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疗法对脑卒中后抑郁影响的研究
2016-11-28刘波
刘波
【摘要】目的 探讨音乐疗法对脑卒中后抑郁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月~11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后轻、中度抑郁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所有患者均进行脑血管病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但不予抗抑郁药物治疗,观察组同时配合音乐治疗,治疗前后均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TOM核心量表评分。结果 治疗1个疗程后,两组患者HAMD总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TOM总分明显提高;观察组HAMD总分低于对照组,TOM量表总分及各单因子分中障碍、活动、参与、幸福感/忧虑感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音乐疗法为心理治疗的常用方法,具有临床实践意义,为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尽早康复创造条件。
【关键词】音乐疗法;脑卒中后抑郁;康复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6.5..02
脑卒中后抑郁症(post-stroke depression,PSD)属于一种继发性情绪障碍,在脑卒中后患者人群中十分常见,发病率高达37.02%,严重危害患者的健康[1]。音乐疗法属于边缘学科,可用于心理干预,对多种精神科疾病患者的康复具有较好的疗效[2]。笔者近年来采用该方法用于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康复治疗,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11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后轻、中度抑郁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所有患者均经头颅CT或MRI检验确诊为脑卒中。实验组男16例,女14例;平均年龄(60.5±12.7)岁。对照组男19例,女11例;平均年龄(61.1±8.19)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因素、病程、文化程度、经济情况以及TOM核心量表评定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标准
①汉密尔顿抑郁量表[3]检查,得分8~20分的轻、中度抑郁者,未用药物治疗者;②首次发病,发病时间为2周~2个月,意识清楚,生命体征平稳,伴有肢体功能障碍,语言理解功能正常;③能够签署知情同意书;④无心、肺及肾脏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碍及恶性肿瘤病史,④既往无癫痫及癫痫家族史、无脑外伤及严重心脏病史;血压经控制在150/90 mmHg以下。⑤听力正常。
1.3 方法
两组均给予脑血管病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但不予抗抑郁药物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音乐疗法,即每天到本科音乐治疗室进行音乐治疗,对照组不予音乐疗法。
1.3.1 音乐疗法设备环境。在病区里专门设立一间音乐治疗室,治疗室环境清洁、舒适、温、湿度适宜,空气清新,内部配备音乐播放设备包括耳机、便携式音乐播放器MP3以便患者床边治疗,同时配有舒适的音乐治疗床,给予患者提供一个温馨、轻松的环境配合音乐治疗。
1.3.2 音乐治疗处方。在心理治疗师、神经内科医师的指导下,选取内容健康、节奏明朗、旋律优美、声音悦耳的音乐,制定可缓解抑郁情绪的音乐治疗处方库,单纯抑郁患者选用春天来了、步步高、喜洋洋、满江红、彩云追月等活泼明快,能振奋精神的乐曲,抑郁伴焦虑情绪患者选用宁静柔和、旋律轻柔的乐曲如:天鹅湖、回家、班得瑞系列及舒伯特小夜曲等,抑郁伴失眠的患者选择镇静安神、抒情优美的乐曲如摇篮曲、二泉映月、春江花月夜、摇篮曲、梅花三弄等。
1.3.3 操作流程。患者排空大小便后躺在音乐治疗床上,拉窗帘,请陪护人员保持安静,关闭手机,用可调音式立体声耳机接MP3播放器聆听乐曲,患者闭目,音乐的音量根据患者听力情况控制在50~60dB,30 min/次,音乐结束后患者继续休息约5 min,30天为1个疗程,并于疗程开始及结束时分别给予评定。
1.4 规范评定标准
评定指标统一培训评定师,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进行HAMD和TOM核心量表评定,HAMD得分>8分而<20分的轻、中度抑郁;TOM核心量表包括障碍、活动、参与、幸福感4个单因子分,每个单因子分含有若干小项分,均分为0~5分,0为无,1为严重表现,2为略微严重表现,3为中度表现,4为轻度表现或仅差于正常。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治疗1个疗程后,两组患者HAMD总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TOM总分明显提高;观察组HAMD总分低于对照组,TOM量表总分及各单因子分中障碍、活动、参与、幸福感/忧虑感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音乐治疗是采用播放音乐的形式,以其特定的生理效应和心理效应为起点,具有心理学的理论和治疗作用,从而发挥消除患者所存在的各种心理障碍及心理问题,促进患者病情的恢复,保持患者的心理健康[4]。其作用原理主要是播放音乐后,可以对中枢神经系统活动水平造成影响,提高或者降低,并可经特殊投射系统及非特殊投射系统及其它途径而发挥各种影响效果,对患者产生较好的作用[5]。该方法具有简单、方便、实用、双向调节、经济等优势,故而在国内外临床多个学科所重视及应用,并被更广泛地应用于精神科疾病的治疗、康复之中[6],音乐是人类共有的精神食粮,音乐疗法在心理治疗上的作用已毋庸置疑,但是用音乐疗法来治疗疾病,一定要“量身定制”,找到适合疾病的音乐处方,本文通过该项研究建立脑卒中后抑郁音乐治疗处方库,应用在康复治疗中减轻患者脑卒中后抑郁,帮助减轻情绪障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促进康复治疗全面有效的进行、加快康复进程、提高康复质量、提高生活能力、减轻了患者的家庭负担。
综上所述,脑卒中后抑郁发病率很高,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既影响康复疗效,又降低脑卒中后患者的生活质量,音乐治疗作为心理治疗的常用方法,实施方便、患者易于接受,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琴平,吴秀光,俞雪容.音乐疗法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干预研究[J].四川精神卫生,2010,23(4):74.
[2] 朱建中,周兆新,张 恒.音乐疗法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康复作用[J].中国康复,2010,25(6):85.
[3] 姚传芳.情感性精神障碍[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210.
[4] 张鸿懿.音乐疗法[J].中国自然医学杂志,1999,1(1):53.
[5] 黄国志.音乐治疗与身心康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996,11(4):190-192.
[6] 邱 萍.音乐疗法的临床应用简述[J].中华现代临床护理学杂志,2007,2(1):12-16.
本文编辑:孙春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