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里格《g小调变奏曲式叙事曲》演奏风格之探析
2020-07-09原则
【摘要】《g小调叙事变奏曲》这部作品是格里格所创作的唯一一部叙事曲,是格里格痛失双亲之后所创作,很多人对它不太熟悉,但是从它的音乐曲式结构、音响音色效果、钢琴手指技巧、变奏写作手法等方面来看,仍堪称一部非常优秀的大型钢琴作品。这个时期他的创作技法成熟、情感丰富,在这部作品中我们不仅仅能够感受到格里格民族化的音乐风格,也可从其中感悟到作曲家不为人所知的心路历程。
【关键词】格里格;挪威民歌;演奏风格
【中图分类号】J6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7X(2020)12-0014-02
【本文著录格式】原则.格里格《g小调变奏曲式叙事曲》演奏风格之探析[J].北方音乐,2020,06(12):14-16.
一、g小调变奏曲式叙事曲的创作背景
《g小调变奏曲式叙事曲》是格里格所创作的唯一一首钢琴变奏曲式的叙事曲,全名为《根据挪威民歌而作的g小调变奏曲式叙事曲》,并且也是格里格所作的最宏大以及花费演奏时间最长的一首钢琴独奏作品。1875年9月至10月间,格里格的双亲相继因病去世,再加上他的妻子妮娜与格里格的哥哥约翰传出私下偷情的绯闻,这使格里格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陷入了极度悲伤中,他认为他需通过一些途径来调节自己的情绪,于是他选择一个人独自去旅行。晚秋,他独自一人来到了挪威北部西约尔峡湾的一个小渔村,当他到达小渔村后,他再次感受到了自己祖国的风土文化及人情世故,激起了他在家中从未感受过的情感,就写下了这首《g小调叙事变奏曲》。这部作品的启程点是挪威享有盛名的民间歌谣《北国农夫》(the northland peasantry)。歌词是:
我知道有很多可爱的歌都描述着一个美丽的地方,但是我从来没听过一首歌描述我北方的故乡,现在我要用尽我的才华为它写一首歌,让人们都知道不管南方的歌谣怎样唱,在北边的生活可以是幸福明亮的。
这个旋律是一个经过长期发展的产物,横跨几个世纪、几个国家,但最终植根在挪威,这个歌谣成为了挪威钢琴文化的核心,在很多方面的作用不容小觑。它是浪漫的、深刻的、温和的、内省的,它的形式是普遍被接受的,它在1875年成为了格里格最伟大的钢琴独奏作品的奠基。格里格一直挣扎于这部作品,在早期的草稿中他尝试了不同的东西,甚至主题都在改变,有时他称这部作品为随想曲(capriccio),有时称之为叙事曲(ballade)。在全曲最终整合之前他写了不同版本的变奏曲。变奏曲的顺序起初是混乱无章的,他挣扎了很长时间去努力决定最终的顺序。当你演奏这部作品时你会发现这部作品是极为冗长、松散的,对于演奏者而言,这部作品不会是随想曲,而是一种可以聚和在一起的一个单独的故事,显然,格里格有意运用很悲伤的曲调去诠释自己内心的悲痛与孤寂。
二、g小调变奏曲式叙事曲的演奏方法
全曲在曲式结构上可分为三部大部分:第一部分为主题、变奏1-4;第二部分为变奏5-9;第三部分为变奏10-回归主题。
叙事曲的主题为“有表情的行板”(Andante espressivo)g小调3/4拍,由A、B两乐段各八小节组成,这个主题听起来像来自另一个世界,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你要尝试感受琴键向上的力量。当然,你要先用微弱的力量弹下去,這样你会发现声音的特性发生了改变,在一种很特殊的弹奏方式之下,甚至你要想象你在创造一种像空气一样微妙的声音,但同时还要注意预示着阴暗的、绝望的、戏剧性的下行半音阶所构成的低音声部。格里格充分利用他在莱比锡所学习到的和声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改造并且把它用作衔接的基本原则,使这部作品非常成熟。低音音阶在整部作品中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被标记为poco animato(稍有生机的)的片段是一种暗示性的舞蹈,这不是真正的舞蹈,但是你可以感受到其中的舞蹈小元素。注意要控制的强调左手的F音,这将会非常明确地在和声中引出一个非常有特点的民谣细节。尤其要注意的是tempoⅠ,当它再次出现时不要试图去做出更多阴暗的色彩。
