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在音乐治疗中的作用
2020-07-04郝诗田
郝诗田
摘要:音乐疗法是近代新兴的一门交叉学科,它包含了医学、心理学、音乐等多门学科的知识范畴,是运用音乐去影响心理乃至生理的一门学科。音乐疗法最早起源于20世纪第二次世界大战,发展历程较短,但是早在我国上古时期以及西方古希腊,古罗马神话故事中就已经出现音乐治疗的雏形。作为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在当今社会是非常具有发展前景的。而钢琴发展历史悠久,不仅在音乐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而且作为乐器之王,它的教育意义以及演奏效果更是在音乐疗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关键词:音乐疗法 钢琴学习 聆听作品
中图分类号:J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0)11-0148-03
一、钢琴学习在音乐疗法中的作用
音乐疗法中有众多的治疗途径,钢琴作为乐器之王是音乐治疗中不可跨过的一个门槛,钢琴的重要地位离不开它与众不同的性质。
首先,除了高八度记号、低八度记号、升降记号等以及中央cdol周围的极个别音可同时标记在高音谱表和低音谱表上,在记谱法的标准下,钢琴上的88个音在钢琴键盘及钢琴五线谱上有它自己唯一的位置。所以,钢琴学习入门很快,学习者完整的弹奏类似与《世上只有妈妈好》《生日快乐歌》这样内容简单,旋律琅琅上口的乐曲是难度不大的。钢琴的这一特点正是音乐治疗所需要的。音乐治疗师面对的是,在和被治疗者接触时间较短的情况下,对被治疗者的情况去深入了解并且着手治疗。被治疗者只要拥有完整的学习框架,就可以在学习周期内完成大量的简单优美的乐曲,这就会带来强大的成就感与自信心。
其次,钢琴相对于其他乐器而言,音域很广,包含了从小字五组的c到大字二组的A。不同音区优美的音色可以吸引被治疗者全身心地投入都学习之中,当被治疗者集中注意力去学习钢琴时,一定会分散对其他事情的注意力,此时是被治疗者的病症发生率最低的时候,也是治疗师通过恰当合理的方式进入被治疗者的内心深处的最佳时机。
钢琴是手眼脑共同配合去完成演奏的乐器。研究表明,在学习钢琴的过程中能够高度开发左右脑的生理机能。加上钢琴的音色有时需要踏板的配合,所以在一首完整的钢琴演奏中往往需要脚、眼、手、脑的高度配合,被治疗者如果长时间的学习钢琴,往往可以促使注意力、耐心、协调能力以及反应能力等多方面的提高。
被治疗者学习钢琴的过程,也是一个修养身心,陶冶情操的过程。通过演奏,被治疗者心中的悲观负面的情绪可以得到很好的抒发,这种自我的调整方法要比传统的心理学治疗过程中与医生面对面的交流更有效果;另外,钢琴重奏在治疗过程中的地位也举足轻重。重奏法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演奏者共同演奏同一种乐曲的钢琴演奏方式。在共同完成乐曲的过程中,被治疗者可以感受到团队交流的益处。因为一般情况下被治疗者通常会出现一定程度上的社会交流障碍,而这种重奏的方式恰好能够打破语言上的交流障礙。但要注意的一点是,这种交流合作往往是建立在治疗师与被治疗者之间信任感,也就是说重奏更适用于治疗后期,因为重奏要求的不仅仅是双方都具备一定的钢琴知识储备,而且双方的默契度也是具有重要地位的。一旦在治疗过程没有这两个基础,很容易让被治疗者产生抵触感与挫败感,而这正是与治疗目的背道而行的。在音乐治疗过程中,治疗师可以更加轻易的正面引导并且积极影响被治疗者构建完整的人格,愉快的情绪,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音乐治疗中,钢琴的学习不仅对被治疗者有很大的帮助,同时对治疗师的治疗过程中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这就要求音乐治疗师具备钢琴即兴演奏技术,主要包括歌曲即兴伴奏。治疗师可以根据被治疗者此时此刻演唱时的情绪来配适当的钢琴伴奏,这比起网络音频更具有针对性及灵活性。