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过程中肝炎病毒交叉感染的预防
2014-10-27樊烨朱学农万立新匡树根
樊烨+朱学农+万立新+匡树根
【摘 要】 目的:分析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过程中肝炎病毒交叉感染的高危因素,探讨感染防控方法。方法:选取血液透析患者350例,透析后按照有无感染肝炎病毒分为肝炎组(97例)和正常组(253例),将肝炎组再次分为输血组(58例)和非输血组(39例),分析输血对病毒性肝炎感染的影响。结果:2007年~2012年病毒性肝炎感染率逐年增高,其中2012年的HBV阳性率、HCV阳性率及HBV+HCV阳性率显著较低(P<0.05);正常组输血次数、输血量显著低于肝炎组(P<0.05)。结论:输血、与肝炎患者亲密接触均是造成血液透析患者院内交叉感染的高危因素,应当将HBV、HCV阳性患者进行隔离,严格消毒透析设备。
【关键词】 尿毒症;血液透析;肝炎病毒;交叉感染
【中图分类号】R373.2+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4)18-0067-02
In patients with uremia hemodialysis hepatitis virus infecti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in the process of clinical research
FAN Ye ZHU Xue-nong WAN Li-xin KUANG Shu-gen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xiushui Country,Jiangxi Province,Xiushui 3224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sis the risk factors of hepatitis virus cross infection of uremia patients with hemodialysis, discussed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lable methods.Methods 350 cases with hemodialysis for nearly six years, all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hepatitis group(97 cases)and control group(253 cases)according to whether the infection of hepatitis viral, hepatitis divided into blood transfusion group(58 cases)and the unblooded-transfusion group(39 cases).Results Viral hepatitis infection rate reduced from 2007 to 2012,HVB positive rate, rate of positive of HCV and HBV and HCV positive rate of 2012s was significantly lower(P<0.05,P<0.01);Blood transfusion, blood transfusion amount is lower than control group hepatitis group(P<0.05).Conclusion Blood transfusion, close contact with hepatitis patient that caused for highly risk factors of cross infection in patients who with hemodialysis, HBV, HCV positive patients should be isolated, strict disinfection dialysis equipment.
Keywords:uremia;hemodialysis;hepatitis virus;cross-infection
HBV、HCV院内感染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不仅影响尿毒症患者的生存率、生活质量和肾移植术后存活率,甚至还可危及患者的生命,所以严格控制院内交叉感染,切断感染途径是保证血液透析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1-3]。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血透病人肝炎感染率,将会带来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减轻病人的经济负担。本文对350例血液透析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血液透析过程中造成肝炎病毒交叉感染的高危因素,探讨有效的防控方法。详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于我院进行血液透析患者350例相关资料,全部患者透析前接受肝功能监测,结果正常者入组。其中男238例,女112例,年龄19~82岁,平均年龄(42.5±9.3)岁。其中慢性肾衰竭267例,急性肾衰竭83例。透析时间1~120个月,每周透析4~12h,输血次数0~63次。透析10个月后对患者再次进行肝功能检测,按照结果分为肝炎组(67例)和正常组(253例)。肝炎组97例患者按照是否有输血史分为:输血组(58例)和非输血组(39例)。
1.2 观察指标采用ELISA法检测 血清乙肝五项免疫标志物分别为:HbsAg、HBsAb、HBcAB、HBeAg、HBeAb,丙肝抗-HCV检测,丙肝PCR检测。乙型肝炎以乙肝五项免疫标志物模式中全阴性和单独HBsAb阳性以外的全部模式均为乙肝病毒感染。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以抗-HCV阳性,同时HCV-RNA阳性确定为丙肝感染。
