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策略

2016-01-05宋海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5年29期
关键词:问题情境创设信息技术课程课堂教学

宋海

摘要:学生要想更好的学习,具有良好的学习兴趣是必不可少的,如果能够在课程设计中插入问题情境,就能大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改善教师的教学质量。所以,要想提高学生对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兴趣,创设问题情境是重要的一步。然而要如何创设一个好的问题情境却是大多数教师所要面对的问题。本研究通过情境认知理论并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实践与反思上,对此课程教学的问题情景创设策略进行探讨,同时提出了相关的实施步骤。

关键词:课堂教学;问题情境创设;信息技术课程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5)29-0119-03

To Explore the Strategies of Creating Problems i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eaching in Senior High School

SONG Hai

(Huichang Jiangxi Middle School, Huichang 342600, China)

Abstract: Students want to better learning, have good learning interest is essential, if can be inserted in the curriculum design problem situation, can greatly improve students' learning interest, so as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teachers. So, to improve th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interest in high schoo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urses, the creation of problem situations is an important step. However, how to create a good problem situation is the most teachers have to face the problem. In this study, through the situation cognition theory and in the high schoo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urriculum teaching practice and reflection,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problem of the curriculum teaching, and puts forward the relevant implementation steps.

Key words: classroom teaching; problem situation creati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urse

由于信息技术课程发展比较晚而且知识更新周期短,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片面的指导学生学习,盲目的按照教材去授课,这样没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打造终身学习的平台。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建设有特色的信息技术课程。”课程标准是教师的授课方向与目标,同时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具备良好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而此处所提到的“问题”是指情境中的,如果"问题"与情境不能有效的融合,会使得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实际脱离,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使得教师的教学受到影响。由此可见,在高中教学过程中插入问题情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求知欲,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也得到了转变,由被动转变为主动。同时学生的学习素质也走了明显的提高。

1 创设问题情境的意义

根据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所提出的,要加强师生间的互动与交流,并且还要有所创新,学生要能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同时还强调,要将生活融于学习之中,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同时也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生活经验去解决问题。事实上,在课堂上加入问题情境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问题能够得到有效的解决,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收获知识。教师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要恰当的创设问题情境,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同时在这过程中收获新知识。“情境是学习发生与进行的必要条件,而且情境具有线索指引的功能,有助于学习知识的保留”。这是情境认知理论所强调的[1],此外,情境与个体心理现象的产生息息相关,情境是认知活动的基础并决定着认知过程的本质,同时,情境与学习相关。

美国心理学家西蒙表示,问题是基于一个人在接受一项任务后却没有能力去完成而产生的。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经验和学习条件来构建新的知识,这是构建主义学习理论所强调的。如果学习者的知识储备不足时,新知识的构建得不到满足,那么新旧知识就会产生距离,这种情况的出现就是问题。因此,人类是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取经验的,同时对能力的提高也有所帮助,每个人都如此,学生也一样。学生在进行情境的学习过程中,主要是以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来展开的,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双向信息交流对知识进行获取,并运用获取到的知识对问题进行解决,累积成经验,形成能力。马秋斯金,前苏联心理学家。他指出教学的本质是,教师和学生在对问题情境的学习中应该进行合作,通过合作学习来发现问题并根据所拥有的知识去解决问题。除此之外,他还指出,教师提出的问题,不应该提出已知的、已经解决好的问题,这不是真正的教学。真正的教学是教师应具有创新意识,并学会创设新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收获知识,产生学习的欲望,让学生真正主动的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可见,在教学过程中,学习情境是非常重要的关键环节之一。在教学过程中,情境的学习的要具体并且具有可感知性,同时问题的设置要不能过于简单,最好依据情境的发展过程体现出来。如果光有情境没有问题,那么学生的积极性就不会有所提高;同样的,如果问题抽象难懂,那么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就会降低。

