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血肿腔穿刺外引流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应用效果

2020-07-06杨昌宏

大医生 2020年1期
关键词:非手术治疗脑室优良率

杨昌宏

(贵州省兴义市人民医院,贵州兴义 562400)

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随着颅内压的持续上升,可造成机体循环异常,出现中枢性呼吸衰竭,形成脑疝,如不及时采取治疗措施,可能导致患者直接死亡。目前,关于高血压性脑出血尚无统一的治疗方法,传统的治疗方法主要以降低颅内压为主,但效果并不理想[1]。因此,本研究选取本院收治的56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进行血肿腔穿刺外引流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10月本院收治的56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采取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8例。对照组中,男性16例,女性12例;年龄36~81 岁,平均年龄(58.5±3.8)岁;其中意识清晰11例,嗜睡6例,浅昏迷7例,中度昏迷4例。观察组中,男性15例,女性13例;年龄50~80岁,平均年龄(57.5±3.6)岁;其中意识清晰10例,嗜睡7例,浅昏迷6例,中度昏迷5例。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意识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经头颅CT检查确诊为高血压性脑出血;(2)临床资料齐全;(3)患者及其家属均对本研究内容知晓,并自愿参与此次研究,且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已获贵州省兴义市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排除标准:(1)动脉瘤破裂出血、外伤性脑出血、血友病、血小板减少;(2)精神疾病、认知功能障碍者;(3)肝肾功能不全、心脏病。

1.3 方法

对照组采取非手术治疗,给予患者甘露醇降颅内压;观察组实施血肿腔穿刺外引流治疗,对患者的生理指标进行检查并记录,通过头颅CT检查对患者病变位置进行定位,经额纹长约2.5 cm横切口;麻醉后放置消毒铺巾进行穿刺,对陈旧性血液进行引流,再使用注射器(20 mL)缓慢进行抽吸,美容针缝合切口;术后1 d通过CT对患者情况进行复查,观察引流管位置是否正常,将3万U尿激酶、3 mL生理盐水注入血肿腔,使血肿溶解,2 h后进行再次引流,2次/d;术后35 d患者需每天进行1次复查,观察血肿残余量和引流管位置,并根据头颅CT检查结果对引流管留置时间进行调整,直至患者病情恢复稳定后再将引流管拔除。

1.4 观察指标

观察2组患者的脑室感染率及并发症发生率。评估标准:(1)优,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消失,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治疗前下降90%~100%;(2)良,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治疗前下降45%~89%;(3)差,患者临床症状无改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治疗前下降低于44%。优良率=(优例数+良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学SPSS 20.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脑室感染率及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 讨论

高血压性脑出血是一种神经系统疾病,致残率、死亡率较高,随着患者颅内压升高,导致脑组织水肿、缺血坏死,脑功能损害,脑代谢、脑循环障碍,一旦患者出血量超过30 mL,还可能出现脑疝,导致生命中枢衰竭,临床症状表现为剧烈呕吐、头痛、肢体障碍、双眼眩晕、意识下降。患者治疗后可能存在严重残疾或处于植物状态,甚至在数小时内死亡[2]。研究表明[3],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血肿在6 h后逐渐靠近脑实质,形成脑实质坏死层,而在12 h后脑实质坏死层逐渐和外侧出血层融合。因此,针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治疗应以早期血肿清除,避免形成脑实质坏死层,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为主[4]。

在以往传统的治疗中多以非手术治疗和开颅血肿清除为主,非手术治疗预后效果不佳,开颅血肿清除手术时间长,对患者机体创伤大,术后患者存在严重后遗症,其死亡率高达28%~48%[5]。血肿腔穿刺外引流术通过头颅CT检查对患者病变位置进行定位,行额部血肿穿刺,可避免重要功能区和大血管损伤,手术操作方便,准备时间短,对患者机体创伤小,可快速将颅内血肿清除,使颅内压在短时间快速下降,避免脑损伤加重,后遗症较少[6]。但在穿刺过程中需准确对穿刺点进行定位,缓慢将液态血肿抽吸出,首次抽吸量应控制在40%~70%,且在术后应每天通过头颅CT进行复查,观察血肿残余量,并及时对引流管进行调整,患者应尽量保持安静,血压稳定状态,必要时可给予降压药物和镇静药物,避免低血压、脑出血等并发症[7]。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实施血肿腔穿刺外引流治疗优良率达到85.71%,而对照组实施非手术治疗优良率仅占60.71%,观察组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脑室感染率、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以上研究结果进一步证明了血肿腔穿刺外引流在高血压性脑出血治疗中优势显著。

综上所述,高血压性脑出血采取血肿腔穿刺外引流治疗,可降低患者脑室感染及并发症,改善患者病情症状及神经功能缺损,有助于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表1 2组患者优良率、脑室感染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对比[例(%)]

猜你喜欢

非手术治疗脑室优良率
成人幕上脑胶质瘤切除术中进入脑室相关并发症的回顾性分析*
豆粕:美豆产区干旱威胁仍未解除,大豆优良率持续偏低
脑室镜清除脓苔及术后脑室灌洗、引流在脑室感染中的应用
裂隙脑室综合征的诊断治疗新进展
整体护理预防脑室外引流术后颅内感染的作用分析
外固定架在开放性胫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及疗效分析
急性胰腺炎非手术治疗的护理体会
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患者经关节镜手术与非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
压力性尿失禁的非手术治疗进展
腰椎间盘突出症非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