1.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5.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液透析患者病毒性肝炎感染情况 感染肝炎67例,占27.7%;HBV阳性72例,占20.6%;HCV阳性11例,占3.1%;HBV+HCV阳性14例,占4.0%。从2007年起至2012年,病毒性肝炎的感染率呈现逐年上升状态,其中2012年HBV阳性率、HCV阳性率、HBV+HCV阳性率与其它年份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输血对病毒性肝炎感染的影响正常组输血次、输血量数显著低于肝炎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亲密接触史对比两组患者与肝炎患者亲密接触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3。
3 讨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是尿毒症患者生存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由于种种原因存在,在血液透析过程中往往容易造成肝炎病毒的院内感染[3,4,6]。临床上病毒性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是常见的传染病,部分患者可发展至肝硬化、肝癌,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有研究报道,透析患者肝炎病毒感染率远远高于普通人群,已成为主要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了患者的长期存活率、生活质量。因此,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肝炎病毒感染的防治应该引起医务工作者的高度重视。血透患者感染肝炎病毒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①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免疫功能低下,经常与血液接触,故而易感染肝炎病毒。②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透前严格的饮食控制,往往伴有严重营养不良、贫血、低蛋白血症等,需反复多次输血及其他血制品,而输血是引起血透患者肝炎病毒感染的重要原因。③医源性因素如内瘘穿刺、深静脉置管及机器的消毒等。④透析器的复用。⑤透析时间长短与透析频率[5,7]。本资料显示,我院350例患者在接受血液透析后,67例感染病毒性肝炎,感染率为27.7%。其中,HBV感染72例,感染率20.6%;HCV感染11例,感染率3.1%;HBV+HCV感染14例,感染率4.0%。由此可见,血液透析患者的病毒性肝炎阳性率仍占有一定的比例,符合国外报道的3%~57%[8]。为有效防控血液透析患者在院内交叉感染病毒性肝炎,我院参考美国CDC建议,对血液透析患者进行严格的血清学监测,规定已感染患者隔离透析,使用固定的透析物品。透析中心的物品,如透析管路、透析器、压力传感器等均一次性使用;床单、血压机、剪、钳、听诊器等器械于治疗前后均进行全面的消毒灭菌,每次使用后,进行统一消毒处理[9,10]。严格的病例筛查,彻底的器械消毒均能够有效降低病毒性肝炎的感染率。
血液透析患者的HBV、HCV感染与输血密切相关,也可能在血液透析中经血透循环、血透过程中相互交叉感染,或患者与患者之间相互传播[11,12]。调查67例病毒性感染者发现正常组患者输血次数仅为(3.32±1.67)次,而肝炎组患者的输血次数显著高于正常组,其中HBV组输血(7.65±3.34)次;HCV组输血(14.8±5.86)次;HBV+HCV组输血(18.9±4.55)次。其次,正常组与肝炎组患者的输血量之间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正常组、HBV阳性、HCV阳性、HBV+HCV阳性患者的输血量逐渐增多,分别为(612.3±96.1)ml、(1527.3±100.2)ml、(2697.4±141.0)ml、(3738.7±135.7)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输血次数、输血量均是血液透析患者病毒性肝炎感染的高危因素。应当对尽可能的应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纠正患者贫血,减少输血次数和输血量,避免输入未能接受HBV-Ab、GBV-C检查的血液、血制品等,降低患者感染几率。研究结果还表明,血液透析患者的病毒性肝炎感染和患者与肝炎人群的亲密接触有直接关系。我院对透析后感染肝炎的患者进行划分,其中非输血组患者39例,接近85%的患者与肝炎人群有亲密接触史。
综上所述,输血、与肝炎患者亲密接触均是造成血液透析患者院内交叉感染的高危因素,应当将HBV阳性、HCV阳性患者进行隔离,严格消毒透析设备,尽量减少患者输血次数和输血量,对血源进行HBV、HCV筛查。
参考文献
[1]盛晓华,汪年松.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感染丙型病毒性肝炎的传播途径[J].中国血液净化,2009,8(11):590-592.
[2]刘强,姚丽.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病毒性肝炎感染分析[J].中国血液净化,2012,11(8):417-419.
[3]兰林红.血液透析患者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原因分析[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07,7(1):39-41.
[4]冯菊红.输血感染相关性疾病的风险与预防[J].中国医药导报,2007,4(29):132-133.
