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足部骨折采用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的价值评价

2020-07-02黄骥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0年3期
关键词:钛板优良率关节

黄骥

(河北省河间市人民医院骨一科,河北沧州 062450)

在临床中足部骨折是常见且多发的,跗骨、趾骨、趾骨组成了足骨,经关节的足部骨折是由轴向暴力引起的,距骨骨折在暴力的作用下牙跟骨出现骨折,跟骨主要是由一侧比较薄的皮质骨壳所构成的,因此骨折的发生率比较高。 关节外足部骨折的发生因素为扭转暴力,足部骨折的类型比较多,治疗的方式也是比较复杂的,术后发生关节肿胀、感染等概率较高,由此寻找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有着重要的意义[2-3]。 在该次研究中将收治的足部骨折患者分别采用微型钛板内固定与钢丝内固定进行治疗,对比治疗疗效,以2018 年1 月—2019 年1 月为研究段,见下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入选此次研究病例为足部骨折,患者入组后根据随机分组的形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 纳入标准:(1)患者资源参加此次研究;(2)均符合此次研究治疗方案的适应睁。 对照组患者38 例, 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8 例,年龄最小的患者为18 岁,年龄最大的患者为57 岁,中位数年龄为(37.5±3.6)岁,其中11 例患者为跖骨骨折,18 例患者为趾骨骨折,9 例患者为距骨骨折;实验组患者41 例,男性患者20 例,女性患者21 例,年龄最小的患者为18 岁,年龄最大的患者为60 岁,中位数年龄为(39.0±3.9)岁,其中13 例患者为跖骨骨折,18 例患者为趾骨骨折,10 例患者为距骨骨折。 将两组患者各项数据资料录入统计学软件中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经钢丝内固定治疗。 实验组患者经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麻醉方式为硬膜外麻醉,麻醉药效起效后绑好止血带,做好彻底的清创,在骨折处做切口。 脚掌及脚趾处骨折采用C 型切口。 在进行手术治疗中,密切关注患者出血与血压状况,保护好骨膜,切开骨膜,对骨折进行复位,把钛板置入骨折背侧、背尺侧或背桡侧,根据骨折的实际情况选钢板形状,如T型、直型、L 型,实施固定,从不同的角度与平面钻孔,并上螺丝。

1.3 观察指标与疗效判定

(1)观察指标:①对比两组患者总并发症发生率。②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与骨折愈合时间。 ③根据生活质量评分量表对比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在此量表中包含3 个方面,分别为身体、情绪与社会,得分越高说明患者生活质量越高。 ④根据VAS量表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评分,在10 cm 的疼痛评分横线上,无痛为左端,疼痛度依次由左向右,右端为剧烈疼痛, 根据患者的疼痛度在横线上做记号,以此记号作为患者疼痛度的评分值,得分越高说明患者的疼痛度越高。 (2)疗效判定:对比两组患者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 (根据ATM 评估手足部关节功能进行评估, 满分为100 分,80 分以上为优,60~79 分为良,40~59 分为可,39 分以下差)。

1.4 统计方法

将研究获取数据录入SPSS 19.0 版本的统计学软件中,有关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总并发症发生率由计数资料代表,组间数据对比时采用χ2检验;有关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骨折愈合时间、生活质量评分、疼痛评分数据由计量资料表示,组间数据对比时采用t 检验,P<0.05 表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总并发症发生率的对比

与对照组患者总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实验组患者总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表2 两组患者总并发症发生率的对比[n(%)]

2.2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 术中失血量与骨折愈合时间的对比

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与骨折愈合时间较短,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与骨折愈合时间的对比(±s)

表2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与骨折愈合时间的对比(±s)

组别手术时间(min)术中失血量(mL) 骨折愈合时间(d)对照组(n=38)实验组(n=41)t 值P 值74.2±7.724.0±4.225.595<0.05411.5±27.8119.1±11.343.575<0.0598.9±8.788.3±7.94.033<0.05

2.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的对比

与对照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实验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较高,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的对比[(±s),分]

表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的对比[(±s),分]

组别身体评分情绪评分社会评分 总体评分对照组(n=38)实验组(n=41)t 值P 值79.2±4.589.1±5.66.162<0.0579.1±4.390.3±6.16.711<0.0582.6±4.990.1±5.84.417<0.0580.3±4.589.8±5.75.850<0.05

2.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评分的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疼痛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5。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评分的对比[(±s),分]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评分的对比[(±s),分]

组别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n=38)实验组(n=41)t 值P 值8.5±1.98.7±2.10.315>0.056.7±1.64.8±1.14.376<0.05

2.5 两组患者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的比较

与对照组患者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比较,实验组患者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较高,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的比较[n(%)]

3 讨论

足部是承担机体体重、行走、站立的重要组成部分,发生骨折的概率也比较高。 足部骨折后对人体造成的影响比较大,不仅影响着患者的正常行走,同时也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若不能及时进行治疗,所带来的危害是比较大的。 因此在骨折后应及时进行有效的治疗,使患者康复良好。 趾骨的功能维持了足弓与负重,骨折后因为足弓塌陷会对足底血管和神经造成压迫,术后在行走时会出现慢性疼痛;拇指的功能为负重,在出现骨折之后因畸形愈合在行走时会有足趾物理或慢性疼痛,所以对于趾骨、拇指近关节骨折患者来说应尽可能做到解剖复位,在固定时保证其牢靠性。

在该次研究中,将该院收治的足部骨折患者分别采取钢丝内固定治疗(对照组)与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实验组),通过对比分析可知,实验组患者总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骨折愈合时间、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且生活质量评分、节功能恢复优良率高于对照组, 各数据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伴随着医学技术不断地发展提升,在骨科治疗中已经使用钛合金,且应用广泛,微型钛板内固定主要应用在非支柱区域, 但是足骨组成是比较复杂的,在微型钛板中有各种各样的样式,如T 型、直型等,可以使用到各部位的骨折中,对骨折横行、粉碎性骨折等均具有较好的效果。 此外与传统治疗比较,微型钛板的可靠性更高,采用克氏针固定,各克氏针之间极易出现相互干扰的现象, 再加上克氏针比较光滑,骨折断端极易沿着克氏针产生滑动,从而影响着骨折愈合的情况,一旦克氏针出现外漏现象,也增加了钉道感染的概率,发生并发症的概率比较高,不利于患者的愈合,而微型钛板内固定则降低了各并发症的发生,因此更利于患者骨折的康复。 此外,微型钛板内固定的手术操作比较简单, 对患者造成的损害较低,可精准的、可靠的进行解剖固定,在固定之后足部不会留下瘢痕,避免了对神经造成损伤,生物相容性比较好。 钛合金有着极高的耐腐蚀性,可与骨组织、软组织相溶在一起,更可以长时间留在机体中,不需要二次取出,也避免了二次取出带来的损害。

综上所述,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足部骨折的疗效较为理想,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钛板优良率关节
豆粕:美豆产区干旱威胁仍未解除,大豆优良率持续偏低
外固定架在开放性胫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及疗效分析
Y型小骨锁定钛板治疗桡骨头骨折
钛缆捆扎治疗肩锁关节脱位
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PFNA和倒置股骨髁LISS钛板治疗的临床观察
miRNA-140、MMP-3在OA关节滑液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重建钛板修复下颌骨缺损术后32例失败的临床分析
CT和MR对人上胫腓关节面坡度的比较研究
骨折后关节僵硬的护理
儿童颌骨骨折坚强内固定术后取钛板的原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