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生态教育”的路径研究

2020-07-04鞠阿楠

新智慧·上旬刊 2020年7期
关键词:生态教育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鞠阿楠

【摘 要】生态教育,即生态与环境保护教育。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方式正在从粗放型向资源节约型转变。短期内以GDP增加为目的的经济发展方式,必然将会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生态问题将会在很长的时期内变得十分紧迫。只有维护生态平衡,才能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幼儿天生具有和自然亲近的本能。那么,应当如何对幼儿进行生态教育?本文通过分析生态教育的起源和发展,将“知行合一”作为幼儿生态教育研究路径,把实践与理论相结合,从而进一步分析幼儿生态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希望对幼儿生态教育带来新的启示。

【关键词】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幼儿发展特征;幼儿生态教育

一、生态教育的起源

生态教育(亦称教育生态化、教育生态学化、绿色教育、生态化教育)是在新的教育背景和新的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下形成的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国内众多学者研究指出,教育生态化是苏联学者创用的概念,其内涵是将生态学原则渗透到人类的全部活动范围中,用人和自然协调发展的观点去思考和认识问题,并根据社会和自然的具体可能性,最优地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生态教育的思想源于西方国家,是一种新型的教育思潮。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生态问题日益恶化,教育工作者面临工业化、城市化、效率化为主要因素的现代化危机之中。

19世纪工业革命创造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伴随着人口爆炸增长和人类对地球探索的逐渐扩大,世界教育也开始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性大变革。工业规模逐步扩大,市场经济也在逐步确立。在大工业经济背景下,人们改变了之前的生产生活方式,物质需求及欲望驱动促使人们开始了对自然资源与环境的破坏与不合理利用。20世纪中叶之后,世界经济体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第三次技术革命和世界经济工业化、市场化加剧。全球性气候变暖、臭氧层耗竭、土地退化及沙漠化问题严重、垃圾泛滥、森林锐减,现代生态危机日益突出。这些生态灾害与地震、洪水、火山爆发、海啸、台风等地质灾害不同,它的起因源于大工业生产及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社会形态变化。生态学家认为,人与生活在地球上的所有生命共同体一样,需要生活在特定生态环境之中,地球生物圈是地球生物赖以生存和繁衍的最重要的生态系统。而人既是自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自然界的重要参与者,充分受到自然界和地球生态系统的制约。一旦地球的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将无法修复。生态危机已经不仅仅是地球的局部危机,进一步成为威胁全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首要危机。

二、中国生态教育的发展历程

中国目前仍属于发展中国家,国人对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呼声强烈,加之我国对于生态环境教育的起步较晚,致使在社会发展进程中,出现了很多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模式。据有关统计,在空气污染方面,全球空气污染最严重的10个城市中,中国有8个城市。在2010年世界银行报告中,世界空气污染最严重的前20个城市中,中国位居16名。而在固体污染方面,2015-2020年中国城市垃圾产量已达到2.3亿吨。此外,我国面临的森林退化、土壤沙漠化现象也日益严重。

可持续发展是新世纪人类社会发展的新战略。生态教育是全民教育,是全民意识形态的改变。同时,生态教育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生态意识的形成。生态环境意识不仅覆盖于科学和道德意识,也是现代社会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环境意识缺乏,就会形成可持续发展道路上的障碍。因此,在当前社会,进一步强化生态教育理念,树立生态教育意识,逐渐确立社会生态文明至关重要,且迫在眉睫。

社会化的生态化发展必须具有根本性、全局性和时代性。社会生态化作为我国教育事业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必须适应社会生态化和生态文明时代的需要。目前,在全社会普及生态化教育任重而道远,教育观念的改革不能仅仅局限于生物学、生态学,生态教育需要面向学校教育的各个领域,公共生态教育应当渗透在社会的各个层面,以此进一步形成全民教育和全程教育。因此,教育生态化的改革需要包含:教育观念、课程体系、教学体制、意识形态等。公民的意识需要整体化、全球化。教育生态化改革的道路任重道远。

生态教育是全民性的教育,教育对象广泛并且存在个体差异。在进行生态教育的时候,需要注意教学的内容及形式。对于一般公众,可以通过大众媒体进行广泛宣传,通过生态教育掌握基本常识,树立正确的生态观念、生态伦理道德观。随着生态教育的发展,全国各地都建立起了形式多样的生态教育基地。同时,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增加投入,高等院校也成了我国生态教育的主要阵地。然而,教育生态化改革的重点应当着眼于教育观念和教育理念。学校的生態教育应当超出本科专科的授课范围,逐步普及到中学生、小学生,特别是幼儿时期。

三、幼儿教育的重要性

研究表明,在儿童的幼儿时期,个人的性格和品质开始逐渐形成。在这段时期内,如果对幼儿进行适当的早期教育,幼儿的智力水平会明显提高。幼儿期儿童的大脑飞速发展,而大脑的发育程度与智力密切相关,因此,幼儿早期教育对幼儿的大脑发育有很重要的作用。无论是教育机构如幼儿园、培训机构,还是家长,如果在幼儿早期成长阶段能够加以重视,儿童就会有一个良好的人生开端。幼儿教育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儿童都应该接受良好的基础教育,充分发掘自身的潜能,幼儿教育的质量关系着人类社会文化与素质的代际相传。因此,在我国,幼儿教育已经成为一项伟大的国家事业。

