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伊托必利与多潘立酮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应用效果
2020-07-09谢爽
谢爽
功能性消化不良属于高发消化内科疾病,目前,关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机制临床尚无明确定论,部分学者认为与胃动力缺乏、环境、心理、社会因素、胃窦、内脏高敏、十二指肠运动协调紊乱等因素有关,患病后患者出现呕吐、恶心、胃部灼伤、上腹疼痛等临床症状,反反复复,治疗难度较高。据相关资料统计[1],西方国家消化不良患病率达到15%~20%,而在我国门诊患者中,消化不良患者>1/3,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年来,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故本研究收集本院收治的8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为研究对象,对伊托必利与多潘立酮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本院2017年8月~2019年8月收治的8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20~75 岁,平均年龄(47.5±9.2)岁。观察组男20例,女20例;年龄22~77 岁,平均年龄(49.5±9.3)岁。两组患者性别与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获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①所有患者均与2007 版《中国消化不良的诊治指南》[2]中功能性消化不良相关诊断标准符合;②存在恶心、呕吐、反酸、灼烧感、上腹疼痛、食欲不振等临床症状;③入院前1 个月未服用抑酸药物、促胃动力药物;④对研究内容知情同意,自愿参与研究并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1.2.2 排除标准 ①心肺、肝肾疾病;②其他消化道疾病(胃溃疡、食管炎、糜烂性胃肠炎、十二指肠溃疡等)、恶性肿瘤;③药物过敏;④听力障碍、意识障碍、精神疾病;⑤妊娠、哺乳女性;⑥中途退出研究及不依从者。
1.3 方法 对照组给予多潘立酮片(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10003),温水口服,10 mg/次,3 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增加盐酸伊托必利(修正药业集团长春高新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1281),温水口服,50 mg/次,3 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用药1 个月。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症状(上腹部疼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胃部烧灼感、反酸)评分、不良反应(头痛、大便次数增多、腹痛、腹泻)发生情况。①临床疗效判定标准以《中国消化不良的诊治指南》为依据,显效:较治疗前,患者临床症状积分下降>80.00%;有效:较治疗前,患者临床症状积分下降50.00%~80.00%;无效:较治疗前,患者临床症状积分下降<50.00%;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②治疗前后症状(上腹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胃部烧灼感、反酸)评分标准:无症状(0 分);轻度症状(1 分):稍注意可感觉到轻微症状,发作次数<3 次/周;中度症状(2 分):发作次数为3~7 次/周;重度症状(3 分):发作次数>7 次/周。③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头痛、大便次数增多、腹痛、腹泻)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n(%)]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胃部烧灼感、反酸、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胃部烧灼感、反酸、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评分比较(,分)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aP<0.05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对照组2例出现腹痛、腹泻,1例出现头痛,2例大便次数增多,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0%(5/40);观察组1例出现腹痛、腹泻,1例出现头痛,1例大便次数增多,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0%(3/40)。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556,P=4561>0.05)。
3 讨论
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病理主要表现为胃排空延迟,十二指肠、胃窦运动下降,目前,功能性消化不良患病机制尚无明确定论,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①患者受胃酸刺激,胃部敏感性增高,消化道其他部位出现明显感觉异常,胃酸分泌量增加,出现上腹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胃部烧灼感、反酸等临床症状。②据相关资料统计[3],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中消化运动异常者达到30%~80%,具体表现为胃排空速度变慢,近端胃舒张功能、受纳性减退,胃电活动表现异常,胃、十二指肠协调性变差,胃窦、小肠移行性复合波缺失,小肠消化期间未见剧烈收缩活动。③幽门螺杆菌感染。但目前关于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否会导致患者功能性消化不良还存在诸多争议。④其他因素。如精神应激,当患者精神处于应激状态时,会促使中枢神经大量释放皮质释放因子,导致胃排空速度变缓,脏器敏感性变高。
临床在针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治疗时,主要通过促胃肠动力药物,提高患者食管下部括约肌张力及胃肠蠕动能力,避免出现反流情况,从而缓解患者胃动力障碍。伊托必利属于新一代促胃肠动力药物,是一种甲苯酰胺衍生物,对乙酰胆碱酯酶及多巴胺D2受体具有良好的抑制、阻滞作用,用药后可促进患者机体释放乙酰胆碱酯酶,从而提升患者胃肠蠕动能力,改善患者水解症状,加快胃排空速度。研究表明,伊托必利用药后对患者机体血液胃泌素浓度影响较小,且胃肠运动能力、胃排空能力较强,可有效缓解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灼热、嗳气、反酸症临床症状,同时,伊托必利还具有良好的抗呕吐作用,可改善患者恶心、呕吐情况。药物动力学研究表明[4],在上消化道促动力中伊托必利选择性更高,对胃肠道具有选择性作用,不会大量在循环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分布,可有效避免患者用药期间室性心律失常或Q-T 间期延长,引起猝死,另外,伊托必利无溢乳,锥体外系反应,不会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多巴胺D2受体,用药后无需依赖肝脏细胞色素P450 代谢,仅通过肝脏黄素单氧化物酶即可完成代谢,不会抑制肝微粒体5 种特异性CYP 介导反应,用药安全性相对更高。多潘立酮是以往传统治疗中常用的一种促胃动力药物,属于苯咪哩类衍生物,其结构和丙基甲酮苯基具有较多相似性,在外周性多巴胺受体拮抗方面效果显著,用药后可对患者胃肠壁起到直接特异性作用,无需透过血脑屏障,即可将胃肠道中多巴胺D2受体阻断,增强患者胃肠蠕动能力,改善患者胃电节律紊乱、恶心、呕吐情况。但部分患者长时间服用多潘立酮,会导致血清泌乳素水平大幅度增高,女性患者用药后还可能出现闭经、溢乳等不良反应。
在汪蓓蓓[5]研究中对60例患者使用多潘立酮治疗,对63例患者使用多潘立酮联合伊托必利治疗发现,使用多潘立酮联合伊托必利治疗有效率达到92.06%,而单一多潘立酮治疗临床有效率为58.33%,联合用药效果明显优于单一用药,治疗后患者上腹痛、食欲不振、餐后不适、总症状积分均比单一用药低,且治疗过程中仅少部分患者出现头晕、腹泻情况,及时采取对症治疗后,患者不良反应快速缓解,研究经过进一步证明伊托必利与多潘立酮联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效果理想,安全性高,与本次研究结果表现一致。
综上所述,功能性消化不良采取伊托必利与多潘立酮联合治疗,可快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临床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风险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