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区口腔科门诊交叉感染危险因素调查与预防措施

2020-06-28李香君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0年11期
关键词:交叉感染口腔科器械

李香君

口腔类疾病发病率高,已成为公共卫生问题[1-2]。患者在诊治前后一般无“感染5项”、乙肝、丙肝等检查,其可能是某些传染病的携带者或者处于传染病的前驱阶段,存在交叉感染的隐患[3]。口腔科门诊的交叉感染可通过血液、唾液或气溶胶、被分泌物污染的器械传播[4-5]。为了降低交叉感染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就医安全,本研究分析社区口腔科门诊交叉感染危险因素,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6月于我社区口腔科就诊的1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男48例,女42例;年龄14~76岁,平均(36.9±5.2)岁。其中有90例发生交叉感染事件。

1.2 研究方法 采用描述性研究,对患者各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内容包括患者姓名、年龄、性别、是否合并糖尿病、是否使用一次性器械、器械消毒情况和医护人员操作是否符合规范、医护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手术室空气和环境情况、是否应用抗生素。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的χ2检验。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交叉感染的影响因素。检验水准α=0.05。

2 结 果

2.1 社区口腔科交叉感染的单因素分析 单因素分析显示,是否合并糖尿病、是否使用一次性器械、器械消毒情况、操作是否规范、医护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手术室空气和环境情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性别、年龄、是否应用抗生素预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l。

表1 社区口腔科交叉感染的单因素分析(例)

2.2 社区口腔门诊交叉感染危险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糖尿病、未使用一次性器械、器械消毒情况差、操作不规范、医护人员自我防护意识差、空气质量差、环境差是社区口腔科门诊交叉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见表2。

表2 社区口腔门诊交叉感染危险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 论

研究表明,有80%的口腔科医师的指甲下可发现血迹,这些血迹有携带细菌病毒的可能,医师可能将这些细菌病毒传染给下一位患者[6-7]。口腔的温度和湿度非常适合细菌及病毒的生长,极大地增加了感染的概率。口腔科的传染途径包括空气与环境以及医护人员衣帽[8]。本研究发现,合并糖尿病会增加患者交叉感染的概率,这是由于患者血液处于高糖环境,给病原微生物提供了丰富的营养物质,更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繁殖。糖尿病患者机体免疫力较正常人低,更难清除病原微生物,所以对于合并糖尿病的患者,更应提高警惕,严格控制感染[9]。

口腔器械有可能接触到传染性疾病,如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患者的唾液、血液,经由血液传播;肺结核可经由唾液传播[10-11]。手机停止运行时呈现负压状态,可吸入患者的血液、唾液,形成污染源,重复使用会将病原微生物传播给其他患者[12],建议使用一次性器械。对于非一次性器械,应根据相关规定严格消毒灭菌,使用前检查灭菌情况,尤其是既经常使用又容易受污染的器械。有研究表明,医师不规范操作会增加患者交叉感染的概率[13-14],护理人员有责任提醒医师规范操作,戴口罩、帽子、手套及护目镜。

研究结果表明,诊疗室空气和环境污染是交叉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这是因为手机的高速旋转、切割和超声波洁齿可能将大量致病微生物以气溶胶和液滴的形式进入空气,造成空气和环境污染[15]。气溶胶直径大多<5 μm,其颗粒悬浮在空气中,可进入支气管,甚至到达肺部,导致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据报道[16],部分口腔科诊所的空气质量合格率仅为61.4%。因此,口腔科门诊的诊疗室要宽敞、通风,除了每天紫外空气消毒外,治疗台和地面要有效消毒。医师护士相互合作,相互提醒,在做好消毒工作的同时,提醒医师操作规范,做好预防和控制社区口腔科门诊交叉感染的工作。

猜你喜欢

交叉感染口腔科器械
无缝隙管理在手术室术后器械转运中的应用效果
口腔科根管治疗术中的四手操作护理配合分析
幼儿园自制体育器械的开发与运用
门诊口腔科消毒效果与有效干预措施分析
折痕
锥形束CT在口腔科的临床应用价值
探讨优质护理在缓解口腔科恐惧患者不良情绪的临床效果
健身器械
小儿会阴烧伤护理中食物保鲜袋接尿的应用价值评价
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过程中肝炎病毒交叉感染的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