幼儿教育是一种能够潜在影响幼儿身体成长和认知、情感、性格发展等方面的活动。从狭义上来看,幼儿教育是指幼儿园或其他专门机构开设的幼儿教育课程。幼儿教育的重要目的是促进儿童身心发展,以适应小学阶段的学习和生活。从本质上来讲,幼儿教育需要有计划、系统性地对幼儿的大脑、感官进行刺激,大脑和感官各部分经过培养和训练后,各部分的功能更加完善,以此促进孩子的社会性情绪和生活学习兴趣,激发孩子的求知欲。进入二十一世纪,我国的幼儿园建设在实践中不断推进,教育者的教育观念和教育理念正在发生转变,教师和家长都更加注重对幼儿能力和兴趣的培养。我国的公办幼儿园为适龄儿童提供了基础性的教育保障。同时,民办幼儿园,普惠性幼儿园及各类托管班等社会办学力量日益壮大,为幼儿接受照看和教育指导提供了相当便利的条件。

四、幼儿教育与生态教育的结合

(一)幼儿园生态教育理念

自主发展《纲要》为我们提供了幼儿园生态式教育的理念,生态教育是一种系统观、整体观、联系观、和谐观、均衡观下的幼儿教育,是一种充分体现生态智慧的幼儿园教育。生态教育是生态学延伸来的教育观点,因此,其克服了以往的灌输式、园丁式教育。生态教育理念以尊重和顺应幼儿自然生长规律为前提,通过营造自然、教育、社会三大生态环境,促進每个幼儿的身心持续发展,是一种注重幼儿长远发展的教育。

生态教育不仅仅是一种教学理念,更是一种教育实践策略。生态教育将整体观、联系观、和谐观、均衡观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充分体现了生态教育的智慧,并在实践中加以运用。滕守尧先生首次提出了生态教育的理念,即以生态教育的方式来开展教育实践,综合运用生态的眼光、原理来观察、理解、解释复杂的问题。幼儿园生态教育不局限于孤立的事实,而要教给孩子以一种生态角度的方式来观察事物,以情感教育为重点,将现实与情感相结合,为儿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幼儿生态教育内部路径特征

从家庭及幼儿个人层面来看,首先,生态教育理念提倡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与学生、家长与孩子不再是简单的学习者与所学对象,教训与被教训、征服与被征服的线性关系,而是一种平等的对话式、充满爱心的、双方都以一种积极的态度参与的双向交流关系。或者说,两者都是教育者和学习者。第二,生态教育旨在消除“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鼓励幼儿接纳不同的意见、不同的观点。

在生态平等的背景下,要求幼儿充分尊重对话方的观点的灵活性、丰富性和差异性。第三,生态教育注重幼儿的可持续发展。提倡由教师带领幼儿了解知识,运用知识于生命、自然和社会中,发现美并创造美,使幼儿自己获得智慧。

从教师及教学层面上来看,首先,建议实施主题单元式教学。每一个单元都有一个主题,各种主题教学应该从不同角度围绕这一主题进行,应该具有全局观念,幼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努力达成学科教学在单元上的融合,使相互之间形成一种生态关系。其次,鼓励活动式教学。所谓活动式教学,把幼儿教学放入活动背景中,通过情景导入,随着活动过程主动感受活动结果,自觉把结果延伸到自然、社会、生活中。最后,在教学过程中融通文理。在传统教育中,人文学科和理工学科是对立的,而在幼儿生态教育中,二者要达成意识上的通融,尤其是人文意识和科技意识的相互促进。

(三)幼儿生态教育外部环境的创造

环境对于人的认知、语言、情感态度等方面具有很大的影响,正如蒙台梭利所说:“在教育上,环境所扮演的角色相当重要,因为孩子从环境中吸取所有的东西,并将其融入自己的生命中。”《纲要》也把环境看作一种教育资源,这就要求我们对环境进行设计,以充分发挥环境的促进功能。因此,生态式环境的创设不仅能促进幼儿个性的发展,而且有利于幼儿交往能力、认知能力、创造力的发展。同时,孩子们在各类主题的教育过程中,可以发展设计能力、与人交往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而且可以提高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真正成为环境的主人。如春天带孩子种上水果、蔬菜等作物,在种植过程中孩子们学会浇水、施肥,后期又学会认真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并且知道植物的生长离不开空气、阳光、水等自然环境因素,以便更直观地了解植物与环境的关系。秋天捡拾花生、土豆充满丰收的喜悦,收获了成功,而且收获了生活经验与能力的提高。种植园等相关儿童生态教育活动,不仅拉近了孩子与大自然的距离,更激发了孩子们对自然认识的兴趣,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使他们更多学习到自然万物生长离不开良好的环境。

(四)开展渗透式生态教育

将生态教育贯穿于日常生活的细节中。儿童生活的各个环节都蕴含着生态教育的理念和观点。作为幼儿园教师,应该抓住适当的机会,在实践中对儿童进行教育。比如,在吃饭时,教育孩子不挑食、不浪费,珍惜农民伯伯的劳动成果,为孩子树立保护自然资源的生态文明观念。在孩子盥洗时,教育孩子不能够浪费水资源,并为孩子们介绍水的净化过程以及世界各国的水资源分布情况和缺水情况。通过具体的游戏活动,教育孩子珍惜身边的一草一木,珍惜现有的资源,并学会分享,明确自己与周围的一切事物紧紧相关。

在生态式环境教育中,只要我们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探索,就会发现,和谐自然的环境创设,优质的教育教学体系,不仅有利于幼儿在动态发展中不断达到生理与心理平衡,更有助于整个社会实现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温远光.世界生态教育趋势与中国生态教育理念[J].高教论坛,2004(2).

[2]苏宝梅.培养亲生态人口与和谐教育的使命[J].理论学刊,2005(6).

[3]余谋昌.生态哲学[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4]曾建平.自然之思:西方生态伦理思想探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生态教育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基于生态教育理念的家具设计课程改革与研究
试论科技价值观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对媒体融合生态环境中出版教育的思考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中小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
如何强化我国生态环境监察工作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
构建职业教育中生态文明教育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