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应用题思维导图四步教学法之我见
2020-07-06韩信春
韩信春
摘 要思维导图是一种高效率表达思维轨迹的工具,是一种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思维导图对小学应用题教学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它将零散的数量关系符号化、整合化,将隐藏的数量关系暴露出来,增强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立体思维能力,使思维的层次性和联想性得以延伸,把思维导图融入到应用题教学中,可以显著地提高教学的质量和学生的整体水平。
关键词思维导图;应用题教学;;小学数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14-0157-01
教师用传统的方式教学应用题,有很多学生感到困惑、迷茫,这令教师很苦恼。能否找到一种便于学生理解、又易于操作的方式来理清思路,提高小学生对应用题的分析与解决能力?基于此,开展了日照市教育教学研究课题“运用思维导图优化应用题教学的研究(2018PT020)”,经过近两年的努力和探索,笔者积累了一些经验和较为成熟的做法,本文尝试对思维导图的意义以及它在小学应用题教学中的运用进行阐释。
一、思维导图在小学应用题教学中的意义。
思维导图能够帮助学生理清应用题之间的数量关系。应用题一般题干较长,数量关系多,小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这是由小学生的心理和智力等特点决定的,这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效率。思维导图能层次分明地表现这些数量关系,学生能很好地记忆、理解和使用这些数量关系,容易从整体上把握。
思维导图对教师应用题教学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帮助学生理解题意,理清数量关系,以及学生对应用题学习的兴趣,这都是教师要考虑的,在以前要么教师读题,要么学生读题,通过一遍遍地读,反复尝试让学生理解题意,效果不好。通过思维导图的绘制,教师把关键词、数字用思维导图呈现出来,图文简洁、生动,各个分支相互关联,可谓立体可视,思路清晰,从一张图上,很容易找到问题的关键。
思维导图能够激发师生间的思维碰撞。思维导图就像人的大脑,具有开放性和灵活性,不同的学生对题意的理解是不同的,学生和教师的观点也可能不一样,这样就出现了思维碰撞,通过思维的碰撞、交流,解决问题。
二、思维导图在小学应用题教学中的运用
面对一道应用题,怎样画思维导图呢?通过不断地尝试和修改,本着科学、易操作的原則,总结出了圈、审、画、列“四步教学法”。
第一步,圈。面对一道应用题,对多数同学而言,读完一遍,可能没有太多太深的印象,这是正常的,因为小学生知识储备少、生活经验匮乏,逻辑思维能力有限。“圈”就是学生读题的同时,把自己认为关键的词语、数字等用笔圈起来,加深学生的印象。
第二步,审。通过第一步“圈”,学生对应用题有了初步认识,接着对应用题进行再认识,找一找应用题中告诉我们的已知条件有哪些,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然后用思维导图把“已知”和“问题”画出来,通过“审”,学生对应用题有了更深入地认识。如图,这是五年级上册出租车分段计费的审题过程。
第三步,画。首先,确定思维导图的主题(待解决的问题)写在左边,把关键词写在右边,确定思维导图的分支,无论是直接与主题相关联的分支,还是与该分支相连的下级分支,都是由关键词组成的。其次,理分支。学生要对每一个分支做进一步的整理,完善数据,寻找关联,把分支一个个地梳理出来,这一步是至关重要的。最后,画图、上色。线条可粗可细,可画图形,可画线条,可用不同颜色,根据自己思维走向、喜好去画。图形让图更生动,线条把相关的信息串联起来,使“冰冷”的应用题变得“鲜活”,让思维无处遁形。当然,学生在第一次画的时候,教师的示范引导也是有必要的。如图,这是出租车分段计费的思维导图。
第四步,列。在学生画好思维导图之后,教师选取代表展示、交流。让学生利用实物投影讲解,如有争议,也可以其它学生补充,学生会抢着展示自已的思维导图。通过不同层次学生的展示,学生思维得到碰撞,教师可让学生二次画思维导图,这样更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实现思维导图由“浅思维”到“深度思维”的转变。至此学生对应用题的理解水到渠成,会很快找到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算式或方程解决问题。
以上是笔者对小学应用题思维导图四步教学法的简要介绍,通过画思维导图,培养了学生解应用题的兴趣,提高了学生分析和解决应用题的能力,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可见,小学应用题思维导图四步教学法对应用题教学是大有裨益的。
参考文献:
[1][英]托尼·巴赞.思维导图[M].
[2]陈钢,李鸿浩.小学数学思维导图的实践研究[J].2017(03):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