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情景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情感

2020-07-04辛金龙

新智慧·上旬刊 2020年7期
关键词:情景式教学教学设计

辛金龙

【摘 要】实施课程改革以来,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教学更注重于贴近生活实际,尤其是随着小班化教育的不断推进,将课堂和书本知识生活化,在学生的亲身实践和游戏中掌握知识技能,已成为当前小学教育的发展趋势。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通过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明白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提升知识应用能力,应该成为一名合格数学教师的必备素质。

【关键词】情景式教学;学习情感;教学设计

在众多的学科中,数学课堂常被冠以“枯燥”的头衔,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也逊色于语文等其他科目。如何弥补这一缺陷,也成为数学课程能否真正实现轻松、愉快教学的关键所在。追根溯源,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必须面对和解决生活中所经历的各种与数学相关的事件,因此,建立起数学课堂与生活之间联系的桥梁,让二者互通有无,可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教材图文并茂、生动有趣,与儿童的年龄和心理特点相匹配。但提供给学生的仅仅是一个素材,如何将素材还原为真实的生活场景,赋予素材以生命,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索,最好的方法便是创设情境。通过情境创设,改变抽象的知识传输方式,用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手脑并用的实践经历、真实可感的生活场景、寓教于乐的游戏活动、充满挑战的问题探索、直观可观察的演示场景等轻松愉悦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从一开始就建立起良好的学习情感,架起学习与生活之间的桥梁,通过学习——运用——学习的循环方式,铺平学生学习的道路。

一、故事情境,引人入胜

对于小学阶段尤其是中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的身上更多的是保留幼儿园时期每天做做游戏、听听故事的学习习惯,在情感和意识方面更多受趣味因素的影响。因此,学习素材的选取与呈现以及学习活动的安排都应当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和情感的特点。要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包含的趣味性,创设故事化情境就是教授低年级孩子的首选方式。教师通过把教材中的画面内容编成有趣的小故事,让学生在听故事和讲故事的过程中,以故事为引导完成知识的传输。例如在教学《年月日》时,笔者讲了这样一个生活故事:爸爸去外地出差了,小玲在家一天天地数日子,等着他快点回来。两个月后,爸爸回来了,猜猜小玲一共數了多少天?学生首先要考虑到爸爸出差跨了哪两个月,再考虑每月的天数,如一月、三月、五月、七月、八月、十月和十二月31天;四月、六月、九月和十一月30天;平年二月28天,闰年二月29天,最后再进行合理计算。看到学生意犹未尽,笔者顺势抛出新的问题:请仿照刚才的题目,以小组为单位,续编故事,看谁的故事最精彩。各小组迅速开始分工:续编的、记录的、计算的、监督的。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听、说、读、算方面尽情发挥,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数学交流素养。

二、实践情境,加深体验

一切的知识都来源于生活实践,数学知识更是如此,追溯数学发展的经过,就是人们生活需求不断增加的过程。越是抽象、难以理解的知识就越是需要化繁为简、变难为易,与其苦思冥想而不得其解,不如亲自动手、动脑去探寻其中的关联。课堂上将复杂的数学知识交给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探索,既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也有利于保证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对于促进学生从动作思维向具体的形象思维过度也十分有利。例如:在学习“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时,让学生用手中的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通过拼摆来探索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学生通过剪、拼、讨论,各小组都总结得出了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接着开始交流,台上学生讲,台下学生不时地加以补充、提问。同学们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获得了知识,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三、生活情境,贴近生活

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每天都在运用数学知识丰富自己的生活,所以其实学生在接受学校教育之前就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数学知识。因此,教师可将数学问题置于生活化的场景中去,让学生在生活的过程中去掌握数学知识。同时,也有利于学生认识到数学对于生活的重大意义,从而激起学习数学的欲望。例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时,教师可以设计简单的生活场景,真实反映学生在购物过程中所遇到的数学问题。当用1元钱去购买5角钱的作业本时,售货员应该找回自己多少钱?而扮演售货员的学生也需要去思考同样的问题,完成买东西这样一个简单的任务,就可以实现学生认识“1元=10角”的教学目的。

四、问题情境,引导探索

好奇心是对所发生的新异事物感到惊奇,引发疑问,进行探索的心理倾向,是小学生的重要心理特征,它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低年级学生总是充满好奇,喜欢问“为什么”,这就是好奇心的具体表现。而高年级学生更喜欢迎接挑战,享受成功后的喜悦,因此,问题情境就可以帮助教师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满足学生的好奇,搭建学生挑战的平台。例如在教学“圆的面积”时,教师就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工人叔叔用同样长的三根铁丝,分别做出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三种图形,可这时他们想要比较哪种图形的面积最大?你能帮帮他吗?再比如教学圆锥的体积时,教师直接告知学生圆锥的体积公式,学生肯定会追问为什么圆锥体积是等底等高圆柱体的三分之一?从而去探究其中的原因。无论是具体的问题或是设置一个悬念,都会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有助于学生积极主动完成课堂学习任务。

五、游戏情境,培养兴趣

我们常说:兴趣是一个人最好的老师。著名专家皮亚杰说得好:“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者,都依赖于兴趣。”有了兴趣,我们做每件事才能更加投入,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的学习亦是如此。大家都知道,新课程标准关注的是学生学习的过程,重视学生的自身体验。如果教学能够重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那么我们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特别是数学这门学科,对于小学学生而言是抽象而枯燥的,这也是影响学生主动学习的最大障碍,如果教师将所要讲授的知识融入到形式多样、新颖有趣的游戏中去,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掌握知识,就可以让学生主动参与,寻找到乐趣。常用的游戏有:开火车、找朋友、摘苹果、争红花、漫游数学宫等等。教学时在适宜的环节设计合理的游戏活动,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课堂教学生动有趣,轻松愉快。

六、演示情境,直观明了

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年龄的原因,思维方式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所易于接受和认知的是直观能看到的内容,所以充分运用教学用具以及生活中的事物进行演示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快速形成有效的数学思维意识,通过记忆形象的思维演示过程,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将观察与思维有效地结合起来。如在教学“平移和旋转”时,教师可以通过上下、左右移动一根粉笔、一个文具盒或是一本书,让学生感知什么是平移,然后通过观察钟表分针和时针的移动方式感知什么是旋转。再通过改变之前的粉笔、文具盒、书本移动方式,让学生进一步判断属于什么移动方式,从而总结得出平移和旋转的概念。演示情境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与数学的联系,同时也可以将观察与思考有效地结合起来,有助于激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参考文献:

[1]金松玉.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J].现代交际,2018(24):158~159.

[2]王惠,王娟.情景式教学在中小学数学教育中的实践与体会[J].课程教育研究,2019(17):143~144.

猜你喜欢

情景式教学教学设计
情景式教学在初中写作教学中的运用
关于情景式教学模式下的小学英语口语现状探索
情景式教学模式在法律教学中的运用初探
情境教学法在高职“汽车营销”课程中的运用
小班化教学背景下英语教学策略探讨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案例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