2 创设问题情境的策略

2.1 问题情境的创设要根据教学重难点来制定

信息技术课程涉及软件和内容有很多,如:统计图表、程序设计、视音频编辑、信息的集成、图像数字化加工、文本信息加工等。如果以只是简单的对学生按照教学大纲的方式进行授课或者演示教学方法,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来引导学生学习,那么不仅是教学时间不够用,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被耗尽,如此下去教师就难以完成教学目标。那么,要想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就要针对教学的重难点来创设一个新颖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并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例如,在进行“图片信息的加工”这一部分的教学时,首先要将重难点区分好,难点内容是“使用图层、路径与选区的转化”,而重点内容是“设置特殊画笔、绘制路径”。那么在设置问题情境时,情境背景的选择可以是制作一张生日快乐的电子贺卡,那么应该怎样制作电子贺卡则是问题情境。在进行教学指导时,可以向学生展示几张精美的贺卡,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对贺卡的制作方法可以做一个适当的提示,但还是要以学生主动分析,自己操作为主,并且要求学生制作出来的作品要突显出学习的重难点。最后,要学生通过合作来完成并要运用所学的知识和已有材料。

2.2 与信息技知识与问题情境之间的联系

创设问题情境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具有更好的学习能力,通过学习发现新旧问题之间所存在的联系。这样就能够寻找到一个合适的解决问题的办法。总之,创设问题情境只是辅助学生更母鸡好的去学习的一个手段,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会主动去思考问题,并在解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知识。

在教学的过程中,问题情境不能够脱离教学目的,必须围绕着教学目的来展开,引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具有解决问题的能力。所创设的问题情境都应该建立在教学知识的基础上,若所创设的问题与教学内容毫无关系,那么学生就难以进行知识的构建,这样下去只会把学生带入无关的教学活动当中,阻碍学生知识面的形成,进而影响教学目标,使目标难以达成。例如进行"视频信息的加工"的教学时,仅仅让学生进行技能训练是不够的,还要让学生在相关知识上还要有进一步的认知,如对动画、视频概念的本质特点的了解等。此外,还要让学生学会对自己所学习到的知识进行构建。因为学生看过的影视、动漫很多,很多经典的影视和动画基本上每个人有看过,所以兴趣很高,问题情境的创设也很容易进行,但要如何将问题情境与信息技术相融合,这就是教师们在设计时需要要多加思考的地方。教师可以找几个比较经典的、具有代表性的片段或者一些能够表达人类活动的动画片让学生在观看后进行思考,并做出概括总结。

2.3 学生的经验与学习兴趣也要在问题情境中有所体现

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帮助学生解决实际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问题情境只是作为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桥梁,让学生更好理解生活中所存在的问题。通过进行问题情境的学习,学生不仅得到了锻炼,还学习到了新的知识,同时也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值得注意的是,在创设创设问题情境时,要将问题与情境融合在一起,缺一不可,否则就会使得教学目标发生偏离,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例如,在教学“网络信息检索”这章课程时,要注重教学目标是什么,还要让学生知道运用搜索引擎来获取信息。同时指导学生根据问题提示,使用正确的方法来获取信息。教师还可以设置新颖的、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来作为切入点,可以以“中国不同地区的春节习俗”来作为问题,在课堂开始的时候教师教导学生搜索不同地区过春节的视频,由此来引起学生的注重,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看完视频后就接着提出相关的问题:这些习俗是怎样形成的并具其特点是什么。紧接着就让学生通过使用搜索引擎来获来寻找答案,教师还要指导学生提炼关键词,让学生可以很好的运用搜索引擎,并以一种积极的态度去进行学习。

3 实施问题情境创设的步骤

主要采取以下步骤进行信息技术问题教学的实践。

3.1 准备问题与问题的形成

问题教学的展开离不开创设一个好的问题,对信息技术问题教学来说,判断一个问题是否合格需要具备以下特点:开放性、典型性、现实性。开放性是指学生能够站在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同时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为学生创造了更多思考的空间;典型性是指同一类型的问题应该包含着多种不同的学习现象,并与多条理论相联系,具有代表性,学生从中学习到不同的知识;现实性是指提出的问题要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最好能够提出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在进行"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这一单元的学习时,问题的设置可以这样进行,以周末郊游作为背景。问题情境可以是让同学们思考郊游怎样才能玩得开心,要提前知道那些与郊游相关的信息。那么学生要想解决好些个问题,就要通过各种渠道来获取相关的信息。可以通过电话查询、网络搜索、报纸、电视新闻等办法来获取天气新闻;可以通过地铁、公车等来获取交通信息,并根据获取到的信息来选定出行的交通工具;可以通过网络搜索郊游地点附近的餐馆信息,或者可以自备食物等。

