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下高校双排键电子琴教学优化路径探究
2020-07-09王璐璐
【摘要】双排键电子琴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传入中国,此后,全国各地多家高校都陆续开设了该专业,并已经形成了较为科学和完善的教学体系。新时期下,应对当下的教学体系进行更加深入的审视和分析,制定切实可行的优化路径,以培养出更加优秀、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实现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双排键电子琴;高校教学;优化路径
【中图分类号】J62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7X(2020)10-0159-02
【本文著录格式】王璐璐.新时期下高校双排键电子琴教学优化路径探究[J].北方音乐,2020,05(10):159-160.
一、高校双排键电子琴教学发展回顾
1985年,日本雅马哈公司与中国多家音乐院校联合举办首届培训班,吸引了众多师生参与,由此也开启了这门艺术在中国的发展历程。1990年,沈阳音乐学院则开全国之先河,开设了全国首个双排键电子琴专业。在沈阳音乐学院的带动下,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等多家专业音乐院校,也纷纷开设了该专业。此后,又有诸多师范类院校、综合类院校和职业院校也相继开设,在短短三十年的时间内实现了专业建设的大发展。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多数院校都已经形成了较为科学和完善的教学体系。在教学目标上,要求学生既要掌握熟练的演奏技能,还应具有全面的综合素质;在教学模式上,除了一对一模式外,集体课、小组课模式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教学内容上,除了传统教材外,很多学校还主动开发了校本教材,并將一些新内容引入到教学中,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在教学实践上,多数学校都认识到了实践的重要性,从学校到教师,都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机会。可以看出,总整体来看,高校双排键电子琴教学是沿着科学方向发展的,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仍然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新时期下高校双排键电子琴教学优化路径
在充分肯定专业建设和教学成果的同时,也应该深刻认识到,当代社会发展是日新月异的,时代也对人才不断提出着新的要求,所以,教学也应该是与时俱进的,否则就会造成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偏差,这对于专业建设和学生的个人发展来说都是极为不利的,所以,应该也必须对当下的整个教学过程进行更加深入的分析与思考,并有针对性地补充和完善。
(一)树立全新的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是教学的总引领,也对专业建设和发展起到决定性影响。在以往的高校双排键电子琴教学中,培养目标是较为明确的,即掌握相应的演奏技能并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但是从当下时代发展来看,这一目标的滞后性也得到了凸显,所以,必须对目标进行革新,将复合型音乐人才作为全新目标。这一目标的提出并非是突发奇想,而是从双排键电子琴的本质特征和现实需要出发的。首先,从双排键电子琴本身来说,作为一种科学和艺术融合的产物,其功能强大,音乐表现丰富,由此也使得其教学内容是十分宽泛的,涉及音乐史、音乐分析、配器法等多方面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反之,如果缺少了这些知识和技能的支撑,整个教学将难以为继;其次,从现实需要来说,新世纪以来,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各行各业都对人才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体到音乐人才来说,一方面是要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一方面还能够适应多种相关工作的需要,如组织音乐活动、开展音乐教学等。如果学生不具备这些综合素质,很快就会在激烈的竞争中败下阵来。双排键电子琴本身学习的内容就是十分广泛的,在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所以应该抓住这个契机,将学生培养为一专多能的新型人才,便于他们的就业和发展;再次,从专业发展来说,任何一门专业想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始终走在探索和变革的道路上。具体到双排键电子琴专业来说,早在2007年全国院校双排键专业发展研讨会上与会者们就达成了一致,确立了创作和演奏相结合的发展目标。而今天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提出,则正是对这一发展目标的呼应。在这个目标的引领下,通过课程设置、师资建设等方面的不断革新,推动专业的新发展,并起到良好的示范和带动作用。所以说,复合型人才正是新时期高校双排键电子琴教学的全新目标。
(二)秉承科学的教学理念
