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亚甲蓝阻滞坐骨神经治疗痛性神经病变的临床研究

2020-12-04姜丽娟刘彦东蒋晓宇韩会民

大医生 2020年1期
关键词:亚甲蓝罗哌卡因

姜丽娟 孔 伟 刘彦东 蒋晓宇 韩会民

(大庆市第四医院,黑龙江大庆 163712)

痛性神经病变是一种以疼痛为主要表现的临床常见疾病,多见于糖尿病后,此病发生后严重影响糖尿病患者的日常生活,因此寻找一种治疗或减轻患者疼痛的治疗方法或新技术一直是困扰医生和患者的难题[1]。临床上常用的麻醉药品如罗哌卡因应用时间长,应用范围广,常用于本病的治疗。通过坐骨神经阻滞麻醉,达到解除患者疼痛感的目的。不过,罗哌卡因在实际应用中依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以神经损坏为例,大剂量注射后会造成患者神经功能的损伤。相关报道指出[2],肛肠科手术创面给予亚甲蓝镇痛能够取得较好的长时间镇痛效果,本文将亚甲蓝试验性应用于痛性神经病变患者的治疗中,取得了满意效果,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痛性神经病变患者2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表法分为罗哌卡因治疗组10例,亚甲蓝治疗组10例。罗哌卡因治疗组中,男性6例,女性4例;平均年龄(56.79±4.62)岁;糖尿病病史(5.63±1.02)年。亚甲蓝治疗组中,男性5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56.74±4.71)岁;糖尿病病史(5.68±1.04)年。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收集雄性Wistar大鼠60只,所有大鼠均满足实验室使用标准,利用随机分组法落实分组,罗哌卡因组、亚甲蓝组各30只。罗哌卡因组平均体质量(0.32±0.08)kg,亚甲蓝组平均体质量(0.33±0.09)kg,2组大鼠体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无麻醉不耐受;(2)满足坐骨神经阻滞的相关指征;(3)经诊断确定患者疼痛已较强烈,需给予药物镇痛治疗;(4)了解此次坐骨神经阻滞方案后自愿加入;(5)无亚甲蓝使用禁忌;(6)精神尚可,未见严重精神疾病,且给药依从性良好,无严重抗拒倾向。

排除标准:(1)合并心肺功能不全;(2)存在可能影响此次观察结果的其他疾病;(3)一般资料不完整。

1.3 方法

(1)患者组方法

罗哌卡因治疗组患者取俯卧位,常规皮肤清洁处理,以腘窝等腰三角形顶点向近心端顺延5 cm处为穿刺点,向下进针约7 cm,注射器回抽无回血,给予罗哌卡因(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63203,浓度:0.375%)阻滞,以5 mL剂量完成阻滞。

亚甲蓝治疗组给予亚甲蓝(华润双鹤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1020704,浓度5~10 mg/kg)治疗,阻滞操作与罗哌卡因组一致,亚甲蓝浓度为1%,持续注入12 mL。

(2)大鼠组方法

给予两组大鼠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罗哌卡因组与亚甲蓝组分别使用罗哌卡因及亚甲蓝。罗哌卡因组给予2%罗哌卡因0.05 ml;亚甲蓝组则分别对以10只大型鼠给予0.2 mL、10只中型鼠给予0.06 mL、10只小型鼠给予0.02 mL,并对注射部位肌肉组织完成甲醛固定后,在HE染色情况下对其注射部位病理结构改变情况完成观察。

1.4 观察指标

患者组观察指标:以视觉模拟法(VAS)完成疼痛程度评分,并记录镇痛生效时间及患者不良反应,VAS视觉模拟评分法:在纸上面画一条10 cm的线段,线段的一端记为0,为无痛;另一端记为10,为剧痛,中间部分表示不同程度的疼痛。让患者根据自我疼痛感在横线上画线标记,表示疼痛的强烈程 度。

大鼠组观察指标:以开通测量仪为疼痛阈值测定工具,观察记录大鼠发生第一声嘶叫反应的电流值,并将此电流值作为疼痛阈值,分别于阻滞后8 h、24 h、3 d、2周、4周给予刺激,完成组间对比。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学SPSS 23.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亚甲蓝治疗组与罗哌卡因治疗组的疼痛评分、镇痛生效时间对比

亚甲蓝治疗组VAS评分为(1.63±0.25)分,镇痛生效时间为(9.69±2.31)min;罗哌卡因治疗组VAS评分为(2.64±0.41)分,镇痛生效时间为(12.14±2.01)min,对比可知亚甲蓝治疗组VAS评分更低,镇痛生效时间更短(t=6.651,P=0.001;t=2.530,P=0.001)。

2.2 亚甲蓝治疗组与罗哌卡因治疗组的不良反应观察

亚甲蓝治疗组3例出现不良反应,包括局部灼痛2例,水肿1例,并发症发生率30.0%,罗哌卡因治疗组3例出现不良反应,分别为水肿2例,局部镇痛1例,并发症发生率30.0%,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1,P=1.001)。

