓茶余饭后唯一的艺术甜点,这给二人转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与挑战。如果说二人转面临着转型与发展,那它的教学模式势必也要发生改变。本文就以二人转市场导向为立足点,论证开原市艺术团专业二人转艺术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并对其进行学术性探讨。

一、二人转市场化发展的演进

二人转作为一种民间艺术,从发展之初就在自发的市场经济中生存,所以,二人转也就形成了一套与观众审美需求和社会密切联系的表演套路或者说艺术体系。二人转的产生与发展大体经历了四个历史阶段。

(一)二人转市场化萌芽期

二人转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清康熙末年的辽西一带。正月十五等喜庆节日会有“秧歌”表演。那时的“秧歌”只演不唱。艺人选择到有钱人家去进行以说“奉承话”为主题的秧歌表演。而财主们想听更多求财、求运等吉祥话的需求进一步催生了秧歌表演前成套的说词形式的出现。在此基础上,艺人们一边扭一边把说的词唱出来,这逐步形成了扭秧歌中的一个部分——小场。大秧歌里带小场就是二人转的最初形态。小场在秧歌中分离出来后,受到“莲花落”的影响。二人转将自己编撰的词套入沿街乞讨时演唱的“莲花落”曲调,或是即兴编词演唱,表演者走街窜巷能获得怜悯亦或驱逐的“赏赐”,人们纷纷效仿,二人转也在吸纳了更多的“莲花落”曲调中应运而生。

从“秧歌-说词秧歌-小场-二人转”的发展脉络来看,秧歌这种大型群众表演经历三次转型,最终形成二人转这种小型的戏曲形式,并成功地从民间舞蹈体裁转化为有唱、有舞、有戏的综合型艺术体裁。这种艺术形式的演变,符合艺术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从社会学角度的“献媚-听好话”形式,发展到“物质需求-精神需求”的心理学本质,是促进二人转产生的社会根源。艺人通过表演获得赏钱、食物、生活用品,财主身份的观众获得优越感、幸福感、满足感,这是具有实用主义性质的社会互动关系。而更多的物质受益则是艺人艺术创新的动力。种种利益关系,是二人转市场化萌芽的具体表现。这种具有市场化实践的艺术形式,以其强烈的功利性,吸引着更多的民间艺人转向这门艺术,使其从小变大,自发地走向更大的市场和发展空间。

(二)民间戏班子时期

清末民初,一些二人转高手从民间脱颖而出,成为了专门的二人转艺人。他们四处游走并扎根在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地,广收徒弟,渐渐地形成了以师傅为中心的学艺及演出团体。他们大多迫于生存的压力走街窜巷,进城下乡。当时的黑山二人转艺人为使二人转更受百姓的青睐,在其中加入了杂技等艺术形式,并结合当时的社会动态,编写一些“与时俱进”的说口唱词。

融入不同艺术内涵,与所处时代语境积极呼应的艺术自觉,是二人转在东北地区扎根并不断发展的需要与保障。而二人转的师徒传承、师门壮大以及民间戏班子雨后春笋般地发展,是艺人生存的需要,也是社会的文化需求。与萌芽时期的二人转相比,民间戏班子时期的二人转在形式上更加成熟,內容更加丰富,表演质量更高,表演队伍更加壮大,社会传播更加广泛。整体看,更加具有行业性、商业性和社会性。

(三)体制化管理时期

新中国成立以来,人们的思想得到了解放,生活环境和条件得到了改善。大量的二人转艺人来到城市,自发创办了很多“二人转小剧团”。但这些民间戏班子的变体被逐渐边缘化,让位给国家管理的专业艺术团体。

1955年,周恩来总理签发了政务院制定的《关于戏曲工作改革的指示》,明确提出了改人、改戏、改制的三改政策。在剧团里,演员也不再是民间艺人,而是随着体制改革走向编制化,通过培训和学习逐步走向专业化。演出内容都是由剧团统一协商,不再像早年间可迎合观众喜欢或想法由观众点播。