[5]杨慧芳,俞建芬.血液透析患者乙肝丙肝感染现状分析与护理体会[J].实用医学杂志,2008,24(11):2002-2003.
[6]曹建萍.血液透析中肝炎病毒感染的防护对策[J].家庭护理,2007,11(5):40-41.
[7]何强,康志敏.实施感染防治措施对血液透析乙肝与丙肝病毒感染控制的效果观察[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0,7(4):49-52.
[8]Fabrizi F,Martin P.GBV-C/HGV infection in end-stage renal disease[J]. JNephrol,1999,12(3):131-139.
[9]吕作芝,王彬乌.血液透析患者病毒性肝炎检测结果的分析[J].职业与健康,2009,25(24):2854-2855.
[10]徐晓英,刘付.15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发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研究[J].当代医学,2010,17(20):21-22.
[11]曹娅丽,王世相.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预防和预后观察[J].中国血液净化,2006,5(5):430-432.
[12]陈桂华.血液透析患者发生相关感染的原因分析与护理[J].当代护士,2010,18(6):64-65.
(收稿日期:2014.07.08)
2 结果
2.1 血液透析患者病毒性肝炎感染情况 感染肝炎67例,占27.7%;HBV阳性72例,占20.6%;HCV阳性11例,占3.1%;HBV+HCV阳性14例,占4.0%。从2007年起至2012年,病毒性肝炎的感染率呈现逐年上升状态,其中2012年HBV阳性率、HCV阳性率、HBV+HCV阳性率与其它年份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输血对病毒性肝炎感染的影响正常组输血次、输血量数显著低于肝炎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亲密接触史对比两组患者与肝炎患者亲密接触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3。
3 讨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是尿毒症患者生存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由于种种原因存在,在血液透析过程中往往容易造成肝炎病毒的院内感染[3,4,6]。临床上病毒性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是常见的传染病,部分患者可发展至肝硬化、肝癌,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有研究报道,透析患者肝炎病毒感染率远远高于普通人群,已成为主要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了患者的长期存活率、生活质量。因此,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肝炎病毒感染的防治应该引起医务工作者的高度重视。血透患者感染肝炎病毒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①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免疫功能低下,经常与血液接触,故而易感染肝炎病毒。②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透前严格的饮食控制,往往伴有严重营养不良、贫血、低蛋白血症等,需反复多次输血及其他血制品,而输血是引起血透患者肝炎病毒感染的重要原因。③医源性因素如内瘘穿刺、深静脉置管及机器的消毒等。④透析器的复用。⑤透析时间长短与透析频率[5,7]。本资料显示,我院350例患者在接受血液透析后,67例感染病毒性肝炎,感染率为27.7%。其中,HBV感染72例,感染率20.6%;HCV感染11例,感染率3.1%;HBV+HCV感染14例,感染率4.0%。由此可见,血液透析患者的病毒性肝炎阳性率仍占有一定的比例,符合国外报道的3%~57%[8]。为有效防控血液透析患者在院内交叉感染病毒性肝炎,我院参考美国CDC建议,对血液透析患者进行严格的血清学监测,规定已感染患者隔离透析,使用固定的透析物品。透析中心的物品,如透析管路、透析器、压力传感器等均一次性使用;床单、血压机、剪、钳、听诊器等器械于治疗前后均进行全面的消毒灭菌,每次使用后,进行统一消毒处理[9,10]。严格的病例筛查,彻底的器械消毒均能够有效降低病毒性肝炎的感染率。
血液透析患者的HBV、HCV感染与输血密切相关,也可能在血液透析中经血透循环、血透过程中相互交叉感染,或患者与患者之间相互传播[11,12]。调查67例病毒性感染者发现正常组患者输血次数仅为(3.32±1.67)次,而肝炎组患者的输血次数显著高于正常组,其中HBV组输血(7.65±3.34)次;HCV组输血(14.8±5.86)次;HBV+HCV组输血(18.9±4.55)次。其次,正常组与肝炎组患者的输血量之间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正常组、HBV阳性、HCV阳性、HBV+HCV阳性患者的输血量逐渐增多,分别为(612.3±96.1)ml、(1527.3±100.2)ml、(2697.4±141.0)ml、(3738.7±135.7)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输血次数、输血量均是血液透析患者病毒性肝炎感染的高危因素。应当对尽可能的应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纠正患者贫血,减少输血次数和输血量,避免输入未能接受HBV-Ab、GBV-C检查的血液、血制品等,降低患者感染几率。研究结果还表明,血液透析患者的病毒性肝炎感染和患者与肝炎人群的亲密接触有直接关系。我院对透析后感染肝炎的患者进行划分,其中非输血组患者39例,接近85%的患者与肝炎人群有亲密接触史。
综上所述,输血、与肝炎患者亲密接触均是造成血液透析患者院内交叉感染的高危因素,应当将HBV阳性、HCV阳性患者进行隔离,严格消毒透析设备,尽量减少患者输血次数和输血量,对血源进行HBV、HCV筛查。
参考文献
[1]盛晓华,汪年松.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感染丙型病毒性肝炎的传播途径[J].中国血液净化,2009,8(11):590-592.
