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德树人背景下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发展需求与精准援助

2020-07-01毛羽

公关世界 2020年12期
关键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毛羽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对于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研究也经历着从“量”到“质”的转变,并逐渐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政策体系。但在实际的教育管理运行中仍存在着偏离学生发展的根本需求、机制过于僵化等不合理问题亟待进一步的优化。因此,在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背景下,必须立足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际成长成才的发展需求,以人才培养为重要目标,创新高校学生资助体系的设计理念,探寻脱贫攻坚下精准化援助新形式,实现时代的资助育人新成效。

关键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发展需求 精准化援助

每个人都有发展的需求,每个人的需求都有不同的层次以及由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的规律。在新时代资助育人体系中,就要始终坚持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以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过程中个体的发展需求为核心要义,以此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发展性援助。

一、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发展需求

(一)心理方面:寻求解压出口

在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关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同时,学生自身因家庭经济困难产生的心理与精神问题也值得去深入关注。他们之中普遍存在矛盾的主观意识,一方面对于财政补贴、助学贷款等资助政策的渴求,以减轻家庭及自身的经济压力,另一方面又会纠结于因得到资助而被“另眼相看”思维窘境。由于经济资源分配不均和贫富差距的现实原因,导致了教育资源不均衡,产生许多上学难,读书难的民生问题。在协调高等教育机会增多与部分家庭经济状况之间的矛盾中,国家相继出台了许多关于助学资助的帮扶政策,积极构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援助体系,来疏解教育公平的问题。教育体制的改革使愈来愈多的“寒门子弟”享受到了公平的高等教育,但是也会有越来越多的学生想要寻求或依赖于资助政策,开始逐渐模糊化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界定标准,坐享国家的教育福利。具体而言,在高校学生援助政策的实施中难免会出现些偏差,也就会出现应助学生没有受到资助,不应受助的学生反而享受到了政策带来的便捷。这样的失误,直接会造成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失衡,加之渴望所关注和受助自卑的矛盾思想,难以使其正视和面对资助的保障,对资助帮扶政策产生误解。简言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精神需求突出表现在政策对其经济资助的认可和主观需要的援助保护。受助主体的主观复杂性表征着资助与援助政策本就不能“一刀切”,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群体的内心需求为立足点,围绕其成长发展的精神愿景,使他们真正体会到个人被纳入帮扶体系范围内的踏实感,被实际政策认同的获得感,在育人層面收获的公平感,才能使他们真正缓解精神上的经济压力与心理负担。

(二)学习方面:获取资源均等化

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和关键点位,不仅是要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求学问题,更要解决他们成才问题。近年来,许多高校围绕着学生资助工作的展开积极探索,将资助与育人相结合,强化援助育人导向。但从全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数量分布来看,许多西部落后地区高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指数偏高,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受到了所处地区的经济条件的影响和限制,同时也会使得欠发达地区的高校发展落后于发达地区的高校发展。学生因家庭贫困仍能坚定意志的刻苦求学,就说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对知识和接受高等教育机会的向往与憧憬,可经济水平上的差别会使得相对贫困地区师资力量不均,教育质量不均,发展就业机会不均等多种问题的产生。我国将教育兴国作为国家建设的基本国策,也应将对教育资源的公平化融入于高校学生援助体系中去。目前,对困难学生的经济保障方面成效显著,但学习方面的发展需求满足却很少涉及。在受教育的各个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自身的思维视野、实践能力、就业技能都相对弱于发达地区的学生,这些差距往往是教育资源的分配和资助容易忽略轻视的。在面对教育资源均等化的诉求中,困难学生的自我实现需求需要通过高等教育来获取知识、增长才干,同时更需求于有更好的师资力量来引导和帮助自己正确的学习、顺利的成长,需要有更加充分的学习条件来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通过更多的学习途径和实践渠道,以扩展自身的行为能力和提高专业技能,为今后的自立自强和自主就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三)生活方面:隐性保障全覆盖

高校学生资助育人是高校教育者将资助手段和措施融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环境中, 确保他们顺利完成学业,实现成长成才愿景的一种客观实践活动。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身份识别中,许多高校为达到公平透明的效果,往往采用的公开的方式直接公布学生家庭信息,同时也暴露出了学生因家庭经济状况受到不平等对待,反而使得他们与普通学生相比学习和生活上更加自卑。根据新时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引导资助工作的动力之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平等内涵指出,人人是生而平等的,学生更不应该因家庭经济的问题而产生高低贵贱、三六九等的区别化对待。相比较高调的阳光济困,全覆盖式的隐性资助更加“润物细无声”的激励困难学生的成长和成才。在生活上,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承受着来自生活的压力与差别化看待,学校若是为了彰显资助育人成效而公开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个人隐私,对他们而言无疑是在“自揭伤疤”。特别是对于自尊心强、好面子和内心较为敏感的困难学生,他们感受到的冲击会使其直接性的排斥资助,对资助育人效果产生消极影响。因此,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生活需求是更加追求资助政策和措施的隐性全覆盖,在生活中给予其精准资助的同时也能维护个人人格,渴望通过由被施予援手的“他助”向独立“自助”方式转变,彰显个体性价值。

