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检验中血液细胞检验质量控制方法的探讨
2020-07-09占红
占红
血液细胞检验为临床常见检验,血液检验一般涉及血小板、血红蛋白、白细胞、红细胞等指标,为临床诊断的重要信息,具有显著的意义。在检验中能够影响血液细胞检验标本质量的因素具有多种,易对诊断效果以及诊断结果造成影响。为了能够提高临床血液细胞的检验质量以及准确性,检验人员应对影响检验结果的因素进行充分分析,并选择针对性的控制措施,通过把控影响血液结果的因素,能显著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度[1]。因此,本次研究对临床医学检验中血液细胞检验质量控制方法的探讨进行分析,见下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取2018~2019年度100例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年龄20~60 岁,平均年龄(39.21±6.95)岁;男50例、女50例。纳入标准: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由于个人原因中断研究。
1.2 血液标本处置方法 采集体检者的静脉血液6 ml,平均分成3 份,每份2 ml。①取2 份血液标本,分别以1∶5000 以及1∶10000 的稀释比例进行稀释,后进行检测[2]。②将第3 份血液标本放置于23℃温度环境下,分别在30 min、3 h、6 h 进行检测[3]。
1.3 质量控制方法 目前临床对于血液细胞标本检测的质量进行控制时,一般从三个阶段进行,分别为检测前、检测中、检测后,具体内容如下。①在进行检验前,应保证每位检验人员均具有专业的技能水平以及专业素质,从而保证检验人员能够对检测规定进行严格把握,同时注意相关事项,在执行各项操作时应进行规范化操作。a.检测前,检验人员需对血液细胞信息控制进行严格注意。b.检测中,检验人员应对检验所用的试剂以及药品是否符合相关检测标准进行明确,比如检测仪器以及检测设备是否运行正常。同时,部分检验的器材和设备在操作过程中,其环境温度能够影响检测结果。c.检测后,为了获得相关数据信息,需要根据检测结果中的具体内容对细胞直方图进行绘制,同时根据直方图的形状为下一步检测提供依据。在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过程中,检验人员应将数据信息结合受检者临床的各项资料,从而从多方面进行评判和把握[4]。②血液标本接收时间、血液标本运送、血液标本采集的各个环节十分重要,在血液标本采集时,其止血带使用、采血体位、时间确定易对标本质量产生影响,将受检者采集时间、受检者的性别均粘贴在采集标本试管上,在采集完毕后尽快送检,预防由于时间延长从而导致结果精准性受到影响,在接收血液标本时应对标本完好实施检查,拒绝不合格的各项标本,在检验过程中,应选择在有效期内、符合各项标准的试剂,避免对检验结果准确性造成影响,根据说明书要求进行检验试剂配置,在检验完毕后再次进行审查,若发现异常情况应告知科室,所有的检验结果均需要全面、详细记录,进行分类整理[5]。
1.4 观察指标 比较1∶5000以及1∶10000的稀释比例,放置30 min、3 h、6 h 的PLT、HGB、WBC、RBC水平。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6.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数据比较采用t 检验,多组数据比较采用方差分析。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稀释比例RBC、WBC、HGB、PLT 检验结果对比 1∶10000 稀释比例中RBC、WBC、HGB、PLT水平分别为(5.16±0.25)×1012/L、(10.29±0.57)×109/L、(142.67±8.95)g/L、(186.67±24.63)×109/L,均高于1∶5000 稀释比例 的(3.57±0.17)×1012/L、(6.29±5.06)×109/L、(105.36±7.89)g/L、(126.47±38.65)×109/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不同放置时间RBC、WBC、HGB、PLT 检验结果对比 不同放置时间RBC、WBC、HGB、PLT 水平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BC、WBC、HGB、PLT 水平随着放置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见表2。
表1 不同稀释比例RBC、WBC、HGB、PLT 检验结果对比()
表1 不同稀释比例RBC、WBC、HGB、PLT 检验结果对比()
注:与1∶5000 比例对比,aP<0.05
表2 不同放置时间RBC、WBC、HGB、PLT 检验结果对比()
表2 不同放置时间RBC、WBC、HGB、PLT 检验结果对比()
注:不同放置时间对比,P<0.05
3 讨论
