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思想现状及对策研究
2016-12-21李欣妤
李欣妤
摘 要:本文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思想现状为出发点,发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现存问题,并由此提出确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高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思想现状
随着我国产业化转型的不断深化,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也与日俱增,职业教育的被重视程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近几年国家逐步加大了对高职教育的经费投入,高职院校的学生数量也逐年增长,随之而来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人数也在不断攀高。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将“做好高校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工作,确保他们顺利完成学业”应放在助学工作的首要位置。因此如何做好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便成为了大众关注的焦点。
一、高职院校贫困生的思想特征
1.多重压力导致的心理亚健康问题
由于受家庭经济状况和外界环境的影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为心理问题的多发群体。大多数困难学生都存在或多或少的心理问题。有的产生自卑心理、冷漠情绪,严重的甚至不和他人交流或者对集体生活产生厌倦,有的性格孤僻、愤世嫉俗。目前高职院校对困难生的心理辅导大多停留在个体咨询阶段。
2.自强自立意识薄弱导致的道德缺失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一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道德文化受到社会上各种不健康的观念和思想的冲击已然演变成了以金钱为首要目标的亚文化。导致高校部分困难学生的思想、价值、人生观出现偏差。一部分学生还产生了“等、靠、要”的错误认知。在勤工助学岗位上挑三拣四,工资低一点的工作不愿意去,累一点、脏一点的活不愿意干。为了得到学校、企业的资助,被动的参加志愿者服务。在消极的等、靠、要行为背后,还隐藏着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诚信危机。有些学生为了参评相关资助项目,或为了获得更高的资助金额,在申报时弄虚作假,这种把利益放在首要位置不讲诚信的行为越来越多。
3.经济能力的限制导致的理想信念迷茫
大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表现出乐观上进、积极进取的优良品质。他们普遍希望通过高校丰富的教学资源来充实自己的人生,提升自己的价值,改变自己的命运。但由于受家庭经济状况的限制,使得他们不能过多的参加学校举办的各种课外活动,压抑了自己的潜能。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在语言表达能力、社会交际能力、抗压能力等方面开始跟其他同学产生一定差距,内心感到苦闷,情绪低迷,对自己就业前景感到一片迷茫。
二、高职院校贫困生政治教育解决对策
1.加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群体的心理辅导
首先,建立贫困生心理援助体系,提升学生心理辅导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特别要注重辅导员和班主任的心理咨询的培训,确保他们掌握心理咨询的相关知识,能够开展有效的心理咨询工作。其次,高校应开设正规的贫困生心理咨询课程和讲座,还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班级和团组织活动。帮助学生分析自己现存的问题,鼓励他们树立自强不息的人生态度;增强他们的心理调适能力,鼓励克服自卑心理。用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面对自己的工作和生活。
2.积极开展励志教育增强高校贫困生的自助能力
不管是资助金还是奖学金都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贫困学生,要真正意义上的解决问题必须要从贫困生自身出发。首先,要鼓励学生积极面对困难,树立正确的人身观和价值观。通过认真努力学习,积极申报国家、社会及学校设立的资助金和奖学金来缓解自己的经济压力。其次,发挥朋辈的力量,加强优秀学生的事迹宣传力度。好的事迹的宣传,可以帮助学生树立好的学习榜样,能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及生活激情。再次,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勤工助学活动,提高自立自强意识。坚持“授人予鱼不如授人于渔”的资助理念,鼓励学生在不影响学习的前提下参加校内外的勤工助学活动,在赚取生活费的同时提高自身的社会适应能力,增强自立意识。最后,饮水思源,加强感恩教育。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校及社会团体组织的公益活动,尽自己所能,从点滴做起,关爱身边的人。用实际行动来回报家人、回报社会。
3.加强对贫困学生的就业指导
首先,高校应引导贫困学生进行正确的自我定位和自我评估,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合理的规划。其次,积极响应国家优惠政策,鼓励贫困生到西部或基层就业。再次,帮助贫困生树立“先求生存、再谋发展”的择业观。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通过先就业,积累一定的工作经验以后,再进行择业或创业。最后,对于一些就业压力过大和就业困难的贫困生进行单独辅导,帮助他们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挑战。
总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不仅仅是保证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更应该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态度,努力拼搏,回报社会,才能从根本上实现经济和心理双脱困。
参考文献:
[1]李薇“.助困”与“育人”相结合的高校学生资助体系构[J].科学导报,2014.
[2]秦自洁.探析大学贫困生的心理问题及干预对策[J].商情,2011,(2).
(作者单位:东莞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