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精准援助

(一)树立学生参与的精准化援助理念

所谓精准化援助,就是根据困难学生主体性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为特殊群体中的个体发展提供帮助。一方面,受援助的主体是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而学生的主动参与或者是建言献策必然能够推动精准化援助的实施。困难学生可以依照个人的需要与实际情况,积极参加学校的各项勤工助学活动、课外实践活动 、学术竞赛活动等,复合性和多元化的选择能使他们自觉地紧密联系实际情况,深化自我,在创造个人价值中抓住实现就业的机会,培养个人的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政府、学校和社会各界作为援助的承担主体,更不能忽视了学生受助主体的维度意识。既要以学生的精神和物质需求为核心,听取受援助对象的意见和建议,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学习和生活中存在的困难,给予其及时的教育和引导;又要培育他们在援助中要求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提供更多的“自助”机会,做到“授人予鱼不如授人予渔”,提高援助对象的诚信意识和感恩意识,将援助与育人相统一,为新时代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

(二)加强学校帮扶的精准化援助管理

精准化援助强调的是在援助工作中要以受助学生的需求为主要导向,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有效保障援助效果的价值考究,从而推动教育公平的实现。在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到援助帮扶的过渡转变中,要将立德树人作为援助的核心要义,即从困难学生存在的需求问题出发,围绕援助体系的各个环节,通过教育、帮扶、引导学生成长成才,以达到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首先,健全减免或调整适当的学费,建立健全国家助学贷款、国家助学奖学金、特殊困难补助等校内经济资助体系,并通过以“育人为本”为出发点,突出爱国主义教育与劳动教育相结合的育人效果,拓宽“自助”渠道,根据专业及个人能力增设“三助”岗位、创造社会实践机会。其次,在经济资助的同时,要更注重受助对象的人格化保护,维护学生尊严,帮助其树立信心,增强面对生活的勇气。可以着重发挥基层辅导员的作用和开设心理辅导相关课程,为存在困难的学生提供精神上的关爱与帮助,引导其通过正确的渠道进行自我调整,加大诚信教育和感恩教育的宣傳力度,实现帮扶对象的“心理脱贫”,达到情感援助与鼓励援助并举的育人效果。最后,定期开展关于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际情况的调查研究,建立长效的援助评价体制机制,及时了解帮扶对象的发展心理需求和发展诉求,进行长期的多方面跟踪式援助引导,在每一个环节都应该凸显出学校精准化援助管理的重要性。

(三)巩固国家调控的精准化援助成效

精准化援助作为教育扶贫的重要战略手段,是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助力抓手,也是培养时代新人,实现人才强国的重要基石。因此,在高校持续扩招的新形势下,国家既要不断致力于探索调控精准化援助的新政策和新措施,又要巩固好高校精准化援助建设取得的重大成果。一是国家在建立健全识别标准和评价体系的基础上,结合各地区的实际经济状况的标准,根据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群体的需求变化,及时调整和完善相关政策法规,让每一位应该受到国家资助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都能合法享受到助学福利。二是要树立在全面援助中采取一切有效措施,切实保障困难学生受教育权利的职能意识,协调好教育体系与财政制度,国家政府与企业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在对各项援助手段和措施中进行有机的调整和统筹。三是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背景下,更要巩固好高校学生资助与援助体系改革成果,将扶困与扶智、扶志相结合,将国家资助、学校奖助、社会捐助、学生自助相融合,将无偿资助与有偿资助相适应,将显性资助与隐性资助并举,推动“保障型资助”向“发展型资助”模式转变,确保精准化援助措施落到实处,在由绝对贫困向相对贫困的过渡中,确保援助育人更加科学性、合理性、公平性。

参考文献:

[1]张志勇.新形势下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探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11):84-86.

[2]陈佳璐.新形势下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优化路径探析[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8(11):135-136.

猜你喜欢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高职院校辅导员如何帮扶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现状及应对方式研究
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思想现状及对策研究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职业价值观特征与职业指导研究
浅析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基于实证分析的数据挖掘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精准识别过程中的应用探索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公益服务意识培养研究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主体意识培育和激发模式研究
搭建高校发展性资助平台的实践与思考
浅析新常态下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