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音值初探
2020-07-09李潇潇
【摘要】音值、音高、音色、音响作为乐音的四种基本物理属性,是重要的音乐表现要素。古琴音乐的艺术理论成果大量集中于对其音色、音强、音高的研究,对古琴音值的研究则很少。而古琴音乐独具的亮发清中的音高、幽而复远的音色、断而复续的音响乃至传递出弦外之音的音韵,都可以从古琴音值中得到探寻。
【关键词】古琴;音值
【中图分类号】J63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7X(2020)12-0008-02
【本文著录格式】李潇潇.古琴音值初探[J].北方音乐,2020,06(12):8-9.
一、古琴的音值
音值又称时值,指音延续的时间长短,由发声体振动的时间长短决定。音值属于音的基本物理属性之一,是重要的音乐表现要素。古琴的音值即是古琴一个音从发音到消失所持续的时间。
“声音者何?谓声者,鸣也。闻其声即知其所生。音者,饮也,言其刚柔清浊,和而相饮也。”①
古琴的音值与其古琴乐音产生形式有关。古琴的基本乐音形式有三种,分别是散音、按音、泛音。散音即空弦,左手轻搭于十徽,右手凌空下弦,低音区低沉庄严,高音区宁静悠扬,散音音值有水平无限延伸的宽广持久感;按音存在于古琴的任一徽位间,需要左右手很好的配合,在左手按弦于琴面走音的过程中,右手弹拨琴弦,左手按弦要有入木三分之力,右手要有弹弦欲断的力度,按音音值长短受左手润音技巧的影响,左手只按在弦上任一分位不动,右手弹弦后就会出现短促的音值特点,如果左手稍加绰注的润音技法,缓慢在徽位间移动就会出现绵延不绝的音值特点;泛音只出现在古琴徽位的位置上,左手轻搭徽位所在的琴弦上,右手弹拨琴弦后左手立即松开,就会出现像天空一样空灵干净的音色。由于按音与泛音都需左手的润音技巧的配合而产生刚柔清浊相合之声,不能最大限度地探寻古琴的一个音持续时间长短,因此,选取古琴散音的乐音形式作为古琴音值的探寻起点。
下图中所列了四组数据,记录的是古琴七根琴弦一个音从发音到音的消失所持续的时间。由图表中的数据统计,一弦二弦三弦四弦的音值在5.67秒至7.44妙,五弦六弦七弦的音值在5.28秒至5.88秒,不超过6秒。整合所记录的古琴单音持续时间数据所得出整体平均值,古琴的音值估在5.92秒。
二、古琴的音值与音高、音色、音响
从上图的古琴音值数据中,我们可以清晰看到五弦六弦七弦的音值总体不超过6秒,整体音值短于一至四弦的音值,古琴的音值、音高与音响的关系就在于:同在散音的乐音状态下,音高越高,其响度越弱,人耳对于古琴高音区音值的听觉时间就越短。对比古琴音值的这一听觉体验,其他乐器在音高对比上大都是音高越高,音响越明亮,其音响的持续时间不会因为音高的变化而产生明显的变化,这是在听觉感受上,古琴音值与其他器乐音值的特别不同之处;对于曲作者而言,乐曲音值及音响的变化直接传递的是乐曲情感内容的变化,音响越强,相应增加音值则音乐情绪越发激昂;音响越弱,相应缩短音值则音乐情绪越趋于低沉。对比古琴音乐的创作来说,文人也会利用不同的音高音响音值变化音色来抒发自己的内心情绪,只不过这种内心情感的走向与音高的走向是呈反向的,即文人也会选择高音域来抒发激烈的情感,但传递出的音响越发细微,音值越发收敛;文人也会选择低音域抒发沉稳的内心,但传递出的音响越发厚重,音值越发绵延。古琴音乐创作情感推进时的高音音域恰好是古琴音响最为内敛的音域,也可以认为文人是在用最内敛、含蓄的音值表达自己最浓烈的情感。
文人在古琴音值的渺小差别中含蓄地表达着心境,这是一种与外在音响“反向相求”的心境。古琴七根琴弦音值毫秒间的时间差恰恰是古琴音乐与文人心境的反向距离,可能就是文人在寻觅知音的心灵距离,可能就是此艺知音自古难的历史距离,可能就是道家老子一直追寻的“弦外之音”“大音希声”的心境距离。
三、古琴音值的听觉层次
在中国音乐美学理论中,音乐的审美方式可以概括为耳听——心听——气听。由耳听经心听上升至气听的审美方式即是在音值的持续中所感悟到的听觉层次的递进,由此开始了在古琴音值中听觉层次的探寻。
(一)耳听——闻其声即知其所生
对乐音的感觉源于发声物体的周期运动,中国文人对入耳的古琴琴音有着极高的听觉要求,如徐上瀛在《溪山琴况》中的记载:“究夫曲调之清,则最忌连连弹去,亟亟求完,但欲热闹娱耳,不知意趣何在,斯则流于浊矣。故欲得其清调者,必以贞静宏远为度,然后按以气候,从容宛轉,候益逗留,则将少息以俟之。”②