[2]刘强,姚丽.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病毒性肝炎感染分析[J].中国血液净化,2012,11(8):417-419.
[3]兰林红.血液透析患者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原因分析[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07,7(1):39-41.
[4]冯菊红.输血感染相关性疾病的风险与预防[J].中国医药导报,2007,4(29):132-133.
[5]杨慧芳,俞建芬.血液透析患者乙肝丙肝感染现状分析与护理体会[J].实用医学杂志,2008,24(11):2002-2003.
[6]曹建萍.血液透析中肝炎病毒感染的防护对策[J].家庭护理,2007,11(5):40-41.
[7]何强,康志敏.实施感染防治措施对血液透析乙肝与丙肝病毒感染控制的效果观察[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0,7(4):49-52.
[8]Fabrizi F,Martin P.GBV-C/HGV infection in end-stage renal disease[J]. JNephrol,1999,12(3):131-139.
[9]吕作芝,王彬乌.血液透析患者病毒性肝炎检测结果的分析[J].职业与健康,2009,25(24):2854-2855.
[10]徐晓英,刘付.15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发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研究[J].当代医学,2010,17(20):21-22.
[11]曹娅丽,王世相.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预防和预后观察[J].中国血液净化,2006,5(5):430-432.
[12]陈桂华.血液透析患者发生相关感染的原因分析与护理[J].当代护士,2010,18(6):64-65.
(收稿日期:2014.07.08)
2 结果
2.1 血液透析患者病毒性肝炎感染情况 感染肝炎67例,占27.7%;HBV阳性72例,占20.6%;HCV阳性11例,占3.1%;HBV+HCV阳性14例,占4.0%。从2007年起至2012年,病毒性肝炎的感染率呈现逐年上升状态,其中2012年HBV阳性率、HCV阳性率、HBV+HCV阳性率与其它年份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输血对病毒性肝炎感染的影响正常组输血次、输血量数显著低于肝炎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亲密接触史对比两组患者与肝炎患者亲密接触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3。
3 讨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是尿毒症患者生存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由于种种原因存在,在血液透析过程中往往容易造成肝炎病毒的院内感染[3,4,6]。临床上病毒性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是常见的传染病,部分患者可发展至肝硬化、肝癌,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有研究报道,透析患者肝炎病毒感染率远远高于普通人群,已成为主要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了患者的长期存活率、生活质量。因此,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肝炎病毒感染的防治应该引起医务工作者的高度重视。血透患者感染肝炎病毒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①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免疫功能低下,经常与血液接触,故而易感染肝炎病毒。②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透前严格的饮食控制,往往伴有严重营养不良、贫血、低蛋白血症等,需反复多次输血及其他血制品,而输血是引起血透患者肝炎病毒感染的重要原因。③医源性因素如内瘘穿刺、深静脉置管及机器的消毒等。④透析器的复用。⑤透析时间长短与透析频率[5,7]。本资料显示,我院350例患者在接受血液透析后,67例感染病毒性肝炎,感染率为27.7%。其中,HBV感染72例,感染率20.6%;HCV感染11例,感染率3.1%;HBV+HCV感染14例,感染率4.0%。由此可见,血液透析患者的病毒性肝炎阳性率仍占有一定的比例,符合国外报道的3%~57%[8]。为有效防控血液透析患者在院内交叉感染病毒性肝炎,我院参考美国CDC建议,对血液透析患者进行严格的血清学监测,规定已感染患者隔离透析,使用固定的透析物品。透析中心的物品,如透析管路、透析器、压力传感器等均一次性使用;床单、血压机、剪、钳、听诊器等器械于治疗前后均进行全面的消毒灭菌,每次使用后,进行统一消毒处理[9,10]。严格的病例筛查,彻底的器械消毒均能够有效降低病毒性肝炎的感染率。
