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耳穴埋籽对中风后便秘患者的疗效观察及其对血清SP、VIP 含量的影响

2020-07-02邸之悦王丽芹李艳秋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0年3期
关键词:耳穴中风穴位

邸之悦,王丽芹,李艳秋

(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哈尔滨 150040;2.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40)

脑卒中在中医学中被称为中风,中医中指出患有脑卒中患者大多数是由内伤病证引发的中风症状,该症状导致患者体内气血逆乱。 患有中风的患者主要表现为突然晕倒、半身瘫痪、肢体行动不便、便秘等。 其中,中风后患有便秘患者不能及时将肠道中的粪便排出,容易导致体内的污浊热气积压,引发再次昏迷[1]。因此, 该文主要针对2018 年9 月—2019 年9 月期间在该院接受治疗的80 例中风后患有便秘患者采用耳穴埋籽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其中,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该院随机挑选80 例中风后患有便秘患者,采用计算机随机选号法,按照单双数配号形式将其分为对比组(n=40)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n=40)采用耳穴埋籽治疗。 其中,对比组患者年龄介于55~67 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0.25±2.38)岁,患者性别比例为23:17(男:女),患病历程为(3.52±1.37)年;观察组患者年龄介于55~66 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0.08±2.20)岁,患者性别比例为22:18(男:女),患病历程为(3.43±1.44)年。 排除标准:排除精神异常、患有其他重大疾病、慢性疾病患者。具有可比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比组 对该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使患者服用乳果糖口服溶液 (产品编号:A14200011985, 批准文号:H20171057,产品规格:15ml×6 袋)使用方法:根据患者的便秘情况进行具有针对性调节,起始药剂用量为30~45 mL/d,维持药剂用量为15~25 mL/d,用药3 d后,观察患者便秘情况,对患者的药剂用量进行加减。在用药治疗期间,对患者采取预防便秘的常规性治疗。

1.2.2 观察组 对该组患者在对比组患者治疗基础上进行耳穴埋籽治疗。 耳穴埋籽治疗法的主要操作流程包括第一,在治疗前先对患者及其家属讲解和普及有关耳穴埋籽治疗法的原理和流程,告知患者及其家属注意事项,由于患者为中风患者,在操作中有所不便,需要患者家属密切配合医务工作者;第二,在治疗前需要取得患者及其家属同意,并对患者的过敏史进行排查,其中主要包括药物过敏史和胶布过敏史,检查患者耳部情况,对患者耳部进行有效清洁,并排除患者是否存在相关治疗禁忌证;第三,医护人员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帮助患者保持舒适合适的体位,并利用相关的经脉原理, 采用探棒对患者耳部位置进行定位,找到患者耳部的相关穴位和肉眼能够观察到治疗位置;第四,穴位选择主要包括大肠、三焦、直肠下端以及肺等穴位,并根据选择的穴位进行配穴;第五,在治疗过程中利用浓度为75%的酒精进行消毒,并耳穴埋籽贴贴于患者耳穴中,两只耳朵交替进行,3 d 后观察患者治疗情况, 对患者治疗位置进行顺时针按压,每次按压不超过两分钟。

1.3 疗效评定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身体各项康复情况以及血清SP、VIP 含量。其中,身体各项康复情况主要通过评价患者治疗前后运动、肢体、便秘康复情况,评分标准采用Fugl-Meyer 评分法,评分<50 分记严重,评分介于50~84 分之间记较为严重,评分介于85~94 分之间记恢复较好,评分>95 分记恢复良好。 血清SP、VIP 含量按照血清SP、VIP 试剂盒和相关说明要求进行评定。

1.4 统计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 19.0 统计学软件中进行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比较,以[n(%)]表示,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 检验,并以(±s)表示,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身体各项康复情况

在该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与对比组患者治疗前神经康复评分、肢体康复评分、便秘康复评分无明显差异,治疗后观察组身体各项康复情况均要优于对比组。 其中,具体数据如表1 所示。

2.2 对比两组患者血清SP、VIP 含量

在该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与对比组患者治疗前血清SP 无明显差异,治疗后观察组血清SP 要优于对比组。 其中,具体数据如表2 所示。

表1 对比两组患者身体各项情况康复情况[(±s),分]

表1 对比两组患者身体各项情况康复情况[(±s),分]

组别治疗前神经康复 肢体康复 便秘康复治疗后神经康复 肢体康复 便秘康复观察组(n=40)对比组(n=40)t 值P 值62.34±7.3963.12±6.545.7810.59264.45±6.7863.87±7.125.7750.57460.74±8.9061.78±8.115.7420.56990.67±5.4573.67±4.909.3250.00889.98±5.6772.34±6.8910.3370.00688.09±6.7670.98±4.4910.3580.005