第一变奏:“比行板稍慢但更安静”(poco meno Andante ma molto tranquillo)这个无限微妙的旋律贯穿着整部叙事曲,伴随着戏剧性的元素,一个主观的即兴创作像幻想一样脆弱的音响效果。变奏一分为A、B两段,每段各八小节,A段中强调左手半音阶下行,注意左手大跨度的琶音,有控制地突出高音及低音。右手保持你的手指始终在琴键上,B段中的前四小节你可以想象成两个人在对话,一个悲伤者的诉说和一个聆听者的劝说。在第一变奏结束的部分用一些渐慢(ritardando)和一个简单的延长(fermata),这个延长音标记在一个八分音符上面,所以它不应该被延长超过两个八分音符的时值。
第二变奏:“激动的快板”(Allegro agitato)需要演奏者有着完美的技术,格里格用他对挪威丰富的山水记忆来丰富第二个变奏曲。除了掌握这个技巧,还要去尝试有力量的、协调地用右手将乐曲分成乐句并且突出右手大拇指所隐藏的旋律,注意大拇指要始终贴紧琴键并且手腕的动作是持续转动的。
第三变奏:“柔板”(Adagio)第49小节,速度是一大关键,在这里作品标记为adagio,但是在弹奏过程中如果过于缓慢就失去了旋律的推动性。在旋律处理方面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方法是大部分人会去选择的,突出主题旋律;第二种方法是右手为四音一组的十六分音组组成,把每组的第三个高音声部突出作为旋律。这种处理有一些个人偏好,但不妨两种方式都试一试。另一个挑战是处理音色的变化与衔接,尤其是在降b小调到降B大调的过渡中。
在不宁静且加紧(agitator stretto)标注的这部分中,使胳膊运动起来会有所帮助,并且在节奏上要显得紧张但不要过于夸张,这里要营造一个细腻得像影子一样的效果。结尾处要营造出像是一个人慢慢地消失在茫茫大雾中,最后一个声音向无尽的远方传去。注意标注在八分休止符上的延长记号,控制好休止的时值。这对衔接下一个变奏来说非常重要。
第四变奏:“随想的快板”(Allegro capriccioso)乐曲进入第一部分的最后一段,好像是即刻驱散了之前的大雾,多情的挪威情怀是忧郁与空灵的结合,它综合在叙事曲中,使这一变奏变得不可思议得迷人。不要忘记第一拍第一个音的断奏和第三拍第一个音的重音,这展现了一种非常俏皮的性格,不由得让人想到了挪威的民族舞蹈——哈林舞。标记着pp的段落左手的伴奏织体出现改变,这里显然非常难,要在一个非常弱的情况下做句子,左右手必定要把我们整个手臂以及手肘的力量稍带提来,要感觉它的运动方式是向上运动的。在标记着a tempo的地方,为双音的半音下行,这里开始的第一个音D应该被全部爆发出来,并且演奏方式应全部按断奏的方式去弹。
第五变奏:“更缓慢的”(Più lento)这一变奏是作品第二部分的开始,但这里的标记笔者认为不意味着真正的慢板,比先前稍慢一些即可。此变奏分为A、B两段,A段为四句问答式的写法,左手开始在低音的主音上以f的力度引申出向上冲的长琶音并且伴着半音回旋下行,引出了一个跨越将近三个八度的宣叙调的句子。右手衔接主题第一段的尾部,像是两个人在对话,也可以想象成完全不同的自然界,就像是沙漠和雨林,我们需要这样极端的对比想象。一个更开放的风格和一个更轻盈(pianissimo)的声音出现在B段中,与A段相比,在音乐的材料与音色上有很大的反差。B段抹去了A段中的愁眉不展、郁闭的气氛,装饰音像是雨后清晨的森林中清唱的鸟儿,柔和的音色像是穿梭在森林中婆娑的光影,有着一个轻微的低音过程丰富这个变奏,也增加了作品的深度。
