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思辨读写视角下的语文整本书阅读策略

2020-07-03邱卫强

内蒙古教育·理论版 2020年2期
关键词:小学语文

邱卫强

摘 要:“思辨读写”是指导学生开展整本书阅读的有效方法,它能够在指引学生思考方向、促进学生交流辨析、提升学生阅读能力以及指导学生读写结合的过程中,实现整本书阅读的价值。

关键词:思辨读写;整本书阅读;小学语文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216(2020)02C-0008-02

不同于单纯让学生进行课外图书的阅读,“整本书阅读”更加强调课内与课外的整合,使学生基于对整本书的分析提升阅读素质和综合文学素养。如何让学生完成整本书的阅读,掌握整本书阅读的规律和技巧,成为教师思考的关键。而“思辨读写”则可以对学生进行恰当的指导,让学生在对整本书进行“思”中找到阅读的方向,在“辨”中深化对图书的理解,在“读”中精研文字,在“写”中完成内化。

一、问题:指引学生思考

问题是启发学生思考的动力,在课内语文阅读的教学中,教师常常通过问题的提出来检验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程度,在完善学生答案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学生阅读的质量。在开展整本书的阅读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利用问题的形式,为学生做好阅读的指引工作,让学生以问题中的叙述为方向,找到阅读图书的方式,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动地投入到整本书的阅读活动中。

以《草原》来说,教师可以根据作者老舍先生,为学生引入《骆驼祥子》等图书,指导学生开展阅读活动。这本书描绘了20世纪20年代生活在老北京的一位车夫的故事,揭露了旧中国人民所受的磨难,指出了统治者对劳动者的压迫等内容,同时也通过对当时社会情境的描写,表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等,为了让学生准确地找到阅读本书的方向,教师向学生提出“在本书当中主要描述了一个什么故事呢?”“文章中的主人公包含哪些呢?”“本书当中对特定社会情境的描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呢?”等问题,让学生基于这些问题产生阅读的欲望,并以这些问题为方向展开有效阅读。在学生完成上述问题的解答后,教师再根据学生的答案检验学生阅读本书的成果,以便教师展开针对性的指导活动。

从上述案例中可以看出,问题设置是指引学生展开整本书阅读的有效形式,也是激发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的动力,能够让学生有目的地完成阅读活动,提高阅读整本书的质量。

二、辨析:促进学生交流

每一个学生所生活的家庭背景是不同的,学生阅读过的图书、接受过的教育经历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当教师让学生阅读同一本图书时,学生也会基于自身的阅读思维,产生自己的理解。因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交流活动,让带有不同阅读成效的学生产生思想的碰撞,让学生在不断地辨析中,更加全面地了解图书的思想和图书的内容,提升对整本书的理解。此外,当学生在相互交流时,也能够学习如何整合不同的意见,从而提升学生的合作素养。

例如,在《观潮》这篇文章的教学后,为了拓展学生的阅读量,教师引入《喜看近日钱塘潮》的图书,并为学生创建合作交流的平台,使学生在辨析中,逐步掌握正确的理解思路,提高阅读质量。开始,教师先让学生开展整本图书的自主阅读,使每一位学生都形成自己的见解。之后,教师为学生组建交流平台,让带着不同阅读理解效果的学生在这一平台上进行意见交换,让学生互相吸收不同的见解,通过辨析,实现不同思想的交汇和整理,使学生获得多个阅读角度,更加全面地认识这本书的主题思想、写作风格等内容,完成对这本书的有效阅读。

可见,教师组织学生开展交流活动,能够强化学生的思辨能力,让学生对不同的阅读意见进行整合,以便能够更加全面地完成对整本书的剖析,提升对整本书的阅读实效。

三、阅读:渗透读书方法

阅读是学生进行整本书分析的重头戏,也是学生对图书信息进行筛选的过程,只有让学生读,学生才能够明白书中讲了什么内容。而为了让学生从细节上把握整本书的内容,教师也应當对学生进行阅读技巧的渗透,使学生在良好阅读方法的指导下,抓住阅读的重点,实现对读难点的突破。同时,教师也可以指导学生采用批注的方式进行阅读,让学生在掌握阅读的技巧中,更好地开展整本书的阅读活动。

例如,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对《安徒生童话》这本书进行阅读,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在学生对这本书进行略读的过程中,教师先教学生批注式阅读的方法,如遇到重要的字、词、句以及优美的句子时,可以使用特殊符号进行标注,做好标记。之后,对于学生在理解上有困难的句子和字词,教师指导学生使用“?”进行标注,为之后开展精细阅读奠基。随后,教师再让学生展开精读,在加深重点字词理解的同时,对不理解的内容进行整理和学习,从而在略读和细读中逐步提升阅读的效果。此外,在对学生渗透童话故事的阅读方法中,教师也应当考虑到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以便为学生设定符合自身特点的阅读形式,让学生在掌握实用性的方法中提高整本书的阅读效果。

不难看出,教师对学生进行阅读手段的渗透,能够让学生逐步摸索出阅读整本书的规律,在保障阅读质量的过程中,尽可能地完成整本书的阅读活动,提升学生阅读的能力。

四、写作:完成阅读内化

“阅读”与“写作”都是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重要的教学内容,对于学生提升语文综合素养具有积极的价值,但是,不少语文教师将阅读和写作看作是两个独立的部分,造成语文课程教育活动的脱节。所以,在指导学生开展整本书的阅读活动中,教师应当摒弃这一思想,认识到阅读和写作之间的关联性和共通性,将阅读与写作的活动进行整合,指导学生在完成阅读活动后开展写作练习,让学生在阅读中提升写作能力,在写作中完成对阅读内容的内化。

比如,在教学《少年闰土》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对鲁迅先生的其他作品进行学习,教师为学生提供《故乡》的图书,展开整本书阅读活动。在学生进行阅读后,教师让学生对这一图书中的题材、布局以及语言等写作手法进行学习,让学生进行积累,为学生之后开展写作奠定基础。之后,教师指导学生开展写作练习,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展开自主写作的活动。如有的学生通过阅读这一图书,对其中语言的表现手法有了深刻的认识,所以学生可以对这本书中的语言进行模仿,完成以读促写的活动;而有的学生则是对图书中所表达的情感有深刻的感悟,所以学生可以展开读后感的写作练习;还有的学生对图书中的一些情节有自己的认识,因此可以开展“改编”的写作活动。无论是哪种形式的写作,都需要学生建立在自己对图书内容的学习和内化基础上,因此,当学生依据图书中的相关内容展开写作练习时,学生也能够切实地完成这本书的阅读。

显然,有效的阅读是学生进行写作的基础,而写作又是对阅读活动的升华,在指导学生以整本书为基础展开创作活动时,能够让学生实现由读到写的能力迁移,从而促进学生读写能力的同步提升。

总而言之,整本书阅读是现阶段阅读课程对学生的要求,也是教师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改革的方向,而“思辨读写”是促进整本书阅读的有效策略,在当前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基于思辨读写的视角指引学生完成图书的阅读,能够真切地提升学生阅读的素养,助力学生提高阅读的能力。

参考文献:

孙晓芳.小学整本书阅读教学指导的有效性研究[J].新课程(小学) ,2019,(9).

猜你喜欢

小学语文
基于微格教研的语文阅读教学探究
基于情景交融的诗歌品读教学研究
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艺术研究
语文教学中因势利导渗透德育探究
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探讨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