表2 对比两组患者血清SP 含量(±s)

表2 对比两组患者血清SP 含量(±s)

组别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n=40)对比组(n=40)t 值P 值16.37±3.2517.85±3.380.8940.75431.57±5.2324.54±3.5511.2040.001

2.3 对比两组患者血清VIP 含量

在该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与对比组患者治疗前血清VIP 无明显差异,治疗后观察组血清VIP 要优于对比组。 其中,具体数据如表3 所示。

表3 对比两组患者血清VIP 含量(±s)

表3 对比两组患者血清VIP 含量(±s)

组别治疗前 观察组(n=40)对比组(n=40)t 值24.42±5.1424.57±5.180.875治疗后P 值0.72746.37±5.3834.75±4.7612.3560.001

3 讨论

中风是由于患者脑部组织供血不足等引发的一种脑部缺血、缺氧现象,该疾病常见于中老年人,在临床上主要分为脑梗塞、脑血栓、脑栓塞等,临床表现为突发性昏倒、休克,出现运动障碍、语言障碍、偏瘫、便秘等症状[2]。 其中,便秘主要是指患者在患病期间体内的粪便长时间滞留在肠道中, 导致肠道秘结不通,延长患者排便周期, 同时便秘患者主要表现出排便困难、大便干结等现象[3]。 便秘作为中风患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高达60%,出现该类症状的原因主要是因为中风患者长期卧病不起,肢体偏瘫等,导致肠道功能减弱,无法及时、顺利排出肠道中的粪便,长此以往导致肠道秘结不通。患有便秘的患者,需要进行及时治疗,否则可能会再次引发患者休克、昏迷等[4]。另外,中医认为中风患者出现便秘症状主要是由于情志、身体等多方面原因引起,导致肠道气血运行不在、肠道功能退化等。

该院在治疗中风后便秘患者主要采用的治疗方法为中西结合法, 在西医治疗中主要采取药物治疗,通过使患者服用乳果糖口服溶液能够有效缓解和治疗慢性或习惯性便秘症状,对患者的肠胃进行调节[5]。其中,药物中的乳果糖能够将消化道菌丛转化为低分子的有机酸,降低患者肠道中的pH 值下降,刺激患者肠道蠕动能力,从而有效缓解患者便秘现象。 在治疗过程中,通过常规性护理,对患者肠道进行预防性治疗能够提高治疗效率[6]。 但是,采用西医药物治疗容易产生对药物的依赖性, 停药后不利于患者自然排便,为提高患者治疗效率和自然排便率,在治疗期间通过采用耳穴埋籽治疗能够缓解患者便秘症状[7]。 其中,耳穴埋籽治疗法主要选择的穴位包括大肠、三焦、便秘点、直肠下端等。 对患者大肠、直肠下端的穴位进行治疗,能够增加患者肠道蠕动能力,对患者三焦穴位进行治疗,能够清除患者体内污浊之气,促进患者排便功能[8]。 血清VIP 具有大量的生物活性,能够调节人体的免疫系统,血清SP 是人体内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以及免疫系统中的重要识别性物质,能影响人体细胞增殖、免疫球蛋白合成,尤其是在肠胃运动等过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如果血清SP、VIP 含量较少会引发患者出现便秘等症状。 在该次治疗中,通过进行耳穴埋籽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血清SP、VIP 含量,在治疗中通过诱导大肠经, 能够有效释放大量血清SP,VIP,使胃肠道中富含血清SP、VIP,有助于提高患者免疫能力和改善肠胃功能。 该次研究与李青[8]等学者的研究数据基本一致,具有参考价值,进一步说明耳穴埋籽对中风后便秘患者体内血清SP、VIP 含量有一定影响作用。

综上所述,针对中风后患有便秘患者采用耳穴埋籽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各项症状,提高血清SP、VIP含量,使患者便秘症状得到有效改善。 因此,该治疗方法在临床医学中具有临床意义,值得继续推广研究。

猜你喜欢

耳穴中风穴位
低血压可以按摩什么穴位
预防中风应做到八要八不要
老年失眠多苦闷,耳穴压豆来帮忙
夏季穴位养心
男性排湿,常按这五个穴位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回药失荅剌知丸治疗中风后痴呆的疗效观察
耳穴贴压配合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偏瘫25例
穴位埋药线治疗心悸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