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龄前儿童呼吸道感染鼻咽部细菌类型及危险因素分析

2020-07-02李晓云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20年5期
关键词:居住地鼻咽公共场所

李晓云

学龄前儿童呼吸道功能尚未发育完全,免疫力低,是呼吸道感染疾病高发人群,且容易反复发 作[1]。呼吸道感染成为威胁儿童生命健康的常见病,严重者甚至可危及患儿生命安全[2]。目前医学界尤为关注学龄前儿童呼吸道感染的防治问题,然而并无良好方法。分析学龄前儿童呼吸道感染的鼻咽部细菌类型及相关危险因素,有助于指导临床采取有效手段防治。基于此,本研究以125例学龄前儿童呼吸道感染患儿为例,展开研究分析,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1月~2019年4月我院收治的125例学龄前儿童呼吸道感染患儿,其中男65例,女60例;年龄3~6岁,平均(4.29±0.36)岁。患儿均伴有发热、咳嗽、咳痰症状,临床诊断为呼吸道感染,其中肺炎56例,支气管哮喘33例,其他36例。本研究开展前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①经血常规检查、影像学检查证实为呼吸道感染;②年龄3~6岁;③患儿家属对本研究均知情,自愿参与研究。排除标准:①伴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疾病;②有其他部位感染性疾病;③临床资料、病史资料残缺。

1.3 方法所有患儿在入院后使用鼻咽拭子采集鼻咽部分泌物,进行细菌检查。标本采集及检测方法:将鼻咽拭子经鼻孔置入鼻咽部,旋转1 周,静置10s 后取出,将标本放入试管中,立即送至微生物检验实验室做分离培养。于获取标本60min 内,将其接种于加入5%脱纤维羊血的羊血琼脂板上、加入5%庆大霉素的巧克力琼脂板上;放置于5% CO2培养箱中,调整温度至37℃,过夜培养;分析羊血琼脂板、巧克力琼脂板,读取培养结果,并在培养板上接种增菌肉汤,再次放置于5% CO2培养箱中,温度调整为37℃,过夜培养;根据实际需要,以生物化学实验鉴定菌株类型,在排除是寄生菌情况下对呼吸道感染病原菌进行分析。

研究开展前,收集、整理国内外学龄前儿童呼吸道感染相关研究资料,并总结自身临床经验,分析学龄前儿童呼吸道感染危险因素,确定研究中需要纳入的因素。最终将性别、年龄、是否早产、喂养情况、母亲文化水平、居住地、抗菌药应用频繁(≥3次/月)与否、呼吸道感染个人史、近期家人患呼吸道疾病情况、是否经常外出到公共场所10个因素纳入研究,进行单因素、Logistic 多因素回归分析,确定危险因素。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3.0 软件分析研究数据,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行χ2检验,以Logistic 多因素回归分析确定独立危险因素。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呼吸道感染患儿鼻咽部病原菌检测情况125例患儿中78例鼻咽部病原菌检测呈阳性,阳性检出率62.40%。在78例病原菌检测阳性患儿鼻咽部分泌物标本中分离出94株病原菌,其中60株(63.83%)为革兰阳性菌(甲型链球菌20株、表皮葡萄球菌19株、肺炎链球菌13株、金黄色葡萄球菌8株),34株(36.17%)为革兰阴性菌(大肠埃希菌9株、肺炎克雷伯菌7株、鲍曼不动杆菌6株、流感嗜血杆菌5株、铜绿假单胞菌5株、阴沟肠杆菌2株)。

2.2 呼吸道感染单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显示病原菌检测阳性组早产、居住地农村、抗菌药应用频繁、近期家人患呼吸道疾病以及经常外出到公共场所的患儿比例高于病原菌检测阴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呼吸道感染单因素分析[n(%)]

2.3 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以鼻咽部细菌检测是否为阳性为因变量(阳性=1、阴性=2),以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为自变量,对各项计数资料指标进行赋值(早产:否=1、是=2,居住地:农村=1、城市=2;抗菌药应用频繁:否=1、是=2;近期家人患呼吸道疾病:无=1、有=2;经常外出到公共场所:否=1、是=2),建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程,进行回归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早产、居住地农村、抗菌药应用频繁、近期家人患呼吸道疾病、经常外出到公共场所是学龄前儿童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见表2。

