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实践策略探究
2020-07-04司金丽
司金丽
【摘 要】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非传统学科,却与现实生活密切关联,如何提高其教学效率自然成了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关注的问题。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主要从教学课程内容分析、问题情境创设的基础性原则和方法来探究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实践策略。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教学;问题情境创设
一、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内容的分析
通过研究可以发现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具有以下特点:①很强的实践性。与其他需要背诵的学科不同的是,信息技术学科更多的需要上机操作,学生能从上机操作中提升自我在解决实际生活问题时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②创新性。学生可通过创作的过程锻炼自己的创新性思维,如自己做一份优秀的电子海报、一段精彩的视频、一首优美的演唱等。③融合性。信息技术学科的内容与其他学科具有关联性,如数学、英语、美术、物理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除了信息素养的培养还要考虑其他学科素养的培养。
二、问题情境创设的基础性原则
(一)探索性
探索性原则是指问题情境的创设要能引起学生的自主探索,而不是学生跟随教师的引导的思路掌握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思考探索,从而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身份。
(二)启发性
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是有关启发最早的记载,“愤”和“悱”提倡的就是学习者自己要主动掌握知识的状态,教师只是引导、启发学生在原有认知的基础上,自主探究,深入思考,从而建构新知识的过程[1]。
(三)层次性
层次性原则以建构主义支架式教学为参考指的是问题情境的创设要有难度上的梯度,难度在节节增加,这不仅仅是对学生基础性差异的考虑,还有对教学内容层次性的考虑,在难度节节增加的过程中,学习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也在层层提高[2]。
在后面问题情境的创设方法中有问题情境层次性的设计,这里不再做过多叙述。
(四)挑战性
挑战性是一种能激发人的斗志,使人不断进步,让人想要做得更好的激励状态。在问题情境的创设过程中,挑战性应以难度适中为原则,也就是靠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置的问题如果难度太大,学生容易放弃,影响学生对学习的自信心;若难度太小,又激不起学生的斗志,让学生提不起兴趣。最好是依据教材内容、教学目标、学生认知规律和基础,设置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3]。
(五)趣味性
趣味性问题情境的创设可为两步:①选择能勾起学生兴趣的事实题材;②利用引人入胜、生动风趣的表现方式让学生以轻松、愉悦的心态学习。
趣味性教学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去深入地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也能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师与生之间、生与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BP(〗
(六)开放性
开放性与封闭性相对,具有不完整、笼统、无限定、发散性、可探究、可发展、可创造等特点。问题情境的开放性指的是让学生的思维开放而不是问题形式的开放,创设的问题情境能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以多角度思考,创造性思考,让每个学生在解决过程中都有所收获,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BP)〗
三、问题情境的创设方法
(一)利用直观教具,提高学习兴趣
直观的教具通过实物、模拟实物、图表、再现事物现象及其过程的现代化设备等方式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形象化,以深入简出的方式让学生更容易感知,减少学习中的困难,帮助学生理解和接受,问题情境创设时借助直观教具的帮助,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学生观察的过程中丰富学生的感性知识,感性联系理性,从而获取新知识。
(二)制造陷阱,激化认知冲突
“陷阱”就是引起学生的认知失调,利用“错误”引导学生走向“正确”,允许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犯错,不直接指出错误,而是通过引导让学生自己意识到错误。这里采用的方法正是借鉴苏格拉底与青年间对话时引导青年意识到自己对道德定义的失误而使用的方法。
(三)类比方式,找到知识共通点
类比方式就是将两个相同或相似的事物进行对比,从其中一个事物的某一特征去推测另一事物的相应特征。类比型问题情境就是利用类比的特点进行创设,有利于学生对抽象概念和事物的理解以及新知识的建构。下面以《图像分辨率》为例进行说明:
情境:展示几组十字绣的图片
问题1:大家知道十字绣是怎么让美图显示的?谁能给大家讲解下?
问题2:那么图形里面有没有和十字绣原理相同的概念呢?让我们通过图像分辨率来了解一下。
设计意图:抽象的分辨率的概念通过十字绣原理的类比,让学生能从相似中建构分辨率的有关概念。
(四)任务发布,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杜威的“在做中学”,就是任务型问题情境的具体方法。在“做”时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問题解决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但具体怎么做呢?建构主义抛锚式教学和随机进入式教学提供了相应的思路,要求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创设形式多样的、与生活接轨的任务型问题情境。
(五)在游戏中学,快乐学习
游戏是最能让人身心放松的一种方式,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学生更容易参与其中获取知识,是一种培养学生主体性意识和创造性意识的新方式。问题情境的创设融入游戏的因素,会让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以《信息及其特征》为例加以说明:问题情境:以词汇接龙的方式,列举生活中的信息的载体例子。老师先开头,后面由你们接上,好吗?
设计意图:以游戏的方式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在游戏的过程中学生会深入思考信息的概念和含义。而在思考的过程中,能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相对于其他方式,游戏能让学生觉得学习是件轻松的事情,同时在游戏中也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六)以赛促学,全面提高
比赛本身就能让人充满紧张感和压力,同时也会让人斗志满满。当然,也有利于参赛者注意力的集中,激发参赛者强烈的求知欲,并促使他们自信心的建立,耐挫能力的培养。故而问题情境的创设需要比赛的促进作用。下面以《文本信息加工》为例加以说明:
问题情境:学校组织了一场有关“安全”电子海报评比的比赛,如果在大赛上获得名次会有一定的奖励。这节课我们就来比一比谁做的电子海报最棒。
设计意图:在原有Word知识基础上通过比赛和奖励的方式激起学生的好胜心,通过比赛的方式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技能操作能力,在竞赛中全面提高。
(七)合作探究,开拓学生思维
合作探究有利于信息共享、技能共享,还有利于促进感情的交流,触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其学习效率。在如今这个需要团队协作人才的社会中,问题情境的创设需要合作探究的因素参与,进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八)开放形问题情境,培养主体意识
开放形与封闭形相对,开放型问题情境是一种不受限制,没有可供选项,让学生自由发挥的问题情境。由于它涉及范围广泛,能开拓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充分开动脑筋,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九)阶梯形问题情境,有利于知识构建
阶梯形问题情境就是将一个复杂、难度大的问题分解成一个又一个的小问题。小问题有顺序和层次,并且难度适中,学生在一个又一个小问题解决的过程中逐步获取知识。下面以《数字音频的编辑、加工》为例加以说明:
情境:新课刚开始,给学生播放教师自己录制的《再别康桥》的录音,配的背景音乐为the promise。
问题1:你们知道这是如何制作出来的吗?
问题2:应该如何录制声音呢?
问题3:那么又该如何将录制的声音里面的杂音去除呢?
问题4:背景配乐又是如何加入的呢?
问题5:加入配乐的过程中发现配乐要比录音长,那么如何将最适合朗诵的一段配乐加入录入的声音中呢?
设计意图:这是整个一堂课里面的问题情境的引导,从课程的开头到结尾,甚至最后学生的自我选材和自我制作的课堂升华,都是利用問题情境的引导,有始有尾有升华,通过一个又一个的问题情境和问题解决的过程递进课堂进度、课程内容的深度和课程内容的广度,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乐于学习,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增进对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在最后自我选材和自我制作的过程中给学生足够的空间进行自我创作,不仅有利于学生新知识的建构,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想象力、动手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结语
教师应充分重视问题情境的创设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并选择合适的问题情境创设方式,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以轻松愉悦的心境完成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鲍学红.中学历史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9.
[2]范良兰.中学物理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5.
[3]王国欣.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问题情境的设计[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