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胜利离不开强大科技支撑
2020-07-01闫涛谢腾辉
闫涛 谢腾辉
摘要:2020年春节以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来势汹汹,给社会的生产生活蒙上了一层沉重的阴影。面对疫情,中国没有退缩,举国上下,众志成城抗击疫情。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有医护工作者冒着生命的危险战斗在抗“疫”一线,更有广大的科技工作者在疫情防控期间,针对病毒的特点,一步一步攻坚克难,充分发挥求真务实的专业精神,坚持不懈、埋头苦干,展示了顽强拼搏,无私奉献的优良作风。我们取得抗“疫”战争的胜利,科学家的努力和科学技术的创新至关重要。
关键词:新冠肺炎 疫情 科技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广大科研工作者勇于承担职责使命,敢于“亮剑”,积极打响疫情防控攻坚战,不断在疫情一线和科研攻关上努力拼搏,创造佳绩。2020年3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军事医学研究院、清华大学医学院调研期间强调,防范化解重大疫情和重大突发公共卫生风险,始终是我们须臾不可放松的大事。最终战胜疫情,关键要靠科技。可以说疫情防控逐步实施与最后胜利都需要科技的创新与进步为其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在疫情防控期间,我们应该认识到,科研战线也是生命线,抗“疫”战争的胜利,需要我们对病毒有一个全面而清晰的认识,需要联合全国优势科研院校力量,需要统筹国内外一切合理的科研资源,需要广大的科技工作者不畏艰难,坚定不移、永不放弃地展开科研攻关,从而获得药物研发的成功以及制定长远的有效应对机制。这真正体现了党中央把对疫情防控工作当作头等大事,切实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摆在第一位,鲜明地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是重视科学、追求真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最终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确实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伟大政党。
一、科研战线是抗“疫”一线和人类的生命线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发生以来,广大的科研工作者和医务工作者在党中央的强力部署下,勇挑重任,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不断加强加快科研攻关,努力践行自己的职责使命,努力践行党中央提出的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要求。作为一种新发传染病,我们对新冠肺炎病毒的认识尚处于初步、不成熟的阶段,基于历史传统上的传染病防控措施,目前疫情的发展态势已逐步显示出可控趋势。但是,作为疫情防控关键有效的手段,药物的研发和临床实践还有待科技工作者们的共同努力。广大科研工作者和卫生、医疗工作者在临床救治和药物、疫苗研发、检测技术和产品、病毒病原学和流行病学、动物模型构建等五大主攻方向精准发力,相关部门、领域协同合作,中国的疫情科学防控工作日见成效。
习总书记强调,“人类同疾病较量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学技术,人类战胜大灾大疫离不开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自古以来,人类同各类病毒的种种抗争,历史上所有抗“疫”战争的胜利,无不是依赖着科技的发展与进步。尤其是近代以来,无论是消灭霍乱、流感、还是有效控制鼠疫等对人类生产生活造成巨大危害的传染病,还是抗击非典(SARS)、甲型H1V1流感、埃博拉病毒等重大传染病,医学技术的发展和不断完善功不可没。正是奋战在科研战线上的无数的科技工作者的刻苦钻研和不懈努力,才使得人类得以摆脱病毒的威胁,获得生命的不断重生。
因此,我们需要认清科研战线这条无比重要的生命线。抗“疫”的最终胜利需要各职能部门协调配合、并肩作战,协同攻关、共克艰难;需要各地、各方面专家不断强化科研、积极进行临床合作,及时分享救治经验,尽早拿出务实管用的创新成果;需要广大医务与科技工作者,千方百计提高重症病例救治效果,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依靠科学武器战胜疫情,在药物及医疗装备研发、疫苗研发生产、病毒溯源、病毒传播路径调查、患者康复及群众心理疏导、公共卫生科研攻关、科学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疫情防控科研攻关国际合作等诸多方面打出科学防控、防治组合拳。
二、高校科研单位勇于“亮剑” 全力投入抗“疫”战争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全国各地高校及科研院所结合自身研究专长,勇于“亮剑”,积极打响疫情防控攻坚战。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教育部动员有研究优势的高等院校科研团队,争分夺秒,全力以赴地展开科研工作,“重点从流感病毒载体疫苗、重组蛋白疫苗、核酸疫苗三条技術路线并行推进,协同相关科研院所及相关企业加快开展新冠肺炎疫苗攻关。”高校及科研院所在社会面临大灾大难之际,发挥了高等教育在社会中的科技前沿重要优势。此外,各地高校及科研院所也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快速组织有效力量奔赴疫情防控最前线,助力病毒检测、病患救治等一线医疗工作。
(一)华中科技大学双线作战,倾其全力抗“疫”到底
华中科技大学在疫情防控中助力战斗在防控疫情战役的两条战线,华中科技大学依靠10家附属医院共8900张床位和数万名医护人员全数投入抗“疫”一线,在疫情防控中,既全力支持附属医院战斗在疫情防控救治一线,也积极投身科技攻关一线,发挥学校自身工科医科优势,加大攻关力度,依靠科学武器向疫情宣战。
华中科技大学的同济医学院院长陈建国带领团队积极研发病毒抗体检测试剂盒,以弥补核酸检测不够精确的问题,并积极带领有关团队全力研究中草药的有效成分和中药治病的原理,在坚持规范化及有效化的前提下,努力将其推广到临床实践中去。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数控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陈吉红教授的团队利用红外测温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研发了可以0.3秒迅速测温的发热检测装备。与此同时,电信学院等学院也积极组建各类科研团队,助力疫情防控工作。目前,华中科技大学34个科研单位已参与疫情防控攻关项目,学校正加大力度全面展开科研攻关。
