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药拔毒生肌膏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的疗效观察
2020-07-02杜娟娇张春霞黄新张力李杰辉黄潇
杜娟娇,张春霞,黄新,张力,李杰辉,黄潇
(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西 南宁 530023)
下肢静脉性溃疡属于慢性难愈创面之一,因其创面迁延难愈,严重影响着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临床上对下肢静脉性溃疡有许多不同的治疗方法,外治法尤为突出,本研究采用壮药拔毒生肌膏外治的方法治疗,现将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1 研究对象
1.1 研究对象资料
所有病例均选自2018年1月—2019年6月创面修复科的下肢静脉性溃疡患者,按就诊次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0例,其中男17例,女13例;平均年龄(63.21±15.16)岁;溃疡皮损病程2个月~5年, 平均病程(2.96±6.33)年;溃疡初始面积平均(11.02±13.21)cm2。对照组30例,其中男16例,女14例;平均年龄(62.28±13.16)岁;溃疡皮损病程2个月~5年,平均病程(2.89±6.42)年;溃疡初始面积平均(10.98±13.91)cm2。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溃疡初始面积等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病例纳入标准
符合西医诊断《中国创面诊疗指南》[1]中静脉性溃疡诊断标准及符合中医诊断《中医外科学》[2]标准:下肢局部溃疡、大小不一,色素沉着、青筋怒张,疮面肉色灰白或秽暗、滋水秽浊,疮口凹陷、难愈,愈后易反复发作的年龄18~85岁、溃疡创面面积为2~50 cm2且同意接受本方案治疗者[3]纳入研究对象。
1.3 病例排除标准
依从性差、不愿接受本方案治疗者;患有严重心脑肝肾等原发性疾病者;特殊人群如妊娠或哺乳期妇女、精神病、过敏体质患者;特殊溃疡如癌性、结核性、放射性、梅毒性溃疡者;近3个月内使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患者[3]。
2 研究方法
2.1 常规处理
两组患者均进行:①控制原发疾病,同时患者应用缠缚疗法或穿弹力袜;伤口感染者行引流及病原学检查,根据药敏结果使用敏感抗生素等对症支持处理。②局部创面处理。常规清创换药,根据创面情况采用鲸吞清创术(坏死界限清除)、蚕食清创术,逐步清除坏死组织。
2.2 对照组
清创后予内层覆盖1层消毒凡士林纱布,外覆盖2~4层干纱布或1~2层棉垫,胶布固定。每天创面换药1次,连续治疗4周。
2.3 观察组
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壮药拔毒生肌膏油纱布替代凡士林纱布。拔毒生肌膏药物组成有:宫粉(铅粉)21 g,轻粉9 g,硼砂18 g,白芷24 g,大黄60 g,槐枝30 g,白蜡15 g,板油1 000 g等。具体制作方法先将猪板油煎去渣,然后加入白芷、槐枝、大黄等草药,开文火煎至膏状后去除药渣,再加入白蜡使其溶化,最后再加入硼砂、轻粉、官粉等一起搅拌均匀成膏状。将拔毒生肌膏用压舌板均匀涂抹于无菌纱布即制成拔毒生肌膏油纱布以备用。
两组均治疗4周观察疗效。
2.4 疗效主要观察指标
2.4.1 创面愈合率
水下混凝土浇筑采用直升导管法施工,根据槽段的尺寸设置导管,管径200 mm,采用法兰盘连接,导管安放根据规范进行。混凝土集中拌制,集中供应。为了保证混凝土浇筑质量,防止墙体夹泥渗漏,浇筑时混凝土面均匀上升,并保证上升速度不小于2.0 m/h,导管埋深在1.0 m至6 m之内。浇筑时派专人对混凝土的上升面进行测量,并及时做好记录。混凝土导管的安装与拆卸由16 t汽车吊配合进行。
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第14天、治疗后第28天检测。
创面愈合率[4]=(治疗前创面面积-治疗后创面面积)/治疗前创面面积×100%。
2.4.2 创面肉芽情况
用慢性创面评分系统[5]进行评分,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4天和第28天分别检测1次。
创面愈合计为0分;创面未愈合按以下项目评分后进行计分。
表1 慢性创面评分系统分值(分)
2.4.3 安全性指标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均进行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等检测各1次。
2.5 疗效判断
2.6 统计学处理
3 结果
3.1 两组患者治疗疗效比较
见表2,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1)。
表2 两组患者治疗疗效比较[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
3.2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创面愈合率比较
见表3,结果示在治疗后不同时间的创面愈合率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1)。
表3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创面愈合率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