“清”是对琴音的极高听觉追求,音清需耳清,耳清需人静,耳闻之声是否“清”则需要在古琴余音中静心等待体会。习琴者抚琴前调心调息,在一种趋向于清静的环境中,由外部的肢体动作过渡到内心的心理活动都会渐渐趋向清静,以更加突出内心清静的身心状态。习琴者调至清静的身心状态后手指才凌空下弦,之后手指自然靠于下方琴弦停留等待。琴音的妙趣是随着第一秒钟的音响有次第渐渐传递的,因此,对古琴音值的持续时间的把握有利于习琴者的听觉对琴音层次的进一步深入体会,习琴者此时的等待是在古琴音值中等待清音的妙趣;耳听层次中,古琴音值需要被等待,瞬间启发了我运用到《酒狂》的第一段演奏中,在第一个“打”的散音强拍落弦后,尝试地推迟了第二个“挑”音的运指时间,同时在“挑”音之后将第三个“带起”的音的出现提前使之紧随“挑”音,这样改变了过去演奏中三连音的运指时机,微微地调整了三个单音的音值延续时间,在瞬间抓住学生注意力方面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同时,琴音音值的调整给《酒狂》的演奏带来的不仅仅是三段速度的对比和乐句强弱的对比,还有乐音间更加微小的律动对比。
(二)心听——奏毕,弦未寂
一个有趣的发现是,当耳朵失去对古琴音值的听觉后,古琴琴弦依然在振动,琴弦仍在振动则说明琴音其实还未消失,古琴音值在这一阶段是延续的。如徐上瀛在《溪山琴况》中讲述:“唯在沉细之际,而更发其光明,即游神于无声之表,其音亦悠悠而自存也,故曰亮。至于弦声断而意不断,此政无声之妙”。②结合笔者在自我习琴过程中的体会,当古琴琴音超出了人耳耳听的听觉范围时,古琴琴弦依然悠悠振动,悠悠琴音实在琴弦中自存,古琴音值实在无声的表象中延续。这种在无声表象中延续的古琴音值,是演奏者心灵对于耳听层次中所闻之声的不由自主的延续,体现在上文表格中对同一根琴弦的空弦时值数据记录出现了一到两秒的时值差。“求之弦中如不足,得之弦外则有余。”③古琴音值的心听层次,可以作为从习琴实践角度解释中国古代乐论中古琴琴音由耳听上升至心听的听觉层次过程。
(三)气听——乐无声兮情逾倍
古琴音值的最高层次听觉感受是“形散神聚”,古琴音值的形散给音乐的传递造成一种“空”的听觉感受,古琴音值的听觉层次最终上升至气听,是演奏者或欣赏者主体心灵去感悟古琴音值形散背后的神韵的过程,是心灵无限接近乐境的过程,落实到古琴音值的实践研究中,也就是古琴音值需要被破除的过程。声音之道可与禅通,“破除”的艺术思维是受禅宗参禅启发而来,对古琴音值气听层次的研究工法非从禅宗参禅的智慧工法中而不可得,这个智慧工法即禅宗体认世界的最根本方法在于破除依靠实现超越。攻琴与参禅的终极追求都落在“境”上而成为一种历史文化传统——琴禅。文人将参禅作为通达自然生命的修行方式,将参禅的具体实践付诸于琴乐。所谓“琴以载道,乐以明志”,琴乐与参禅、艺术与美学,两种领域的文化互相渗透相融。文人张随在《无弦琴赋》中对陶渊明无弦无徽中仍能体味琴中意境的心灵状态评述道:“乐无声兮情逾倍,琴无弦兮意弥在。天地同和有真宰,形声何为迭相待。”③魏晋时期文人“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音”的乐境追求层次,都可以作为最高听觉层次中破除古琴音值的最有力代表。破除古琴音值,实际是在追求耳听与心听之上更高的气听听觉层次,是对乐音音值的超越,以实现乐境在心灵层次的融合,因此,无限接近古琴音乐乐境时需要气听高度的听觉层次,需要主体内心对古琴音值一层层的破除。
对古琴音值的听觉层次的分析,可以从古琴音值感受古琴音乐的音乐线条是较为松散的,急迫地想在短时间内享受到古琴音乐的美感是不可能的,需要耐得住性子,随着某一个音从产生到消失的音值延续中,像宣纸上的墨点散开一样才会渐渐体会其神韵的乐境特点。
四、结语
综上所述,古琴一个音从发音到音的消失的时间中,蕴含了渐有次第的音响、悠悠自存于无声之表的余韵乃至传递出弦外之音的妙趣,是耳听——心听——气听之听觉层次上升的过程,古琴音值初探是结合音乐美学理论與艺术实践所进行的初步探究。
注释:
①班固《白虎通德论·礼乐》
②徐上瀛《溪山琴况》
③王善《治心斋琴学练要·总义八则》
参考文献
[1]吴钊,伊鸿书,赵宽仁.中国古代乐论选辑[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1.
[2]蔡仲德.中国音乐美学史资料注释[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李潇潇(1990—),女,汉族,河北枣强,山西师范大学临汾学院,音乐理论教师,助教,研究方向:中国音乐美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