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淋巴引流术联合康复指导在下肢淋巴水肿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2020-07-02孙良滨邸见梅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0年3期
关键词:淋巴液淋巴引流术

孙良滨,邸见梅

(诸城市林家村中心卫生院,山东诸城 262200)

下肢淋巴水肿是由于淋巴液出现了回流障碍,导致在下肢的堆积。 或因其他外部损伤导致淋巴网被破坏,致使淋巴液积聚。 长期的下肢淋巴水肿会导致纤维组织增生,严重影响患者的肢体功能。 在临床治疗中,按摩是可以疏通淋巴液回流障碍的保守治疗方法之一。 因此,该研究以下肢淋巴水肿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淋巴引流术联合康复指导在下肢淋巴水肿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以2018 年3 月—2019 年2 月为研究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收治的下肢淋巴水肿患者50 例, 采用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25 例,男14 例,女11例,年龄24~57 岁,平均年龄(36.72±1.33)岁。 观察组25 例,男12 例,女13 例,年龄23~55 岁,平均年龄(35.81±1.26)岁,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能够进行治疗方法的应用研究。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康复指导干预。 采用髋关节运动训练方式,患者采用仰卧位,先进行全身发放松,然后轻柔地进行踝关节伸曲、翻转运动伸展屈伸、伸直腿部抬高、髋关节伸展屈伸和内旋与外旋等动作。15~20 次为1 组,每天早晚各1 组,持续治疗4 周。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淋巴引流术治疗。患者采取仰卧位,足部下垫软垫,使用拇指从患者的颈部开始,到锁骨上窝,再到腰髂段的脊柱旁和腹股沟的淋巴结处,进行3~5 min 的按压手法,起到对躯干深部淋巴结引流的作用。 再用指腹处在治疗部位皮肤处按压,压力要适度、均匀,并保持连续性,按照顺时针的方向画圈, 从患者的大腿外侧到小腿的外踝,再到小腿的内踝到大腿的内侧, 治疗1 次/d,30 min/次,持续治疗4 周。

1.3 观察指标

(1)ADL 评分。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ADL 评分比较。 采用ADL 检测表对两组治疗前、治疗后生活质量进行评估,量表总分100 分,分值越高,生活质量越高。 (2)患肢周径与水肿差异变化。 记录两组治疗前、治疗后4 周患肢周径与水肿差异变化情况。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8.0 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行t 检验,采用(±s)表示,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治疗前ADL 评分、患肢周率比与水分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治疗后4 周ADL 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4 周患肢周率比与水分比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ADL 评分、患肢周径与水肿差异变化比较[(±s),分]

表1 两组ADL 评分、患肢周径与水肿差异变化比较[(±s),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与治疗前比较,bP<0.05。

组别时间ADL 评分患肢周率比 水分比率观察组(n=25)对照组(n=25)治疗前治疗后4 周治疗前治疗后4 周68.96±4.53(92.14±5.38)ab 69.11±4.54(78.68±4.51)b 17.32±2.41(7.26±1.98)ab 17.34±2.43(12.39±2.11)b 40.23±4.32(15.39±2.36)ab 40.24±4.33(25.37±3.21)b

3 讨论

在下肢堆积的淋巴液会引起体表的反复感染,引起皮下纤维缔结组织持续增生, 导致下肢变得粗大,皮肤变得坚硬、粗糙,又因为外观与象皮相似被称为象皮肿。 根据发病原因能够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包括先天性和早发性,继发性包括感染性、损伤性、恶性肿瘤性和其他,在临床中以继发性下肢淋巴水肿较为常见。 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多以非手术治疗为主,包括抬高下肢、加压包扎、康复训练和按摩等方式促进淋巴液回流、 在该研究中,两组治疗前ADL 评分、患肢周率比与水分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治疗后4 周ADL 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4 周患肢周率比与水分比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淋巴引流术联合康复指导能够更好地提高下肢淋巴水肿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下肢淋巴水肿患者因为下肢肿胀、疼痛等原因,导致肢体功能、日常胜过能力受到严重的影响。ADL 检测表包含了进食、穿衣、行走等生活日常的10个方面,通过对这些日常行为的评分检测,能够检测出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情况,借以衡量两种治疗方式对下肢淋巴水肿患者的疗效影响。 通过评分可以看出,接受淋巴引流术的观察患者的ADL 评分更高于对照组,说明淋巴引流术能够更有效地改善患者的淋巴液堆积情况,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淋巴循环是人体重要的循环系统,如毛细血管一样,淋巴循环中由毛细淋巴管分布于全身各处,当淋巴管等淋巴液的回流通路产生阻滞障碍,致使淋巴液无法回流时就会堆积在体内,引起局限性水肿,长期肿胀会导致局部组织的蛋白水平升高,促使纤维细胞增生,导致纤维化,是淋巴管受到更大的损伤和压迫,加重病情。 且由于淋巴液的积聚,淋巴管内压会持续性增高,使淋巴管逐渐夸张、扭曲,引发严重损伤。 淋巴引流术能够通过有序的按摩手法,沿着淋巴系统的循环通路进行按摩,对阻滞的淋巴管具有疏通的作用。 淋巴引流术还具有操作简单、不良反应的优点,更容易实施和掌握,也更容易持续治疗,通过按摩疏通淋巴血管的阻滞障碍,同时改善患者的淋巴循环,减轻患者的下肢淋巴水肿情况。 在淋巴引流术的治疗时,可以与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交流,讲解相关的健康知识,指导患者在治疗之余如何采取正确的护理方式,包括日常生活的注意事项,如饮食的宜忌、适当的运动锻炼等,也要避免因为日常生活的行为不当影响治疗效果、 加重病情,更能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在淋巴引流术的操作中,必须要注意操作人员的手部和患者肢体的皮肤消毒和保温工作,避免因环境不适、病毒或微生物感染使患者的病情加重。 且按摩手法一定要轻柔适当,患者因为病情程度不同, 下肢或伴有不同程度的破损、脓、疮等情况,要避免因按摩导致的二次损伤。

综上所述,淋巴引流术联合康复指导能够更有效地治疗下肢淋巴水肿, 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淋巴液淋巴引流术
综合护理淋巴消肿疗法在降低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大鼠肠淋巴液引流方法的改进
注意,有种“胖”不能靠运动去减
淋巴瘤患者PICC置管术后并发淋巴液漏护理体会
维护服在胆囊穿刺引流术后患者管道维护中的应用
失血性休克后肠淋巴液引流恢复小鼠肾组织ACE/ACE2平衡的作用
负压封闭引流术(VSD)在骨外科针对创伤软组织缺损治疗中的研究
探讨预防基底节脑出血钻孔引流术后再出血及早期治疗
豚鼠、大鼠和小鼠内淋巴囊组织学的差异
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头面部撕脱伤创面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