在明确培养目标之后,则需要树立起科学的教学理念,以保证各项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具体来说,整个理念体系应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个性化教学理念。一方面,每一个学生的基础水平、脾气性格等都是不同的;另一方面,双排键电子琴是一门个性化、创造化的艺术,这就决定了不能将所有学生都放在一个模子里统一培养,而是要充分做到因材施教和因人而异。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全面的观察和了解,力争为每一个学生都制定出有针对性的培养方案,使他们的个性闪光点得到充分的发挥,这既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也是对双排键电子琴这门艺术本质规律的回归;其次是创造化教学理念。双排键电子琴功能强大,有着极大的创造空间,不同演奏者的创造正是这门艺术发展的源动力。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创新,多给他们提供创新的平台和机会,并给创造成果以鼓励和肯定;最后是市场化教学理念。所谓市场化教学,就是学校和教师应该对这门艺术的市场需要保持及时的关注和了解,市场有怎样的需要就要在教学中做出怎样的调整,以保证教学与时俱进,避免所学与所需的脱节,最终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三)丰富现有的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选择对培养目标具有决定性影响。自双排键电子琴专业开设以来,很多院校都在教学内容方面进行了多元化的探索并获得了良好的成效。但是总整体上来看,教学内容仍然是以演奏为主,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进行伴奏、音乐创作等方面的训练,造成了学生所学与所需之间的差距,对此急需得到有针对性的补足和完善。首先,应该将即兴伴奏训练融入到独奏和重奏课程中,要求学生先学习常规的独奏和重奏技术,然后加入专门的即兴伴奏课程并予以及时的指导和实践,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其次,应该将和声学、作曲等专业基础课程适当增加和延长。可以将这几门课程与日常的独奏、重奏训练同步进行,便于学生将学到的理论技能及时应用于实践中,这样就可以真正将音乐理论学习和双排键电子琴练习有机结合起来;再次,应该将现代音乐引入到教学中来。长期以来,古典音乐、民族音乐都是双排键电子琴学习的主要内容,但是作为一种现代化的乐器而不接触现代音乐,显然是不够全面的。特别是多数学生都喜欢的爵士乐、流行乐等,长期在教学中处于边缘化地位,其特有的教学价值没有得到充分的运用。以爵士乐为例,“节奏是音乐动力的源泉,是展现音乐表情基调的最基本元素。”[1]这种以切分节奏作为灵魂的音乐,尤其适合节奏感及双手、双脚协调能力的练习,而且即兴炫技的演奏属性,也给了学习者以广阔的个性化表现空间。所以,不能忽视现代音乐在教学中的作用,只要其能够有利于学生专业水平的提升,都应该为我所用。
(四)革新传统的教学方法
双排键电子琴作为一门以技能为主的教学,主要沿用了传统的器乐教学模式和方法,“常规的电子琴教学,不是在课堂上讲解理论,就是让学生在琴房进行练习。”[2]这种方法虽然可以保证教学沿着教师的计划顺利进行,但是也存在着明显的弊端:第一是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只能跟着教师的节奏按部就班地学习,学习兴趣难以得到充分激发,学习意愿难以得到有效满足;第二是不符合双排键电子琴教学的实际特点。双排键电子琴功能齐全,音乐表现力丰富,演奏时需要手脚并用,且动作要求迅速而准确,像是在琴上翩翩起舞一般,初学者很容易出现手忙脚乱的现象。教师示范的时间短、次数少,很难让学生全部领会和掌握,在很大程度上也限制了教学效果的提升。针对以上两种情况,应该将一些更加科学和灵活的教学方法应用于教学中,如“互联网+”教学法。近年来,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社会已经全面进入了“互联网+”时代,也给教育界带来了全面的变化,各种依托于互联网的新的教学方法层出不穷。如当下流行的慕课、微课等,都是十分适用于双排键电子琴教学的。针对双排键电子琴演奏较为复杂的情况,教师可以提前录制好视频,并对视频素材进行加工,比如可以采用画中画的技术,在同一个画面中同时播放手部和脚部的动作等,学生不仅可以获得更加全面和直观的感受,而且还可以反复观看,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也有效弥补了课堂教学的不足;又如讨论式教学法,教师可以拿出专门的时间与学生进行平等、真诚的沟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任何想法和感受都可以与教师进行对话和交流,并得到教师有针对性的帮助与指导,这样可以让学生获得一种被重视感,继而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
综上所述,从1985年日本雅马哈公司与中国多家音乐院校联合举办的首届培训班算起,双排键电子琴已经在中国走过了三十多年的发展历程。双排键电子琴专业也从无到有,从优到精,走过了不平凡的三十年。新时期下,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也不断对双排键电子琴人才提出新的要求,所以应该也必须对当下的教学状况进行审视和思考,趋利避害,扬长避短,不断推动专业建设朝着科学化方向发展,使培养出的优秀人才成为当代中国音乐发展的中坚力量。
参考文献
[1]马骏.论高师钢琴教学的横向拓展[J].当代音乐, 2019(8):46.
[2]张颖.电子琴多元化教学风格模式研究[J].當代音乐, 2017(7):33.
作者简介:王璐璐(1976—),女,汉族,辽宁建平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双排键电子管风琴演奏与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