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采用干扰素联合抗病毒药物治疗的观察

2020-07-08张涛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59期
关键词:疱疹病毒角膜炎干扰素

张涛

(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人民医院 眼科,河北 唐山)

0 引言

角膜炎是眼科常见疾病,是指眼角膜因为各种因素导致的炎症反应,是导致患者失明的主要眼病之一,其中由于单纯疱疹病毒性感染导致的角膜炎最为常见,具有容易反复发作、可传染以及病情严重的特点。由于角膜位于眼球外层,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和刺激,当受到病原菌感染而发炎后,患者会出现眼部疼痛、流泪、畏光和明显的视力下降,严重者还会引发眼部感染、角膜穿孔甚至失明,危害十分严重[1]。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是目前较为严重的一种角膜炎,在临床治疗中也十分常见,疱疹病毒传染性强,所引发的角膜炎发病率高[2],对视力的威胁大,该病的治疗必须引起重视,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药物控制是主流,抗病毒药物有确切疗效,但从长期使用的耐药性问题难以解决。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124 例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见表1,具有可比性(P>0.05)。所有患者均符合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诊断标准,经视力检查后发现有明显的视力减退症状,角膜出现不同程度的水肿、充血和浑浊现象。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n(%),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n(%),

组别 男 女 年龄(岁)观察组(n=62) 30(48.39) 32(51.61) 44.71±6.33对照组(n=62) 29(46.77) 33(53.23) 45.11±6.42 χ2/t 0.052 0.349 P 0.820 0.727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更昔洛韦滴眼液进行抗病毒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重组人干扰素α1b 滴眼液滴眼,两组患者均每日滴眼4 次,每次2 滴,连续治疗4 周。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视力治疗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治疗前两组视力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视力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视力情况对比

表2 两组视力情况对比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62 0.24±0.03 0.45±0.19对照组 62 0.25±0.04 0.32±0.11 t 1.575 4.663 P 0.115 0.000

3 讨论

角膜炎的致病因素较多,其中病菌感染性角膜炎最普遍,常见的病毒包括疱疹、牛痘和带状疱疹,其中疱疹感染引发的角膜炎最常见,该病发病率高、传染性强。一旦发病,病情一般比较严重且容易反复发作。由于角膜位于眼球外层,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和刺激,当受到病原菌感染而发炎后,患者会出现眼部疼痛、流泪、畏光和明显的视力下降,严重者还会引发眼部感染、角膜穿孔甚至失明,危害十分严重,应该引起重视并积极治疗。对于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治疗是眼科的重点和热门课题[3]。该病主要由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引起,原发性感染患者多见于幼儿,会终生潜伏于体内,继发性感染多见于儿童和成人,非特异性刺激都可导致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复发。感染后可引发明显的刺激症状,导致患者视力下降、眼部疼痛、流泪、畏光,作为目前较为严重的一种角膜炎,疱疹病毒传染性强,所引发的角膜炎发病率高,对视力的威胁大,该病的治疗必须引起重视。目前临床对于该病主要采用药物进行抗菌和抗感染治疗,该方法能收获较好的治疗效果,无痛无创的治疗方式患者接受度也更高。

治疗角膜炎,根据感染的病毒类型进行抗病毒治疗在临床应用最为普遍,本次所用的更昔洛韦作为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在临床有广泛的应用,效果和安全性都比较有保障,有较好的消炎和杀菌的作用,能有效避免单纯疱疹病毒进一步扩散感染,使用能取得明显的治疗效果,但长时间使用人体会出现比较明显的耐药性,导致疗效减退,不利于长期治疗和收获远期疗效。干扰素α1b 是一种广谱抗病毒剂,可针对较多种类的病原菌起作用,能够作用于细胞表面的受体,从根本上抑制病毒的复制功能,在抗感染的同时有效降低复发的可能性[4]。本次研究中,使用干扰素联合抗病毒药物治疗的观察组治疗后视力情况明显好于单纯使用抗病毒治疗的对照组,对于病原菌的清除效果更好,复发率更低,可见联合用药改善角膜炎患者视力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对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患者采用干扰素联合抗病毒药物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视力下降的情况,相比单纯使用抗病毒药物治疗,疗效更好,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疱疹病毒角膜炎干扰素
干扰素在猪治疗病毒性疾病中的应用
干扰素调节因子1对舌鳞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的影响
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治疗细菌性角膜炎的临床体会
干扰素 你了解吗
关于角膜炎的一些知识
单纯疱疹是怎么感染的?
犬疱疹病毒感染治疗
羊传染性角膜炎诊断及治疗要点
干扰素在猪治疗病毒性疾病中的应用
牛疱疹病毒糖蛋白D的结构特点及在疫苗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