3.2 问题情境的创设与呈现

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与互动随着问题情境的实施而逐渐增多,这有益于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也有益于教师的教学质量的提高。然而,要让问题在问题情境中有所体现,那么问题情境就要新颖、灵活并具有双向性。问题呈现是指师生使用各种方式将学习问题呈现出来,使学生产生疑惑并进行思考。在问题情境的呈现过程中,可以使用传统的媒体或者网页形式以及多媒体等形式进行。在呈现问题前,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应选用各种形式对问题进行呈现,如音频材料、图表说明、文字材料、视频材料等;2)在对问题进行后续的组织与加工过程中,应该使用的工具有哪些,问题的顺序又应该怎样呈现,同时呈现的重点又有哪些等问题都要考虑清楚;3)问题是以故事性还是叙述性的方式来呈现,如果有情节设置那么情节就不应繁琐复杂,并且要突出重点;4)可以有效地运用问题所具有的矛盾性来激发学生的思维,进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如在"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这一课的学习过程中,问题的呈现就可以采用教师描述,学生讲述的形势进行,并以网上呈现的方式,按类型、分层次的信息结构进行呈现。

3.3 问题的讨论

在结束问题的呈现过后,就要对问题进行讨论。让同学们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意见是必不可少的一步。为了防止学生的思维和表达方式受到限制,教师可以在学生评价结束后再进行自己观点的解说。学生在阐述自己观点时可能会出现一下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观点比较肤浅,没有深入去探索问题,只是片面的根据自身的经验进行判断。二是比较偏颇,学生只是从自身角度出发,虽有自己的个人见解但思维逻辑有待提高。三是有个人的独到见解,并且合乎逻辑要求。进行问题情境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让每个同学都有发表自己看法的机会,所以无论学生持有什么意见,都能够自由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只有这样没有束缚的进行思维发散,才能够更好培养学生的创新,让学生拥有自己的想法,而不是盲目地跟从教师的想法进行学习。以“郊游”为例,有一个环节是让学生们自由的讨论出游时应该如何愿意交通工具,有的学生说搭乘公交车,因为环保又省力;而有的同学支持骑自行车,不仅是因为自行车环保,还能骑进观景区,既方便又能够锻炼省体,等。

3.4 对问题进行点评

教师要在学生在讨论结束后对学生的观点和意见进行点评。这是因为学生在讨论时某些观点可能不够全面,也可能会出现偏颇,甚至某些观点带着学生自己的主观想法,所以教师除了对好的正确的观点给予肯定同时,还要对这些观点进行补充。教师在完善学生观点的同时也可以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这样做是为完善问题。另外,教师也可以对学生的看法进行补充完善,使得学生学习到更多不同的知识,同时,还有求同存异,教师要允许学生具有不同的观点和看法并。最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自己观点进行分析、归类、提炼等。通过对观点的提炼,可以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在今后的学习中,也就能够更勇敢的表达自己的观点,为了让学生你明白不同观点之间的差别,教师还要对学生的观点进行评价。

3.5 总结并反思

点评过后,教师还要进行总结,教师在总结时要有通俗易懂,并具有一定深度。并能够与其他理论进行衔接。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对学生的讨论过程进行总结,分析学生不足之处,让学生对自己优劣进行反思。这样学生不仅掌握了新知识,还可以让学生明白自己在认知上不足之处,有益于学生今后的发展。同时还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刘秀妹,苏德杰.例谈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艺术[J].中国数学教育,2013(7).

[2] 李艺.信息技术课程十年回顾:成长的快乐[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9(5).

[3] 刘毅夫.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的思考[J].现代阅读,2012(15).

猜你喜欢

问题情境创设信息技术课程课堂教学
如何将教改精神与创新信息教学融合在高中教学中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创设问题情境,提高政治课教学质量
问题情境创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