3.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创面肉芽情况积分比较
见表4,结果示观察组在治疗后第14天、第28天创面肉芽情况积分(即溃疡深度、肉芽颜色、覆盖面积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对照组在治疗后第28天创面肉芽情况积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第14天、第28天创面肉芽情况积分观察组较对照组显著改善(P<0.05)。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创面肉芽情况积分比较(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相比,*P<0.05;与对照组同时间点比较,△P<0.05
3.4 安全性分析
两组患者无任何不良事件发生,尿常规,血常规、肝肾功能及心电图等指标无明显异常。
4 讨论
下肢静脉性溃疡属于慢性难愈合创面之一,是外科中长期难以解决的治疗难题,因其迁延难愈,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给患者带来巨大的心理和经济负担。慢性难愈创面,属中医“溃疡”范畴。中医学有“外科之法,最重外治”之说。对于难愈创面的治疗,外治法尤为重要。
壮医认为,龙路和火路是人体内两条极为重要的能维持人体生理功能及反映病理动态的通路,龙路、火路构成干线、网络,输布全身,贯通人体内外、连接四肢百骸并在体表密布网结,网结即为穴位。人体内运行的“嘘”(气)“勒”(血)、精、津等营养物质在“三道”即气道、谷道和水道内化生,通过龙路、火路的输布以滋润濡养机体的脏腑筋骨皮肉。同时,毒邪内侵人体亦是通过龙路、火路这两条通路。壮医外治法是通过药物或非药物的各种刺激,直接作用于龙路、火路在人体体表的网结,龙路、火路感受刺激并传导反应,从而疏通龙路、火路之瘀滞,调节气血,一方面直接祛毒外出,另一方面调整“嘘”(气)“勒”(血)、脏腑功能,恢复天、人、地三气的同步运行,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目的。
拔毒生肌膏是我院已故老中(壮)医外科主任医师梁锡恩的献方,根据中医的“去腐制败、活血化瘀、生肌长肉”理论配置而成,独具壮医的“疏通龙路、火路之瘀滞”及“调整‘嘘’‘勒’、脏腑功能”特色。拔毒生肌膏可通调道路、补虚调气,从而提高机体主动修复能力、促进创面愈合,为壮医药的典型代表方,是临床治疗慢性溃疡的良药。拔毒生肌膏采用祛腐生肌为原则的疗法,使组织呈生理湿润状态,创面组织富于生机,创面血运得以改善、为创面的坏死组织液化、血管再生、肉芽生长等修复愈合创造了有利条件,从而加速修复愈合时间[7-8]。
本研究证实,从用药第14天、第28天观察组在溃疡深度、肉芽颜色、覆盖面积评分较对照组显著改善。溃疡深度改善,体现了“祛腐生肌长肉”;肉芽颜色改善体现了“腐去肌生”;覆盖面积改善体现了“肌平皮长”。方中宫粉、轻粉、硼砂等有杀虫抑菌的作用,并可拔毒生肌,考虑与其抗感染,产生对巨噬细胞激活、吞噬增强作用有关;毒邪致火路、龙路不通,气血运行不畅,局部肿胀,故用白芷燥湿消肿;龙路主血液等水液运输,邪毒内侵,龙路运行受阻,血液瘀阻,故用大黄攻积解毒,活血祛瘀;槐枝通络,疏通三道、两路,治疗慢性溃疡“气血凝滞、经脉阻隔”病理状态,恢复机体三道两路正常生理功能;白腊止血生肌定痛、治疮疡久溃不敛;猪脂补虚润燥解毒,合而用之,则有祛腐生新、拔毒生肌之功[9]。
慢性溃疡,具有久病必“瘀”和久病必“虚”的病理特点,壮医治疗该病总的原则为调气活血祛瘀补虚,拔毒生肌膏外治,直接作用于病变局部,刺激三道两路网结(穴位),通调气血,药物直达病所,快速吸收,使机体气血通畅则“瘀”去,气血通畅、脏腑四肢得以濡养则“虚”补。
本研究证实,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在治疗后不同时间的创面愈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对慢性溃疡创面西医采取的治疗一般以抗感染和保护创面为主[10],中(壮)医可通过提高机体自身修复、减少疤痕等多方面、多维度促进创面愈合。拔毒生肌膏与《外科正宗》的经典外用药物生肌玉红膏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均有去腐活血生肌之功,均可用于疮疡溃烂难愈者,但拔毒生肌膏选药相对来说更为经济实惠、制作相对来说更为简便。壮医论病,尤其重视外治,慢性溃疡者久病必虚,故治疗时偏重于祛毒补虚,补虚必用血肉有情“厚味”之品的、能为局部组织提供更为丰富营养的“猪油”加入,猪油性质稳定,与主药无明显配伍禁忌、不产生毒副作用、不影响疗效,不与主药产生化学或物理作用,与白蜡一起构成“猪脂膏”不易干裂的剂型赋形剂。该剂型与经典的生肌玉红膏及现代的美宝湿润烧伤膏以麻油和蜂蜡作为赋形剂的“油蜡膏”剂型相比,因“猪油”与“麻油”分子量不同而剂型不同带来的疗效具有一定差异。通过长期的临床使用对比观察发现,“猪脂膏”深部组织的渗透效应及其对局部组织产生浸渍的副作用轻于“油蜡膏”,能更好保护创面。粱锡恩老中(壮)医生前在临床应用拔毒生肌膏治疗溃疡50余载,其有效经验值得学习与借鉴,他去世后,我院秉承“传承与发扬”观念,仍一直使用该拔毒生肌膏治疗临床各种慢性难愈溃疡,都能较好促进创面愈合、取得良好治疗效果,充分体现了壮医在长期的临床医疗实践中,对本地丰富的动植物药的合理运用积累了丰富、有效的经验,成为广西知名壮医特色外治药物。外用拔毒生肌膏是促进创面愈合的理想药膏,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下一步,可开展多中心、大样本对照研究,以进一步证实其疗效;亦可通过动物实验以探讨拔毒生肌膏治疗溃疡创面的作用机制,对壮(中)医药促进难愈溃疡创面修复的机制进行深入系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