第六、七变奏:这两个变奏中,第七变奏的A段在和声与节奏上与第六变奏的A段没有大的变化,所以可以看作第七变奏是第六变奏的一个延伸。第六变奏为快板谐谑曲(allegro scherzando),演奏过程中手的动作一定要干净,音符清晰明了,手指带动手腕向上跳跃。B段加入的sf使音乐进程更加的紧凑,注意左手在弹奏时横向的手腕移动。第七变奏与门德尔松d小调庄严变奏曲第变奏四有着很大的相似,B段双手前半句以连奏形式展现,随之而来的跳音下行还夹杂着灵巧的短颤音,很顺畅地一泄而出。
在这两个变奏中需要花费相当长的时间每天练习,进行快速和慢速的训练,关注那些倚音和节奏的特点等,在练习的时候用心保留连奏和断奏的标记,通过练习这些片段,你将知道你的手臂如何移动以及手的位置应该放在哪里。这两个变奏不需要特别快,要感受它与和声的抵抗,随着十六分音组出现开始沸腾燃烧。
第八变奏:“慢板”(lento)这一变奏又被称作“丧礼进行曲”是整部作品中最低沉的一段变奏,陈规稳定的伴奏像是丧钟一样,有意识地去体会这部作品中最忧郁的篇章。在变奏的开始尽可能用更多的黑暗的音色来开始第一个和弦。从151小节开始,温柔甜美的pp与ppp之间的差异,这几乎很难做到格里格所标记的效果,但是应尽你所能。当主题在150~151小节中开始重现,我们可以改变我们想要突出的主题声部,不一定永远用女高音代替主题声部,比如在150~154小节中突出左手大拇指的主题声部(男中音),155~158小节中突出左手小拇指的主题声部(男低音)。
第九变奏:“有点像行板”(Un poco Andante)开始于159小节,这一段可以自由圆滑的演奏用来对比上一个变奏的坚定,像是切換到了另一个镜头,给一些自由的约束在你的想象中,这里要想象一种即兴演出的感觉。这个滑音伴随着踏板在164小节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着色机会,其中的半连跳音应把力量集中在指尖,并且一定要控制住指尖同时拨弦贴键演奏,它们给了听者不同维度的声音的层次,这段变奏是整首作品中最富有表情的一个变奏,创造一个有戏剧性的张力在这个段落上,就像在处理肖邦的作品一样。
第十变奏:“接近快板并带滑稽风格”(Un poco allegro e alla burla)是作品第三部分的开始,在这一段中我们可以听出很浓重的民族舞蹈的风格,在每个乐句中时不时会出现一些重音,这些重音恰恰来源于哈林舞中,舞动过程中跳跃起来的动作。因为哈林舞中向上跳跃的动作难度都很大,舞蹈表演者要将腿踢得非常高,因此在演奏时不仅是表现重音那么简单,还要稍抻一下,这样可以体现舞蹈中真实的律动感。这里谱面标记“生机勃勃地”(Più Animato),尽管节拍有标记,但这个节奏还是比“狂暴的快板”(allegro furioso)要慢,但是又比开始的“接近快板并带滑稽风格“要快。这里的速度标记很多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都有一些不足。开始的时候更慢一些,强调它的旋律,并且谨慎对待所标记的小连线。注意这里的踏板记号,这个用法增添了迷人且活跃的重音在这个弱拍上。注意在213~214小节以完全琶音的形式演奏,它们被很多人错误地演奏为左手琶音然后右手和弦。
第十一变奏:生机勃勃地(Più Animato)开始于215小节,作者很好地利用了远关系调将作品转至降D大调,开始的部分非常重要,单独左手的部分为ppp个人认为可以加上左踏板去弹奏,在右手的号角声出现时会形成一个很好的对立面。两只手之间应保持很好的和谐,增添一些矛盾对立的感觉。虽然整段都被标记为PP左右的音量,但还是要奏出进行曲镇定与坚毅的情怀与感觉。
第二句音乐转移至E大调,听起来在音乐上相比前一段要开朗很多。在G大调部分(小节224)音乐的紧张程度在这里明显加强,并且一直到此变奏结束一直在渐强,直到最后高唱着胜利凯歌的节奏音型出现。注意最后的四个倚音式的结束,一定要渐慢下来。尝试给右手和弦拍后的音不同的音色,比如当左手大拇指弹奏D时,抬起左手的四指,这样会给大拇指的D一个很好的音色在右手和弦的间隙。