血液透析患者的HBV、HCV感染与输血密切相关,也可能在血液透析中经血透循环、血透过程中相互交叉感染,或患者与患者之间相互传播[11,12]。调查67例病毒性感染者发现正常组患者输血次数仅为(3.32±1.67)次,而肝炎组患者的输血次数显著高于正常组,其中HBV组输血(7.65±3.34)次;HCV组输血(14.8±5.86)次;HBV+HCV组输血(18.9±4.55)次。其次,正常组与肝炎组患者的输血量之间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正常组、HBV阳性、HCV阳性、HBV+HCV阳性患者的输血量逐渐增多,分别为(612.3±96.1)ml、(1527.3±100.2)ml、(2697.4±141.0)ml、(3738.7±135.7)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输血次数、输血量均是血液透析患者病毒性肝炎感染的高危因素。应当对尽可能的应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纠正患者贫血,减少输血次数和输血量,避免输入未能接受HBV-Ab、GBV-C检查的血液、血制品等,降低患者感染几率。研究结果还表明,血液透析患者的病毒性肝炎感染和患者与肝炎人群的亲密接触有直接关系。我院对透析后感染肝炎的患者进行划分,其中非输血组患者39例,接近85%的患者与肝炎人群有亲密接触史。
综上所述,输血、与肝炎患者亲密接触均是造成血液透析患者院内交叉感染的高危因素,应当将HBV阳性、HCV阳性患者进行隔离,严格消毒透析设备,尽量减少患者输血次数和输血量,对血源进行HBV、HCV筛查。
参考文献
[1]盛晓华,汪年松.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感染丙型病毒性肝炎的传播途径[J].中国血液净化,2009,8(11):590-592.
[2]刘强,姚丽.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病毒性肝炎感染分析[J].中国血液净化,2012,11(8):417-419.
[3]兰林红.血液透析患者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原因分析[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07,7(1):39-41.
[4]冯菊红.输血感染相关性疾病的风险与预防[J].中国医药导报,2007,4(29):132-133.
[5]杨慧芳,俞建芬.血液透析患者乙肝丙肝感染现状分析与护理体会[J].实用医学杂志,2008,24(11):2002-2003.
[6]曹建萍.血液透析中肝炎病毒感染的防护对策[J].家庭护理,2007,11(5):40-41.
[7]何强,康志敏.实施感染防治措施对血液透析乙肝与丙肝病毒感染控制的效果观察[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0,7(4):49-52.
[8]Fabrizi F,Martin P.GBV-C/HGV infection in end-stage renal disease[J]. JNephrol,1999,12(3):131-139.
[9]吕作芝,王彬乌.血液透析患者病毒性肝炎检测结果的分析[J].职业与健康,2009,25(24):2854-2855.
[10]徐晓英,刘付.15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发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研究[J].当代医学,2010,17(20):21-22.
[11]曹娅丽,王世相.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预防和预后观察[J].中国血液净化,2006,5(5):430-432.
[12]陈桂华.血液透析患者发生相关感染的原因分析与护理[J].当代护士,2010,18(6):64-65.
(收稿日期:2014.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