表2 Logistic 多因素回归分析

3 讨论

呼吸道感染是常见感染性疾病,近年来在环境污染、空气恶化影响下,发病率呈上升趋势[3]。学龄前儿童因自身呼吸系统功能发育不全,对感染病原菌的抵抗能力差,是主要发病人群[4]。学龄前儿童呼吸道感染危害严重,可累及呼吸系统、免疫系统,影响正常发育,针对性展开防治对于保障患儿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分析学龄前儿童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类型及危险因素,以期为指导临床合理制定防治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本研究125例患儿中78例病原菌检测阳性,共分离出94株病原菌,60株(63.83%)为革兰阳性菌,34株(36.17%)为革兰阴性菌,病原菌类型多种多样,其中以革兰阳性菌居多,甲型链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最为多见,与其他研究者的观点一致[5],充分证实表皮葡萄球菌、甲型链球菌等革兰阳性菌是学龄前儿童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菌[6]。因此,临床中应针对上述病原菌研发抗生素,以减小其造成的不良影响。在选用抗生素时,应结合患儿的致病菌、耐药情况选择相应药物,尽量使用窄谱、单一抗生素,对于可用可不用者应不予使用,保证抗生素应用的合理性,提升临床治疗效果。

本研究对学龄前儿童呼吸道感染进行单因素、Logistic 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早产、居住地农村、抗菌药应用频繁、近期家人患呼吸道疾病、经常外出到公共场所是学龄前儿童呼吸道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3.1 早产早产是学龄前儿童发生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本研究单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均证实早产儿呼吸道感染发生风险高于非早产儿。其主要原因为:早产儿呼吸中枢、呼吸器官均未发育成熟,气管及支气管狭窄,软骨组织柔软而缺少弹性组织的支持,有丰富的黏膜血管,纤毛运动能力却很差,无法有效清除分泌物,大量细菌长时间堆积在呼吸系统中,极容易引发呼吸系统感染[7]。

3.2 居住地居住地决定生活环境及生活习惯,是影响学龄前儿童呼吸道感染的环境因素。本研究中单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证实农村学龄前儿童更容易发生呼吸道感染。其主要原因在于农村居住者往往卫生习惯较差,家庭卫生状况差,为细菌的滋生创造了条件,学龄前儿童长时间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会增加鼻咽部细菌感染风险,引发、加重呼吸道感染。

3.3 抗菌药的应用本研究单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频繁应用抗菌药物会增加呼吸道感染发生风险。正常情况下,合理应用抗菌药物会有助于杀死细菌,预防感染的发生。但是频繁应用抗菌药物,不仅无法提升抗菌效果,而且会使细菌产生耐药性,在一定程度上增强细菌的增殖、分化能力,可侵入呼吸系统,增加细菌感染风险[8]。

3.4 近期家人患呼吸道疾病及经常外出到公共场所呼吸系统疾病为常见传染性疾病,经接触、飞沫传染,若与感染者生活在一起或有频繁、亲密接触就可能引发感染。若近期有家人患呼吸道疾病或经常外出到公共场所,就会增加与病原菌的接触风险[9,10]。

因此,临床中应重点关注早产、居住地为农村、抗菌药应用频繁、近期家人患呼吸道疾病、经常外出到公共场所的学龄前儿童,注意预防呼吸道感染的发生,并尽早为呼吸道感染患儿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其价值在于能够降低呼吸道感染对学龄前儿童造成的不良影响,保证学龄前儿童的生命健康。对此我们提出以下预防措施:①对于早产儿,临床中应通过营养支持、抗菌干预等方式预防早产儿呼吸道感染;②对于居住地为农村的学龄前儿童,应加强卫生宣教,提升儿童及家属的卫生意识,积极预防呼吸道感染;③临床中医生应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避免长时间、频繁应用抗生素,尽量以中药或其他抗菌治疗方法替代抗生素;④尽量减少学龄前儿童与患呼吸道疾病家属的接触,尽量限制学龄前儿童在公共场所中活动,如无法避免接触,应做好防护措施,如预防性应用抗感染药物、戴口罩。

综上所述,学龄前儿童呼吸道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并且呼吸道感染危险因素众多,临床中应注意分析儿童的个体实际情况,针对高危儿童制定防治方案,以降低呼吸道感染造成的危害,最大限度保证患儿的生命健康。

猜你喜欢

居住地鼻咽公共场所
幼儿罕见鼻咽部异物1例
鼻咽癌的鉴别诊断:反复鼻出血VS鼻咽癌
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鉴别早期鼻咽癌与鼻咽良性增生的价值
你熟悉“成长经典”吗
全程优质护理在门诊纤维鼻咽镜检查中的应用
公共场所隐私权保护法律问题研究
鸟类居住地
流动人口参与居住地选举的困境及其实现路径
城市公共场所拥挤踩踏事故的应对
广东:免费WiFi 3年内全省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