第十二变奏:“不太快的快板和庄严的”(Meno allegro e maestoso)开始于235小节,这一变奏无疑是此作品中最辉煌、最庄严的一段变奏。这是我们一直在等待的部分,也是听众们最期待的一个部分,让人想起雄伟壮丽、翱翔在挪威的山峰抑或伴随着一个伟大的个人胜利的喜悦。
集中力量让这里的和弦变得完美及稳定,在突出主题旋律声部的情况下确保其他音在和弦中也能够被重视而不是忽略。这个旋律必须是保持贯穿的,我们在弹奏的过程中要用到大臂、腰部、臀部以及腿部的力量支撑。
在259小节中格里格标记了“更多的强”(Più ff),很多演奏者在之前会选择减少一些力量的使用在这里,笔者认为这是根据演奏者体力所决定的,如果是一个体力很好的演奏者大可不必做这样的选择。
第十三变奏:“狂热的快板”(Allegro furioso)开始于275小节,创造一个清晰的对话在升降音之间,这种相反的动作需要很有力的小指。我們的小拇指需要撑得很稳,用以勾勒主题旋律。
格里格被批判在302~305小节里长系列的F大调和弦,但是笔者个人认为这里写得非常抓人,尤其是在最后六个和弦中,应该将其集中演奏且渐强处理,就好像用尽全部力气去演奏。
第十四变奏:“最急板”(Prestissimo)是全曲中速度最快的一个变奏,主题的旋律完全以和弦的形式连绵不断地奏出,更像是一个近景的镜头,好似描述着一个在暴风雨中奔跑的少年的腿部,水花在奔跑的过程中飞溅,音乐既紧张又固执。作曲家在这里无限地展开主题一直吊着听众的“胃口”。在330小节中的颤音几乎不可能演奏得像格里格所写的那样,大多数的演奏者在李斯特的颤音指导下对此颤音的颤法有所调整(见图1),是为了能够实现一个强有力的渐强。
图1
确保能够保持住332~334小节,精确无误地计算出三个小节的拍子没有渐慢并且要坚持到334小节的延长音,并且在演奏这个E音的过程中想象在自然中俯视深深的峡谷或者在灵魂里。在弹奏八度E音的时候可以选择双手紧握的拳头将其弹出,或许你不会这么选择,但至少使用双手的食指及中指去弹奏它。
回归主题:几乎与开始的主题完全再现,只不过在最后格里格已经不想再苦苦挣扎了,随着最后一个音落到主音g上,仿佛感觉跟着格里格走了极其悲苦的一段梦境,再欢乐的情节也难掩自己的悲伤。
叙事曲特别挑战一个人的乐感、技巧以及忍耐力,像一个长跑运动员一样,演奏者需要保留一些体力去为了最后的尾声。练习末段(Final)要多于作品的其他部分,甚至在你第一遍的演奏中你就应该记住它的结尾。从一个变奏到另一个变奏是很容易失去联系的,从每段之间的差异和速度来考虑,让每一段变奏都产生联系,将它们以这样的方式整合在一起,你才会体验到这部作品是一个统一的自然体。
三、结语
格里格所作的《g小调叙事变奏曲》集自身的感受和想象于一身,他尝试把叙事曲统一成为一个单一有机的整体。从第一次叙述开始直到最重述的最后一个和弦,让听者去感受格里格在那个时期所经受的挫折和困难,尽管我们知道他从来没有在公众面前演奏过。
这首作品的出演率不高,但是在演奏它时你会发现它惊人的感染力,会给演奏者和听众带入到别样的世界中,它是格里格的创作中不可或缺的好作品,这首作品对我们来说非常具有深入研究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布里安·施洛特,高群译.BBC音乐导读17[M].石家庄:花山文艺出版社,1998:157.
[2]毕竟.《格里格g小调钢琴叙事曲文本分析及技术初探》[D].西安:西安音乐学院,2013:5-6.
作者简介:原则(1995—),男,汉族,山西,白俄罗斯国立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钢琴演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