文革结束后,一些专业性强的二人转团体还是致力于将二人转回归传统。将随意演唱的自由腔变成字句固定的谱子戏。但只要是唱观众喜欢的大戏正戏,还是很受欢迎的。

纵观这一时期的二人转发展,在演出团体体制化后,一方面体制化对团体和演员都有了相对的保障,使二人转在创作和演员的表演上更加的专业化。但在另一方面,一些剧院不再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和观众审美为中心,从而导致在人民群众心里的地位有所下降,对二人转的喜爱程度大不如前。

(四)现当代市场化时期

体制管理下的二人转剧团在不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不以观众审美为中心,失去了它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加之文化大革命的重创,使得二人转团体发展雪上加霜。这一态势直至80年代后期才有所改观。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民间二人转团体开始出现,逐渐形成了民营剧场。此时恰逢流行音乐开始兴起,老百姓审美观念发生转变,不断向二人转演员提出新的要求。民营剧场抓住了大众审美心理,在二人转小帽后加入流行歌曲,并把一些搞笑的内容纳入表演当中,综合成大众喜闻乐见的表演。多元化二人转开始红火起来。

二、开原二人转艺术学校市场化教学模式的个案分析

随着二人转市场空间的扩大,二人转艺术教育也随之发展起来。从1990年代零星开始,到本世纪初二人转艺术学校逐渐兴起,为二人转艺术人才的培养储备了资源。本文研究以开原市艺术团专业二人转艺术学校为个案,有着诸多二人转艺术学校人才培养的共性之处。

依托开原市艺术团创办的开原市艺术团二人转专业艺术学校。创办于2012年7月,是专门培养二人转表演人才的非学历教育学校。从创办时间看,正处于二人转市场化热度较高时期。调查显示,该校有教师12人,在校学员60余人。学员中年龄最小的14岁,年龄最大的27岁。学员中大多来自东北三省。

(一)市场经济下面向社会的招生模式

笔者在和学员交谈中了解到,来到该校学习的一些年龄小的学员是因为父母疏于管教和青春期叛逆的原因没有完成基础教育阶段学业,直接被父母送来学习二人转;一些年龄大学员的是在社会上经过了几年历练后觉得需要有一技之长,便主动选择来学习二人转。

开原市艺术团二人转专业艺术学校在学员入学时并没有拜师仪式。学员入学缴纳3600元学费即可。一次缴费,便可终身学习。学校对于学制也没有固定的年限要求。学成后包分配就业。

开原市艺术团二人转专业艺术学校会对入学的学员进行考察。首先对学员学业情况、家庭情况、是否从事过二人转表演等基本情况了解过后,让学员进行歌曲演唱和即兴表演,以考察学员的声音条件、乐感和表演能力。

学校创办八年来已向社会输送了二百余名二人转表演人才。笔者在学校采访时了解到,学员于泽平时在剧场演出,2019年经过自己的努力走上了央视星光大道的舞台;患有侏儒症的廖卓与高峰,2019年末经学校安排去往上海市东北饭店演出;此外,还有像张小伟、郭金杰等学员已经成为了国内小有名气的演艺明星。

(二)以市场为导向的教学内容

以市场需要为导向是市场化最显著的特点、最基本的规则。人才培养也同样要符合人才的市场需求,尤其对于社会办学更加重视市场问题。

1.“一专多能”的教育理念

该校以“一专多能”为基本教育理念,即“坚持让学员以一个专项为主,全面多能发展,以适应当前社会的需求和市场的竞争。”所以学校的学员学习什么内容,完全取决于演艺场所要什么样的演员,当今剧场演什么内容。东北各地的二人转剧场表演的都是逗观众开心的模块化的新型二人转。一场二人转演出大体可分为这样四个模块:唱小帽、唱流行歌曲、说搞笑段子、表演绝活。模块之间靠着插科打诨的说口进行衔接。就是这样的演出模式非常受观众的喜欢。