(二)天津大学诠释家国情怀,为抗“疫”贡献天大力量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天津大学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依托学校优势学科力量迅速展开科研攻关,无数的“天大人”积极投入到抗“疫”当中。
天津大学医学工程与转化医学研究院与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中电云脑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充分发挥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试点工程天津“云脑”中心自身的大数据平台及计算技术优势,在疫情态势分析、疫情预警以及针对疫情的远程诊疗方案上取得了积极成果;天津大学精仪学院科研团队针对疫情中“受感染人群分散度高”“集中检测较困难”等特点,联合企业成功研发出了新冠肺炎疑似病例检测系统。该系统功能强大、外型精致小巧便于携带,且该系统可以联网将检测数据上传至各级疫情防控机构的云平台,为疫情防控的全方位、智能化的管控提供了条件;天津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黄金海教授和叶升教授团队瞄准临床实践所需,制定了病毒、抗体快速诊断以及生物防治制剂的研发方案,该团队积极攻关,迅速制备获得了新冠病毒高纯度蛋白,并与北京华科泰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联合、成功研发了新型冠状病毒检测试剂盒,新型检测试剂盒可以在15分钟内检测出是否为新型冠状病毒,极大地缩短了检测时间。
三、科学技术的创新与进步全面支撑疫情科学防控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科学技术的创新与进步是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巨大动力,科技的本质就是探寻事物之间的联系、事物发展的规律性,并将其运用到实践中去。新型冠状病毒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一种全新的病毒,只有尽快地揭示出病毒的产生、作用原理及变异规律、摸清楚病毒的传播传染途径,才能科学有效地进行疾病预防、诊治排查、疫苗研发、药物研发以及合理的政策安排等工作。因此,要想取得疫情防控攻坚战的最终胜利,必须要加快病毒特性研究、坚持中西医结合;必须要加强跨学科合作、多种科学领域协同创新;必须要加快推进多种技术路线的药物研发;必须要充分调动一切国内外优势科研力量,从疫苗研发,疫苗产业化管理以及制度层面全面展开疫情防控工作。
2020年3月16日,由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陈薇院士领衔的科研团队成功研制出了重组新冠疫苗,并且获批启动展开临床试验。陈薇院士领衔的科研团队自抵达武汉以来,就迅速集中力量投入到抗“疫”战斗中,马不停蹄的开展疫苗研制方面的科研攻关,如今已取得重大成效。疫苗对于疫情防控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疫苗就是终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最有力的科技武器”。我们应该看到已经取得的战果,充满信心、坚定必胜的信念,不到最后的胜利决不放弃。同时,疫情防治的积极成果需要巩固,后续的防控工作更要科学实施,因此,科研技術攻关仍需加强加快,对疫情形势进行科学化、具体化分析,从而采取针对性、精细化的防治措施。
对抗传染病,更重要的是防患于未然。加大卫生健康领域的科技投入是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重要措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公共卫生安全是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需要各国携手应对。”当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已经开始在全球蔓延,病毒没有国界,科技也没有国界,在人类的生命安全遭受威胁时,疫情防控的科技支撑,需要加强世界各国科研组织的沟通交流,需要各国科研人员紧密合作,共享科研数据和信息、共同研究提出应对策略,需要国际社会通力合作,为推动疫情科学防控、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智慧和力量。
四、结语
与新型冠状肺炎病毒的抗争,是人类抗“疫”战争史上的又一次重大“战役”,也是人类生存发展史上面临的一项重大挑战。面对疫情,我们举国上下,万众一心,众志成诚。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科技工作者的顽强拼搏下、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取得了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抗“疫”成果,成功地将疫情遏制在可控范围,随着重组新冠疫苗的研制成功并启动临床试验,疫情防控战的最后一攻已然打响。我们说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同样,它也是疫情防控的第一战力。科学技术的运用是我们同疫情战斗最强有力的武器,有效利用我们定能无坚不摧、战无不胜。
参考文献:
[1]本报评论员. 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强大科技支撑[N]. 人民日报,2020-03-04(001).
[2].习近平在北京考察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关工作时强调 协同推进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关 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科技支撑[J].旗帜,2020(03):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