据相关研究显示,在临床医学中,血液检验质量控制十分重要,而加强控制措施,能够提高血液检验细胞的质量,同时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在临床中,一般需安排专业人员采集血液,对于血液细胞的检测也需要专业人员进行各项操作和负责,在检验人员上岗前,应对其进行有关专业的培训,同时在进行检测过程中,应保障各类试剂以及设备的有效性,保证检查设备的完整性以及准确性,并使其能够在正常工作环境下对环境中的温湿度进行检测[6]。而抗凝剂的配制比例、血液标本的放置温度、血液标本放置时间均能够对血液细胞的形态造成直接影响,故此在临床操作过程中,为了能够提高血液检测的准确性,应加强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从而保证血细胞检验的准确度的提高。除此之外,在检验完毕后,检测人员应对细胞直方图进行研究,并考虑是否需要进行下一步诊断,从而为后期治疗提供有利依据[7]。
在临床中,能够对血液细胞检验标本质量造成影响的因素具有多种,而这些因素均能引起血液细胞检测结果产生误差,进而对诊断效果以及诊断结果造成影响。为了能够提高临床血液细胞的检验质量以及准确性,检验人员应对影响检验结果的因素进行充分分析,并选择针对性的控制措施[8]。在临床检验过程中,血液细胞检验的质量存在一定问题,比如检测结果不稳定等情况,其主要是由于血液细胞检测过程中易受到多种因素所导致的。而检测质量的不稳定易导致临床相关血液型病症的判断控制错误,进而形成数据偏差情况,进而产生误差、误判等医疗事故,故此,如何有效控制和提高血液标本检测质量为临床重点需要解决的问题[9]。
研究发现,对于血液细胞标本检测质量的影响因素十分复杂,故此要求检测人员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应一一排查有关其影响因素,并进行详细记录,从而对血液细胞检测标本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全面掌握,进而针对性提出针对性的检测质量控制方法[10]。在本次研究中,不同抗凝剂配置比例经过检验,其RBC、WBC、HGB、PLT 水平均具有显著差异,同时血液标本不同放置时间和检验结果之间也具有显著差异,在进行实验过程中,仪器使用、标本处理等操作均容易对检验结果造成影响[11]。在研究中提示在实施血液细胞检测过程中,试管剂量一般应控制于2.0 ml 标准范围中,从而保障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在检测过程中若稀释倍数低,易导致细胞重合缺损情况发生,若稀释倍数高、易导致细胞数量急剧下降,导致检测准确性受到影响。同时在室温下,不同放置时间中,若血液标本放置时间长、易导致血液细胞形态变化十分明显,从而提示血液标本放置时间和检查结果准确性密切相关,若要控制血液细胞标本质量,应对标本放置时间进行控制。在低温情况下,血液细胞数据指标和室温下血液细胞指标相比,大不相同,由此说明,检测环境温度变化易对血液细胞标本质量结果造成影响,从而提示检验应在恒定温度下进行,若发生温度变化情况、应立即进行处理[12]。在医学检验中,影响检测质量因素十分复杂,既有检验过程中血液稀释比例影响,也有操作因素影响,为了保障血液细胞检测相关质量,需要加强其操作处理,实施一项质量控制方式,能预防检验失误情况发生[13]。通过应用质量控制方法后,在多个方面取得显著效果,加强血液细胞检验前、检验中、检验后的质量控制措施,要求工作人员严格储存、采集、接收标本、运送等,严格按照说明书内容进行,并且实施检验结果二次复查,其与常规质控相比,在多个方面具有显著优势,能弥补常规质控中的不足,对保障血液检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十分重要,能降低检验质量问题发生率,提高血液细胞检验结果准确性。同时本次研究建细胞议,增强检验人员应与医护人员加强沟通,并通过发放宣传资料、举办讲座、视频宣传等多种形式,增加医护人员的规范检验意识,加大检验人员的培训力度,若发生检验结果不符合受检者临床症状时,应分析原因[14]。
经研究表明,1∶10000 稀释比例中RBC、WBC、HGB、PLT 水平分别为(5.16±0.25)×1012/L、(10.29±0.57)×109/L、(142.67±8.95)g/L、(186.67±24.63)×109/L,均高于1 ∶5000 稀释比例的(3.57±0.17)×1012/L、(6.29±5.06)×109/L、(105.36±7.89)g/L、(126.47±38.65)×109/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放置时间RBC、WBC、HGB、PLT 水平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BC、WBC、HGB、PLT水平随着放置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
综上所述,血液标本放置时间、抗凝剂配置比例均容易对血液细胞形态造成影响,为了保障血液细胞检验结果准确,实施质量控制方法具有显著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及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