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替卡韦治疗肺结核合并乙肝病毒感染患者的疗效和对肝功能的影响分析
2020-07-09武文娟
武文娟
现如今肺结核与乙肝病毒的发病率极高,且临床上肺结核合发乙肝病毒的几率也高达38.6%,具有很高的死亡率[1]。目前用抗结核方案进行治疗,虽然效果比较明显,但是会对患者的肝脏造成不利影响,严重的可危及患者的生命健康,不利于结核治疗,所以,为了避免肺结核合并乙肝病毒感染患者因肝功能受损导致治疗失败,必须选择科学的治疗方案,在治疗的同时也要改善患者的肝功能,来提高痰菌、HBV DNA 转阴率及病灶吸收率[2]。本研究分析恩替卡韦治疗肺结核合并乙肝病毒感染患者的疗效和对肝功能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2月~2019年2月本院收治的84例肺结核合并乙肝病毒感染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男28例,女14例;年龄21~62 岁,平均年龄(39.8±7.4)岁。研究组男27例,女15例;年龄22~61 岁,平均年龄(40.5±7.2)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均经检查诊断符合肺结核合并乙肝病毒感染标准;具发热、咳嗽等临床症状;患者或其家属同意参与研究。排除标准:伴有严重并发症;其他肾脏器官发生病变或患有免疫障碍;患者有服用抗病毒、抗结核药物的病史。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仅采用2HRZE/4HR 抗结核方案,前2 个月服用以下药物:H:异烟肼,1 次/d,空腹服用300 mg/次;R:利福平,1次/d,空腹服用450 mg/次;Z:吡嗪酰胺,1 次/d,服用1500 mg/次;E:乙胺丁醇,1 次/d,每次空腹服用750 mg/次。后4 个月仅服用异烟肼和利福平。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恩替卡韦进行治疗,1 次/d,口服0.5 mg/次,连续服用6 个月。于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同时进行肌苷片来进行保肝,3 次/d,服用2 片/次。并定期检查患者的肝功能。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比较治疗前后肺结核合并乙肝病毒感染患者的肝功能,肝功能指标包括ALT(参考范围:5~40 U/L)、AST(参考范围:8~40 U/L)、TBIL(参考范围:3.4~17.1 μmol/L)。②比较两组患者痰菌、HBV DNA 转阴率及病灶吸收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变化情况比较 治疗前,两组ALT、AST、TBIL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ALT、AST、TBIL 分别为(33.6±5.9)U/L、(29.3±9.2)U/L、(15.8±2.9)μmol/L,均低于对照组的(76.4±58.4)U/L、(68.4±27.1)U/L、(17.3±2.8)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痰菌、HBV DNA 转阴率及病灶吸收率比较 研究组痰菌、HBV DNA 转阴率及病灶吸收率分别为90.48%、80.95%、59.52%,均高于对照组的69.05%、54.76%、59.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变化情况比较()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变化情况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表2 两组患者痰菌、HBV DNA 转阴率及病灶吸收率比较[n(%)]
3 讨论
乙肝指乙肝病毒临床检验结果为阳性,且患者的具体发病时间不明确并有半年以上的临床病程,乙肝主要由家族性传播、婴幼期感染、缺乏预防、漏诊、免疫低下、既往史等方面引起的,主要表现为食欲不振、浑身乏力、肝部伴有疼痛和腹胀等,患者的肝部较常人的略大且硬度中等,一旦轻微按压就会有痛感,当患者的病情严重的时候伴有肝功能无法正常运行、肝脾增大、慢性肝病面容等,且肝外表现为肝掌和放射性地的毛细血管团蜘蛛痣等。检查可发现患者的ALT 及胆红素呈升高的状态,且AST 也会升高,一旦患者的胆碱酯酶和胆固醇减低比较明显时,就表示患者的肝功受损严重。同时患者的清蛋白不断的降低,球蛋白不断的增高在ALT 未升高2~6 周前可检出乙肝病毒感染标志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3-5]。
肺结核是慢性传染病,结核分枝杆菌能侵犯患者的脏器,主要是肺结核感染。且通常是因为患者的免疫力下降或患者的细胞介导产生的变态反应增大引起的。临床表现为午后低热情况明显、盗汗、浑身乏力、纳差、肢体消瘦等,女性还会出现月经不调,患者还伴有咳嗽、痰多、胸痛、胸闷,咳血等呼吸道症状。早期对病变比较小的患者体征检查比较困难,病变范围大的患者体征呈现湿性啰音、肺泡的呼吸音比较低、语颤呈增强的状态,晚期易纤维化胸腔出现大量积液后患者的呼吸音呈减低的状态或者消失。肺结核疾病在临床上分为原发性、血型播散型、继发型和结核性胸膜炎,疾病分为进展期、好转期和稳定期等3 个分期。进展期的患者,病灶呈逐渐严重的状态,临床症状也呈加重的状态,痰菌的检查结果为阳性;好转期的患者,病灶呈好转的状态,且发热、乏力等临床症状也呈好转的状态,痰菌的检查结果呈转阴的状态;稳定期的患者,病灶稳定,痰菌的检查结果为持续转阴,且转阴时间超过半年[6-8]。
我国的肺结核合并乙肝病毒感染患者比较常见,就目前的抗结核治疗来说,虽然是比较理想的治疗方案,但是却给肺结核合并乙肝病毒感染患者的肝功能造成一定的损伤,严重的会引发肺结核合并乙肝病毒感染患者肝衰竭的情况。这是因为药物需要经过肝脏来进行代谢,且过程中产生大量自由基直接会毒害患者的肝脏。其次抗结核类药物通过结合肺结核合并乙肝病毒感染患者体内的蛋白质,形成抗原,从而激发细胞毒性反应和超敏反应,造成肝细胞坏死。同时2HRZE/4HR 抗结核方案中使用的异烟肼和利福平,还有吡嗪酰胺均会影响患者的肝功能,导致肝炎。由此肺结核合并乙肝病毒感染患者治疗中必须要提高预防肝损伤的意识。乙肝最关键的是抗病毒治疗,来抑制肝细胞因炎症坏死和肝纤维化,能延缓疾病发展,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延长肺结核合并乙肝病毒感染患者的存活时间,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恩替卡韦是临床上抗乙肝病毒多聚酶的常用鸟嘌呤核苷类似物,有很高的病毒抑制效果,副作用也比较小,安全性比较高,能够通过转化为活性三磷酸盐与患者的HBV 多聚酶竞争来抑制患者的病毒多聚酶活性,阻止启动HBV 多聚酶、形成mRNA 的逆转录负链和合成HBV DNA 正链[9,10]。且恩替卡韦可在一个月内降低HBV DNA 的水平,减少抗原的表达,来缓解细胞免疫反应,减少对肝细胞的毒害,恢复肝功能。本研究结果提示研究组在结核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应用恩替卡韦进行抗病毒治疗,能够提高肺结核合并乙肝病毒感染患者的痰菌、HBV DNA 的转阴率,提高患者的肝功能,保证了患者治疗效果,提高了结核治疗安全性,保证疗程顺利进行。
综上所述,肺结核合并乙肝病毒感染患者采取恩替卡韦进行治疗,有效提高患者痰菌、HBV DNA 转阴率及病灶吸收率,提高肝功能,在临床应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