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外周血涂片复检提高血常规检测准确性的价值分析

2020-07-02贾瑞玲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20年5期
关键词:血细胞涂片分析仪

贾瑞玲

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在贫血、造血与淋巴组织肿瘤、出血性疾病等及其相关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有着重要价值,并为监测疗效及预后判断等提供直接、客观的检验诊断依据[1],镜检发现中性粒细胞核象变化可为感染性疾病提供重要线索。此外,形态学镜检能够发现临床较常见的引起假性血小板减少的因素,如EDTA 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大血小板等,避免临床对血小板减少性疾病的误诊。随着现代检验技术飞速发展,检验仪器在临床检验工作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血液分析仪的更新与发展一方面提高了血常规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精密性,另外也减轻了检验技术人员的工作强度,大大提高了检验工作的效率,因此检验者在实际工作中过分依赖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而忽视对标本的其他参数以及结果的综合分析,易引起误诊以及漏诊[2]。本研究抽取2016年1~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300例患者的血常规标本,对比分析外周血涂片检查对于全自动血液分析检测的补充价值,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6年1~12月在我院住院接受诊治的3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包含疾病有肝病、肾病、呼吸道疾病、消化道疾病、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等,其中男138例,女162例,年龄3 天~78岁,平均(56.3±6.7)岁。

1.2 方法抽取每日晨前10例住院患者的血常规标本,累计30天,对每日晨前10份进行血常规检测的EDTA-K2 抗凝标本行血细胞分析仪(SYSMEX XN-3000)检测后,对该10例患者的血常规标本在Olympus 光学显微镜下进行外周血涂片镜检,镜下主要观察红细胞形态、血小板数量及形态、中性粒细胞核象变化、淋巴细胞形态、异常细胞及寄生虫(幼稚细胞、浆细胞、原始细胞、淋巴瘤细胞、疟原虫等)。以外周血涂片异常变化标本筛选为目标群体,比对其镜下异常结果与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相应检测参数,分析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结果与镜下结果比对的符合率,以此来评价血细胞分析仪联合外周血涂片检验的价值。

1.3 血涂片判断标准中幼粒及其前期细胞或晚幼粒细胞>2%,异型淋巴细胞>1%,中毒颗粒或空泡变性细胞>10%;RBC 大小和形态:RBC 明显大小不均(同一视野直径大小相差1倍以上),中心淡染区扩大(淡染区大于红细胞直径1/2)的RBC>30%,畸形红细胞>10%,见到有核红细胞;PLT 大小和形态:巨大血小板>15%、血小板聚集;WBC和PLT 数量评估:根据白细胞、血小板与红细胞的比例,判断是否与检测结果相符合;其他异常如发现疟原虫、浆细胞、淋巴瘤细胞[3]。

2 结果

所选300例患者中,114例外周血涂片结果未出现明显异常且与血液分析仪检测参数比对符合率为100%,186例患者外周血细胞计数或形态出现不同程度的异常,对此186例镜下异常结果分别与其相应的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参数进行比对结果如下。

红细胞:186例异常结果中,32例镜下呈现小细胞性不均一性贫血,比对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参数结果,检测结果均呈现MCV<75fl,MCH<26pg/fl,MCHC<320g/L,RDW-CV>15%,与镜下结果相符率100.00%;18例镜下呈现大细胞不均一性贫血,比对血细胞分析仪结果,检测结果均呈现MCV>110fl,RDW-CV>15%,与镜下结果相符率100.00%;12例镜下可见有核红细胞,比对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结果,有核红细胞计数与镜下计数相符率100.00%。见表1。

表1 红细胞检出情况

白细胞:186例异常结果中,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白细胞计数与镜下白细胞计数符合率100.00%;镜下可见中性粒细胞核象变化75例,核左移54例,核右移21例,异型淋巴细胞22例,5例镜下可见原幼细胞,血细胞分析仪均未能检测出。见表2。

表2 白细胞检出情况

血小板:在186例异常结果中,仪器检测153例血小板计数结果与镜下复检结果相符,符合率为82.26%,33例不一致,其中有10例因血小板体积增大导致血细胞分析仪计数血小板假性减低,23例血小板聚集导致血小板假性减低;镜下复检见62例大血小板,血细胞分析仪仅有52例,符合率为83.87%;23例镜下血小板聚集,血细胞分析仪未见血小板聚集。见表3。