被治疗者每次诠释歌曲的情绪,速度等都不尽相同,如果一味的运用死板的音频,与其想要诠释的感情不同步的话,反而会导致来访者情绪迅速消退,使治疗师错失治疗的最佳时机。例如:当演唱到抒情伤感的主调旋律时,右手演奏主旋律,左手可以配合各个级别音级的分解和弦;当演唱到非常铿锵有力的片段时,左手配合以各种节奏的和弦组合。除了歌曲即兴钢伴,还有运用聆听技术中的音乐释梦和音乐冥想,音乐律动这三种方法来进行治疗的方法。在心理学中,患者的梦境以及幻想往往可以直接的反映出近段时间的心理活动。这时音乐治疗师所做的就是运用即兴的钢琴演奏来推动被治疗这对梦境以及幻想的描述,才有机会运用音乐的特殊功能,进入被治疗者的潜意识以及内心深处,进行深入的了解以及适当合理的引导。例如当来访者描述到温馨和谐的场景时可以演奏柴可夫斯基的《四季》;当描述滑稽有趣的画面时运用肖邦的《小狗圆舞曲》来烘托气氛;还有描述与世间不公做勇敢抗争时,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就在适合不过了。音乐律动往往会运用在患有孤独症儿童上。音乐律动即将来访者的每一个动作,都要通过音乐治疗师迅速变成较为形象的音乐。由于孤独症儿童具有一定的与他人沟通的障碍,并且这种交流障碍往往会体现在他们平时的刻板的仪式性动作中。所以音乐治疗师便可以运用钢琴即兴演奏技术将来访者的行为听觉化以建立和他们的联系。长时间的联系与磨合,会让来访者的被动变为主动,在治疗师与来访者之间产生一种来访者控制音乐的假象。而这种看似游戏的联系,往往成为与孤独症儿童之间联系的重要纽带。
钢琴即兴演奏技术以及聆听技术是音乐治疗师必备的一项技能,这需要学习大量的东西方的各类钢琴曲以及艺术歌曲来提高演奏能力以及伴奏能力,还有对和声肢体的了解。在音乐治疗师学习过程中可以用《斯波索宾和声学教程》《中国钢琴曲集:1949~1979》等专业类书籍去提高自身的专业音乐素养与技能。
二、聆听钢琴作品在音乐治疗中的作用
聆听技术中大致将音乐分为功能性不同的三类:躯体放松功能音乐,场景描述功能音乐以及情感情绪功能音乐。钢琴的发展历程十分久远,各种风格,流派的钢琴曲数量是十分巨大的,这就为音乐疗法的聆听技术提供了治疗的基础。
首先,躯体放松功能音乐往往适用于具有一定的睡眠障碍的被治疗者身上的,所以这类音乐与其他两类功能音乐最大的不同以及特点就是不具有明显的情绪变化。这类音乐往往保持每分钟60拍的速度,因为这个速度是成人睡觉时心跳跳动的速率,而对于婴幼儿而言,则是每分钟72拍的速度,较成人而言,速度会更快。但当速度过快时,音乐会刺激人体的兴奋感而不利于入眠。所以,在选择躯体放松功能性钢琴作品时,就要选择高低音变化不大,没有复杂配器,节奏舒缓的钢琴作品。例如《what i feel when i see her》《a forgotten shade of life》等这些现代的流行钢琴音乐,速度适中、旋律优美,且音程跨度不大,基本在中音区完成的;躯体放松功能性音乐可以运用到部分边缘人群,如大部分的海洛因成瘾者都会在戒毒的过程中反复出现戒断综合症以及严重的睡眠障碍。而这种睡眠障碍对于他们来说最负面的影响就是复吸毒品的可能性大大增加。针对这一问题,可以运用这类钢琴作品来帮助戒毒人员进入短暂的浅睡眠状态。虽然这种短暂的浅睡眠状态有时只能维持十几分钟,但这宝贵的睡眠时间足以让戒毒人员清醒时的焦虑状态降低很多以减少复吸的可能性。
其次,场景描述功能性音乐是指通过对被治疗者描述的特定场景通过音乐表达出来,以刺激聆听者的想象力与感知力。比如中国舞剧《鱼美人》当中的《珊瑚舞》《水草舞》《人参舞》通过旋律的渲染和节奏的烘托十分具体形象的描绘了珊瑚,水草和人参在水中翩翩起舞的形象,非常活泼热烈具有画面感;描述场面宏大热闹的场景时运使用《婚礼场面舞曲》,情绪便会跟着跳跃的节奏与欢快的旋律而高涨起来;还有一些根据中国民族器乐曲而改编的作品,如琵琶曲改编的《夕阳箫鼓》(又名《春江花月夜》);模仿谷粒落下的声音的《谷粒飞舞》等等这些描绘自然景物以及场景环境的中国风格的钢琴作品数不胜数。这类作品经常运用到心理治疗中的系统脱敏。系统脱敏就是将患者恐惧,紧张,忧伤或痛苦的级别列出来,然后从最弱到最强依次让患者体会,直面面对这些令他们痛苦的场景或事物,逐渐锻炼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体会到这些令他们恐惧的其实并不是那么恐怖而不能接受。