2.符合市场需求的课程设置

学校根据社会需求的演出模块对应开设课程。首先,因为二人转整台需要两个人在台上用“说”来串连各个模块,捧逗观众。学校针对此模块专门开设了每周一课时的《主持口才课》。每名学员在课下将自己想要表演的模块排列好,用自然流畅的语言将其串联在一起。课上,学员依次上台展示。教师从说话的语速、调值、音量等各个方面逐字逐句的给予指导。根据模块内容不同,形成不同的说口“模板”。日后学员的学员有了新想法,可以在模板中随时填充新的内容。

流行歌曲是各类演艺场所最受欢迎的模块。如今在演艺场所唱一首好歌比在剧场唱一出好戏更能得到观众的喜欢。学校针对此模块开设了每周一课时的《声乐训练》。学员可以根据流行趋势和自己的喜好选择歌曲。在课上,教师从“气息”“咬字”等方面进行训练。

“绝活”的表演可以说是在整台演出中最有亮点的模块。学校开设课程中,除了传统“绝活”表演中的《扇子手绢组合》等课程外,还开设了《器乐》。学校在《器乐》上教习唢呐、葫芦丝、萨克斯等乐器的演奏。学员自己选择一样乐器,最终通过学习都能熟练的吹奏一两首作品。表演时,学员可以自行增加表演难度。笔者在学校看到学员用鼻子吹巴乌、倒立在椅子上吹奏葫芦丝等器乐的绝活表演。

从学校课程总体安排上看,传统课程以教唱小帽和一些正戏片段为主,自修、综合展演等课程的内容是所有课程的综合,以社會上需求的表演内容为主。这种以市场为导向的二人转教学模式既有传统内容又有市场需求的内容,能保证学员以最快速度掌握二人转表演的基本技能,让其拥有在社会安身立命的“一技之长”。

(二)与市场接轨的社会实践教学

学校为学员搭建与市场接轨的实践活动与就业平台,依托开原市艺术团的优势,每年都有很多对外演出的机会,使学员能够得到充分锻炼。

在校学员除了承接一些店铺开业、公司集会等商业演出之外,还会参加一些节日庆典、市民活动开闭幕式等大型演出。在演出中,学员能感知观众的审美口味,不断充实自己。当学员学习达到一定程度,学校会为其安排去往上海、江苏等地的文化娱乐演艺场所进行实习演出。学校也会通过学员的反馈捕捉市场需求的方向,对教学内容及时做出调整。

三、市场为导向的二人转教学模式的思考

从学员入学、学习再到实习出班的整个流程观察下来,这样这样的教学模式是有可取之处的,但在其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市场导向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1.教学体系不够完善

首先,开原市艺术团二人转专业艺术学校的所有课程都采用集体教学的组织形式,每节课时间约90分钟。但声乐课和二人转身段、唱腔课不适合集体教学的组织形式。新老学员都在一起上课,分给学员的时间不平均。

其次,开原市艺术团二人转专业艺术学校的主干课程教师均是开原市艺术团的人员。例如教授唢呐等乐器胡海洋老师是开原市艺术团团长;开原市艺术团副团长杨兴利讲授《声乐训练》等。可见在艺术学校做老师只是他们的第二职业,对于钻研教学的时间有限。课堂上对讲授的内容没有一个明确的计划,导致很多课时的内容反复,学员学习效率降低。

2.表演内容只剩“皮毛”

学校开设的市场课程虽然在总体课程分布中只占36%,但却是支撑学员在舞台上表演绝大部分的内容。学员来到学校说自己来学习“二人转”,但他们对于学习二人转的定位不够准确。他们认为简单的学两个小帽,会唱两首流行歌曲就能成为“二人转演员”。

通过观察发现,学员在学习口才课、器乐课等市场课程的积极性要高于传统大戏课。课下练习过程中,对于绝活等在表演中更实用的内容练习起来也更努力,完成程度也较高。唱腔课上,学员都能完整的演唱几首小帽,但对于正戏只有一两个学员能够演唱。在接受到二人转历史、源流、唱腔理论等知识的时候,会表现的很不耐烦。

