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主体意识培育和激发模式研究

2016-09-27杨峰

求知导刊 2016年20期
关键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主体意识激发

杨峰

摘 要:本文在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主体意识教育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要做到优化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注重物质帮扶与精神育人并举;强化主体意识教育的实践环节,拓宽育人途径;关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健康,引导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会健康良好的自我调试方式,从而培育和激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主体意识,引导和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关键词: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主体意识;培育;激发

随着经济体制和高校体制的改革不断深入,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作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群体进入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视线。由于经济上承受着别人所没有的压力和负担,造成很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为“双困生”,甚至“多困生”。目前各校已建立起奖、贷、助、补、减的帮扶体系,从经济上为他们提供一定的扶助。但是,新形势要求更加关注学生的主体意识,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主体意识培育更应受到重视。

一、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主体意识培育现状分析

1.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主体意识教育思路初步形成

在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通过锻炼提高自身的修养素质,做到自尊自信,自立自强,从而改变这种状态。

2.助困与育人结合方面还有所欠缺

目前,国内高校普遍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开展了大量帮扶工作,核心是构建“奖、贷、助、补、减”多元化资助体系,但与物质帮扶相匹配的思想道德教育却还有所欠缺。应该适时开展诸如责任心教育、吃苦耐劳教育、诚实守信教育和自立自强教育等活动,并形成针对性的教育体系。

3.现代技术性方法运用较少

在当今信息社会,现代信息技术在社会各领域都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然而,当下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却与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脱节。在网络运用方面,有些教师不熟悉网络管理方法,不能运用现代网络技术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

二、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主体意识教育问题成因分析

1.地区间教育水平差距

经济状况的好坏对于当地的教育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经济发展快的地区教育质量和规模比起经济发展慢的地区高出许多。同时,为了“跳出农门”,改变生活状态,追求更好的生活发展环境,农村的应试教育情况也更为严重,许多地方音乐、美术等基础教育课程都没能按照教育计划组织实施,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素质教育环节发生很大脱节。

2.社会文化中不良因素影响

当前我国市场经济改革不断深入,伴随而来的是出现了一些负面的亚文化,加剧了社会的不和谐因素,当这种功利意识与残酷的现实交织在一起,容易引起一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上的失衡。

3.认知的惯性思维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种观念导致很多教育工作者产生误解,以为所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道德和社会适应能力上要比一般学生有更大的优势。这使得高校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帮扶工作只停留在物质生活上,而忽视了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精神帮扶。

三、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主体意识培育和激发途径

1.树立平等观念

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往往把教育者奉为权威,把受教育者视作被动改造的消极的客体,存在着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地位的不平等现象。在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强调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思想政治教育要和谐共进。这些首先要求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具有平等地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内心更希望被平等对待,他们渴望与其他人有着相同的待遇。

2.营造扶贫助困的校园良好氛围

高校是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和谐价值体系教育的主要阵地。高校应当大力弘扬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道德规范,在校园营造扶贫助困的良好氛围。通过发动各级党团、工会、学生会等校园组织举办各种形式的爱心活动、帮困助学活动,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校园中感受到老师和同学们无处不在的关心、关怀和关爱,体会到社会的温暖。尤其要注意在营造良好氛围的同时,要格外关怀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内心情感,保护其人格独立和尊严,以免适得其反。

3.强化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主体意识教育的实践环节

社会实践活动是对学生进行基本路线教育、国情教育、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学生更好地理论联系实际,提前适应社会的重要方式。高校要重视对贫困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拓宽教育实践渠道,精心设计实践环节,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联系实际,并形成行为的外化,以期提高其更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抗压能力。

4.加大勤工助学覆盖面,注重物质帮扶与精神育人并举

勤工俭学活动具有资助贫困学生和实践育人的双重作用。新时期高校勤工助学的要求、内涵与功能都已发生了新的变化。勤工助学的内涵是促进学生通过有偿的实践活动,与教育紧密结合,既锻炼了学生吃苦耐劳、勤俭朴素的精神和各种实践技能,又能通过经济补偿来改善学生的生活条件,可谓一举两得。勤工助学不仅是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问题的重要途径,也是在大学生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式,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应不断加强思想教育和勤工助学活动的正确宣传,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充分了解参与勤工助学活动对自己成长、成才的重要作用,引导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学习与勤工助学两者之间的关系,形成“以工助学、以学助工”的良好局面。

5.关注心理健康,引导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会自我调适

很多人认为“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认为经济困难学生较同龄人往往会具有更坚忍不拔的意志和自强不息的精神。殊不知,在现实生活中,家庭经济困难的状况往往会给学生带来物质、精神两方面的压力,对其身心健康带来巨大冲击。因此,在充分了解贫困学生心理生理健康状况的基础上,通过举办心理健康讲座,开设心理健康课程等各式活动,以保证困难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就显得尤为重要。同时开展“求知、做人”等主题教育活动,就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贷款诚信教育等方面开展研讨,在学生中强化自强自立意识教育,切实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学习、生活、心理、就业等方面的问题,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够自觉地调节自己的思想和行为状态,按照自己的奋斗目标不断前进,顺利完成学业,自我完善,从而实现身心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张耀灿,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顾海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导论[M].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3]王昌松.高校贫困生工作[M].济南: 泰山出版社,2010.

[4]戴诗雨.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D].重庆:西南政法大学,2009.

[5]陈永丽.试论高校在应对贫困大学生四个基本问题中的“主体性”角色[J].科技信息,2010, (20):54-55.

猜你喜欢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主体意识激发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职业价值观特征与职业指导研究
浅析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基于实证分析的数据挖掘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精准识别过程中的应用探索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公益服务意识培养研究
思想品德教学中对学生主体意识的挖掘
激发中职学校旅游酒店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初探
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方法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从《沧浪诗话》看严羽文论中主体意识自觉性
积极课堂气氛的营造与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