2.3 罗哌卡因组与亚甲蓝组大鼠阻滞后8 h、24 h、3 d、2周、4周疼痛阈值变化情况

亚甲蓝组大鼠 8 h、24 h、3 d、2 周、4 周疼痛阀分别为(0.49±0.12)mA、(0.39±0.08)mA、(0.36±0.06)mA、(0.36±0.08)mA、(0.36±0.07)mA;罗 哌 卡 因 组 大 鼠8 h、24 h、3 d、2 周、4 周疼痛阀分别为(0.39±0.08)mA、(0.31±0.06)mA、(0.35±0.04)mA、(0.36±0.07)mA、(0.36±0.09)mA。亚甲蓝组8 h、24 h疼痛阈值显著高于罗哌卡因组(t=3.798,P=0.001;t=4.382,P=0.001),而3 d、2周、4周疼痛阈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60,P=0.451;t=0.561,P=0.513;t=0.638,P=0.384)。

2.4 大鼠电镜下观察结果

完成阻滞后3 d,大鼠神经束内出现髓鞘扭曲、套叠等现象,轴突不规则,出现不同程度收缩变小,且在多数大鼠轴突中发现有溶酶体,无髓神经纤维内见不同程度线粒体增大,于其间质中发现胶原纤维溶解,少数大鼠发现有血旺细胞退变现象,极个别出现神经纤维溃变。阻滞2周后髓鞘扭曲情况明显加重,少部分区域有融合致密线,轴突内质网扩张,轴丝发生溶解,无随身镜纤维包膜失去完整性,溶体酶明显增多并伴有空泡性变。于术后4周出现髓鞘增厚现象更为广泛,轴突收缩变小,细胞器官结构不清,并发现新生神经纤维。且上述变化的严重程度以浓度从大到小进行排列,浓度大时变化最为明显。

3 讨论

痛性神经病变为一种因神经病变所致,以疼痛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疾病,多见于糖尿病患者。患者发病后有强烈疼痛感,对其生活质量有严重不利影响,需及时落实治疗干预[3]。目前在此类患者治疗中除给予基础病治疗外,给予坐骨神经阻滞为临床针对糖尿病足患者疼痛时常用镇痛手段[4-5]。

常用镇痛药物中罗哌卡因应用较多,不过该药物实际应用中存在生效时间稍长,剂量少时镇痛效果不佳或剂量过大毒副作用多等问题[6]。部分学者的进一步研究认为,该药物临床治疗中对患者神经损伤较大,使用过多或剂量过大时可能导致肢体功能障碍的发生[7-8]。亚甲蓝属于临床常用氧化还原剂,常用作化学指示剂、生物染色剂、药物等[9]。近年来逐渐有学者探析将该药物用于临床麻醉阻滞,经分析认为,该药物可作用于患者脊髓内NO-cGMP系统,通过降低其兴奋性达到阻断神经传导的目的,与传统阻滞麻醉剂对比,其对神经损耗较小,其阻滞时间长且生效快[10- 11]。

本文将其用于坐骨神经阻滞中以治疗痛性神经病变患者,总体取得满意效果。结果显示亚甲蓝治疗组VAS评分更低且镇痛起效时间更短(P<0.05),证实该药物具有较高阻滞效能。另外魏嘉[12]将亚甲蓝用于痔术后患者的镇痛治疗中,明显改善患者疼痛症状,且其镇痛效果较其它常规麻醉药物显著更长,提示该药物有极强镇痛效果。研究结果与本文的研究有一定相似性,说明亚甲蓝的镇痛效果较好,利于缓解疼痛。

而在本次大鼠研究中对不同麻醉的大鼠疼痛阈值进行观测发现,2组大鼠8 h、24 h后疼痛阈值存在显著差异,亚甲蓝组大鼠的用药效果更明显(P<0.05),表明就麻醉阻滞效果而言,亚甲蓝整体阻滞效果时间更长。但随着时间的延长,2组大鼠在分别注入亚甲蓝和罗哌卡因3 d、2周、4周的疼痛阈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在后续病理检查中发现,不同浓度的亚甲蓝阻滞大鼠其神经结构破坏程度不一,以浓度高的大鼠破坏程度最为严重。不过此种破坏具有一定可逆性,一般于4周后大鼠神经纤维即开始重新生长。

综上所述,将亚甲蓝用于痛性神经病变患者坐骨神经阻滞中效果显著,其阻滞生效短、对神经损害较小,且阻滞效果更长。由于本次研究所试验大鼠数量少,上述患者数量也较少,试验结果具一定的偶然性,需在后续研究中进一步完善补充。

猜你喜欢

亚甲蓝罗哌卡因
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对剖宫产产妇镇静效果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肛门疾病术后局部注射亚甲蓝对术后患者排便功能的影
芬太尼与曲马多复合罗哌卡因骶管注入在小儿术后镇痛中的应用对比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应用
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髂筋膜阻滞在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镇痛效果观察
亚甲蓝光病毒灭活血浆的研究进展*
罗哌卡因、左旋布比卡因与布比卡因低位硬膜外麻醉的比较
探究左旋布比卡因的临床药理学和毒性特征
应用纳洛酮治疗急性亚硝酸盐中毒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