表3 血小板检出情况

综合分析血细胞分析仪结果,对红细胞以及白细胞计数与镜下形态学比较相符率高,但血细胞分析仪对于白血病、血小板减少、中性粒细胞核象变化及异型淋巴细胞增高性疾病的诊断只具有一定的提示作用,仍需要对该类检测标本进行外周血涂片复检进一步核实,保证血常规结果的准确性。

3 讨论

随着现代检验技术的不断发展,全自动化血细胞分析仪在临床检验中普遍应用,一方面提高了血常规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精密性,另一方面也大大减轻了临检人员的工作负荷,显著提高日常检测的效率[4]。但是对于原幼细胞、异型淋巴细胞、有核红细胞及血小板聚集现象无法通过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甄别,这就要求检验人员不要过度依赖其检测结果,以免造成部分患者误诊或者漏诊,从而延误疾病诊断以及临床治疗评估。外周血涂片检查通过镜下观察RBC、PLT、WBC 的数量以及形态变化,有效弥补了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的不足,其在贫血的鉴别诊断、感染性疾病的病情评估中也有重要的提示价值[5]。

本研究所选300例患者中186例外周血细胞计数及形态出现不同程度的异常,其中小细胞不均一性贫血占17.20%,大细胞不均一性贫血占9.68%,有核红细胞占6.45%,原幼细胞占2.69%,中性粒细胞核象变化占40.32%(核右移占11.29%,核左移占29.03%),异型淋巴细胞占11.83%,大血小板占33.33%,血小板聚集占12.37%。红细胞的异常结果检测虽然符合率达到100.00%,但有核红细胞需要仪器有检测有核红细胞的通道,并且需要血液分析仪对有核红细胞自动进行校正,否则会影响有核红细胞的准确性,而白细胞计数结果的假性增高。畸形红细胞由于涉及范围太大,没有在此次研究中进行汇总,但在比对中发现血液分析仪不能显示畸形红细胞的数量,必须通过血涂片复检才能检测出来;在白细胞异常结果中,因为血液分析仪检测参数并不能显示杆状核以上阶段的检测结果,只能通过检测报告的散点图或者提示IG 升高分析判断核左移,而不能得到确切检测数据,对于中性粒细胞核象变化(如中毒颗粒、空泡变性、杜勒氏小体、奥氏小体等)无法通过仪器显示出来;在血小板减低的标本检测中,其中62份大血小板标本检测结果提示血小板体积增大,然后在血细胞分析仪上行PLT-F 复检分析,使检测结果符合率提升,但是仍然有10例大血小板假性减低的标本无法通过仪器甄选出来,另外低值血小板的检测对于血细胞分析仪的性能要求比较高,并不是所有仪器都有低值血小板检测功能,而在血小板聚集的假性血小板减低中,只能通过手工血涂片复检得到确切的检测数据。在此次研究中出现5例血液分析结果利用血液细胞形态的识别发现了原幼细胞,从而避免血液病的漏诊以及误诊。影响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小板计数的常见因素,如红细胞体积明显减小,导致部分小红细胞计数入血小板数量当中引起血小板假性数量增高,或者血小板体积明显增大导致部分大血小板计入到红细胞计数中引起血小板数量假性减低,若不进一步行外周血涂片镜检复核,将会误导临床诊断。鉴于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的诸多弊端,需要检验人员对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原理、检测方法全面理解,同时熟练掌握血液细胞形态学镜检技术,在临床检验工作中不要过分依赖血细胞分析仪,应高度重视显微镜下细胞形态的识别,从而保证血液分析检测在临床诊疗中的准确性,避免因血液分析报告导致的误诊和漏诊。

综上所述,联合应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和外周血涂片检测,有助于为临床提供更可靠的检测结果,间接协助临床医生对疾病进行正确诊断及诊疗效果的评估,作为临床检验一线人员,应当充分重视血液形态学复检,工作中注重提高自身形态学识别能力,才能给临床提供更准确的检验信息,从而提高患者的满意率。

猜你喜欢

血细胞涂片分析仪
Sekisui CP3000与STA Compact Max凝血分析仪检测项目比对分析
18例艾滋病合并噬血细胞综合征临床特点分析
Sievers分析仪(苏伊士)
临床检验中血细胞形态学观察与分析
社区管理精神病人全血细胞分析
痰涂片与痰培养在下呼吸道感染诊断中的比较
直肠FH检测剩余液涂片用于评估标本取材质量的探讨
卵巢肿瘤病理诊断中冷冻切片结合细胞学涂片的应用分析
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生全血细胞减少不良反应分析
一种用于深空探测的Chirp变换频谱分析仪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