这种疗法是一个循序漸进的过程,需要的周期更长而必须在治疗师的陪同下以防止患者的二度心理伤害,但一旦经过系统脱敏而康复的患者复发的可能性是非常小的,所以这种较为刺激的疗法也是治疗师常常选用的一种方法。但问题就在于,被治疗者往往对令他们恐惧,痛苦或伤心的事物或场景会有潜意识的过度心理防御机制而不愿意去回忆,例如经历重大车祸,地震,亲人去世等等。这时具有场景描述功能性的音乐就发挥了极大的作用,聆听与之相符合的忧伤抒情的功能性音乐会激发刺激出被治疗的回忆或想象。例如钢琴作品《眼泪》《神秘乐园之歌》《天空之城》《雪的梦幻(Snow dreams)》《春野(oneday in spring》《sadness and sorrow》等这些现代风格的,以及古典主义时期的贝多芬创作的钢琴曲,比如《命运交响曲》第十七号《暴风雨奏鸣曲》第三乐章,《艾格蒙特序曲》《月光奏鸣曲》等。治疗师就需要根据被治疗者的具体情况来选用不同风格的钢琴曲进行演奏来引导被治疗者一步一步走出黑暗。
情感情绪功能性音乐与场景描述功能性音乐不同,情感情绪功能性音乐更注重治疗师演奏主题较为平和,积极向上,愉快活跃的作品来对被治疗者进行情绪上的积极引导,注重音乐与被治疗者的同步原则。这时治疗师在选择钢琴作品时可以先从作曲家入手,因为不同类型的作曲家创作的的曲子各不相同,有的擅长创作和谐宁静的,有的更擅长与活泼轻松的。当治疗师确定了大致方向之后,选择特定的作曲家的作品。这样更有针对性也更加的节省时间。产后抑郁症是女性精神障碍中最为常见的类型。该症状是女性在生产之后,由于性激素,以及社会角色等带来的生理乃至心理的一系列变化,最突出的表现就是情绪低落,无精打采,无心抚养新生儿以及对生活充满了厌倦,甚至出现自杀倾向以及杀害新生儿的倾向。据统计,产后抑郁症的发病率在15%~30%,通常在两个月内发病,有的可以在半年之内自行恢复,但严重的也会持续都3~5年甚至更久。由于发病的时间正处于女性的哺乳期,药物治疗产后抑郁症的副作用不仅会影响女性本身,还会影响到新生儿的正常成长。所以非药物性的音乐治疗就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音乐治疗师就可以选用情感情绪功能性钢琴音乐来积极的引导女性产后低落抑郁的情绪。但作为音乐治疗师值得注意的是,当产后抑郁症的情况十分严重时,是万万不可脱离药物性治疗而完全依赖非药物性治疗的,因为非药物性治疗的治疗周期较长,当患病情况较为严重时往往会耽误治疗的最佳时机而导致严重的后果。所以,当患者情况较轻或适中时,运用功能性钢琴音乐来治疗患者是在合适不过的,“是药三分毒”,音乐疗法既对患者本人的身体健康状况不会产生副作用而且不会影响婴幼儿的正常发育。但当患者情况十分严重时,一定要及时看专业医生,同时可以将其当作最佳的康复辅助手段。
三、钢琴心理治疗在音乐的完善
在当今社会,心理疾病已经不受年龄性别的限制而大肆的侵害着人们的身心健康。而音乐治疗作为一门十分年轻的学科,自身的学科体系建设还不太完善。虽然它的治疗效果已被无数的研究结果以及研究案例所肯定,但在中国的社会上还没有十分的普及。而钢琴心理治疗作为音乐治疗的一个分支,它的设立就可以帮助音乐治疗完善其自身的学科体系建设,拓宽心理疾病的治疗手段,提高康复率。对于解决社会上心理疾病患病率上升的问题是具有重大意义,从而达到促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的根本目的。
参考文献:
[1]张刃.音乐治疗[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
[2]蒋艳.论钢琴教育在音乐疗法中的运用[J].教育与职业.2012,(27).
[3]印亭蓉.基于音乐治疗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策略分析[J].艺术教育,2018,(11).
[4]蒋莉莉.钢琴演奏在音乐治疗中的特点及应用[J].艺术评鉴,2018,(23).
[5]李铭,张霁娴.浅谈音乐治疗曲目的针对性应用[J].艺术教育,2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