(二)解决策略

1.制定完善的教学方案体系

首先应调整教学组织形式。对于唱腔、身段课这类二人转课程,可以按照一定标准并根据学员学习水平分成几个班级。对于市场课程,可采用小组授课或单独授课的形式。其次,学校要有计划的安排授课内容。从学校层面来说,自学员入学就应以在校一年为标准对学习课程及进度做出一个明确的规划。从教师层面来讲,应抽出时间为每一节课做充足的准备。只有根据课程及学员的情况制定详尽的教学计划和课程目标才能够提高学校整体的教学效率。

2.培养真正的“二人转演员”

学员本就对于“二人转”的学习认识不够深刻,再加之学校和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缺少对正确的引导。长此以往“二人转”极可能成为培养综合表演人才的傀儡。对此,学校可以在学员喜欢的市场课程教学中加强二人转的基础传统内容的比重。在實践中让学员了解学习传统二人转对于表演的重要性。另外,一定要提高学员的思想素质、文化素养及专业知识水平。注重对学员德育的培养,让学员拥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员对于二人转这门艺术的热爱,真正的为了弘扬、传承二人转而努力学习。使其由内而外成为一名真正的“二人转演员”。

3.继承优秀传统基础上寻求创新

如今对于所谓的“新型二人转”一直饱受争议,传统二人转观众老龄化这些客观因素影响,使学校在开设迎合市场的课程时忽视了对于二人转的基本传统的传承。使得学员在学习过中对于二人转只知“皮毛”,表演内容却与二人转脱轨。久而久之更难使“二人转”得到发展与传承。

在学员的培养上,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的教学模式“与时俱进”的培养二人转学员是传承发展二人转的必经之路,但在这个过程中坚决不能一味的追求市场要的“新”,而将二人转的传统丢掉。探索出一套既有传统又有新意且受观众喜欢的独具特色的二人转表演内容。二人转近些年也有一些与流行音乐结合的作品,但总体来讲传唱度不高。所以学校也应挖掘更多的此类作品让学员进行表演。

观众是二人转演员的衣食父母,一直以来引领二人转发展的都是他们的喜好和审美。传统二人转的落寞,新型二人转的兴起和观众的需求关系密切。培养新观众也应是学校以市场为导向教学模式中需要增加的内容。对于传统二人转年轻观众不喜欢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听不懂。学校要抓住二人转在表演上的包容性,引导学员在说口中逐步添加传统二人转的源流、文化等知识,尝试让学员边唱边讲,根据观众的反馈不断更改,最终形成表演中新的模块。这样既能让传统的内容传承下去,又保证观众听得懂,让二人转的既有传统内涵又能迎合市场需求的传承下去。

四、结语

在多元文化大繁荣的今天,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越来越多。二人转,这来自东北民间的曲艺,想要活态传承并非易事。开原市艺术团二人转专业艺术学校,积极开发探索以市场为导向的教学模式。虽然以市场为导向的教学模式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但却是二人转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正视问题,结合自身情况与市场导向继续进行改革,优化教学模式来培养二人转艺术的接班人,使二人转得以活态且优质的传承下去,使其真正做到“雅俗共赏”,回归到人民中去。

参考文献

[1]张一菲.乡音溢浓情——黑山二人转的历史与现状[D].沈阳音乐学院,2019:27-28.

[2]李雨桐.传统二人转与新型二人转的对比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7(6).

[3]孙大志.当代二人转史论[D].吉林大学,2014:50-53.

[4]王红箫,张红雨.二人转在现代社会转型期的嬗变和传承[J].民间文化论坛,2014(4):88.

[5]薛国凤.市场化与教学模式的构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10):62.

作者简介:刘建涵(1994—),男,辽宁开原人,吉林师范大学2016级硕士研究生;颜铁军(1975—),男,辽宁昌图人,博士,吉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授。

猜你喜欢

二人转市场化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二人转旦角表演艺术之我见
移动支付大战:从“二人转”到“三国杀”
浅议农村资产评估体系的构建
新金球奖欲打破梅西C罗“二人转”
互联网+背景下的黄梅戏市场化运作模式研究
我和姥姥的“二人转”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