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中小学校推门听课的思考

2020-06-26余婧敬

天津教育·下 2020年5期
关键词:中小学校教学管理思考

余婧敬

【摘要】推门听课是学校管理者为准确把握教学一线信息、加强学校教学管理、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一种有效方式。然而推门听课在实施过程中却时常遭遇尴尬,对于学校管理者来说,只有直面推门听课过程中的问题,才能化弊为利,让推门听课真正为学校教育管理服务。

【关键词】中小学校;推门听课;教学管理;思考

推门听课,即学校管理者在事先未通知上课教师而进入课堂的随机听课。它的“随时随地”和“不可预期”能够呈现出一个真实的课堂给管理者,越来越受到中小学校管理者的青睐。然而推门听课在实施过程中却时常遭遇尴尬,对于学校管理者来说,只有直面推门听课过程中的问题,才能化弊为利,让推门听课真正为学校教育管理服务。

一、尊重为前提,推开教师的“心门”

(一)增强推门听课的认同感

推门听课,促使每个不甘落后的教师,为在管理者面前展现自己的良好状态,必须时刻注意自己的教学行为,努力做到关注每堂课、每个学生,这大大减少教学中“平常课堂随便讲讲,大型活动临时作秀”的现象。然而,对推门听课持反对意见的教师认为,不打招呼就随意进入“正在进行时”的课堂,是对授课教师的不尊重,除了影响教师正常的课堂教学秩序外,也会让教师产生抵触情绪,失去对管理者的信任。因此,在实行推门听课制度前,需要管理者积极主动地与教师做好沟通。如在教师会上说明推门听课是为学校教学质量的长远发展考虑,并非学校不信任大家,而是每个人的人性中都或多或少存在着一时的懈怠与疏忽,学校开展推门听课是基于每个教师的成长考虑,帮助大家努力克服自身的弱点。管理者在实行推门听课时应有个提前量告知,并在上课铃声响之前进入教室,和学生一起等待讲课者的到来,给予教师充分的尊重。若听课者姗姗来迟,在学生的众目睽睽之下推门而人,易造成讲课者的反感,也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二)放下架子面对面

有些学校管理者习惯以领导者姿态进入课堂,高高在上;挑剔多、指导少,批评多、鼓励少,听完课后不评价、不反馈,旁若无人,等到考评时却以随机的一次推门听课来判定该教师水平,甚至以此来决定评先评优、外出学习与公开课机会等。这种只“推门”不“推心”,不以提高为目标,而以“找茬”为己任的粗暴管理模式更容易让教师心生不满。作为学校管理者应该在推开教室门之前先推开教师的“心门”,不以领导者、检查者、批评者自居,要以同事、朋友的身份与教师探讨课堂的成败得失,以宽松平和的心态去倾听、指导和激励。

听课结束后,及时诚恳地和讲课者面对面地反馈和交流,千万不要留下一个漠然的背影。若所听的课不是听课者所擅长的专业领域,则听课者可事先邀请该学科的骨干教师一同参与到听评课中来,从专业层面寻求解决问题之道,实实在在帮助讲课者。只有教师真正感受到学校的关怀,感受到管理者对自己专业成长的拳拳苦心,才会乐意开放自己的课堂,改进自己的从教风格,从而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

二、专业为基础,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一)常态课常态心评价

推门听课因其随机性使课堂往往指向于实效,呈现的是常态化的课堂,与公开课的精雕细琢、艺术化的处理方式、追求余音袅袅的效果截然不同。有教师反感推门听课的原因之一就是,有管理者以理想化的课堂、以公开课的标准要求教师的常态课,与教师追求实用有效的常态课堂存在着巨大差异,这就让教师产生挫败感。推门听课,听的是教师的常态课,而常态课最主要的目的是完成教学目标,它是一种比较成熟和稳定的课堂状态,管理者要与公开课相区别。管理者可以适当给教师减压,如听课时告诉教师按常态课去上,学校不会和最新的公开课标准做比较,更不会凭借一节课评价一个教师的真实水准;课后按常态课标准去客观评价、提中肯建议。又如可以出台集体备课制度,由年级组教师轮流备一个单元的课,主备教师负责把备好的教案分发给其他教师,其他人只要在集体备课的教案上适时修改成适合自己的教案即可。这样大大减轻教师的备课压力,让他们腾出更多的时间去潜心钻研。

(二)不同教师差别化要求

中小学教师群体以女教师居多,该群体大部分都缺少职业规划,“学校忙,家里也忙;课上忙,课外也忙”是她们的生动写照。作为一个有上进心的群体,她们佩服名师们的大气、幽默、诗意、智慧,然而面对自己,似乎特别难以突破陈旧的模式,要想课堂出现新气象,就得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许多教师解读文本的能力有限,本以为当教师讲讲读读、做做练习问题不大,可真正当教师后才发现这要求并不低,除了要应对繁忙的教学工作外,还要不断地培训和进修。虽然读了许多书,却发现对自己的教学用处不大,精心设计的课堂教学总是不尽人意,突破自身总是很难,这导致教师群体的积极性下降。教学需要热情和悟性,正因为此,很多教师放慢自己发展的脚步,甚至出现职业倦怠的现象。

作为管理者,只有帮教师理清职业规划、看到希望的曙光,才能让教师有的放矢、走在不断提升自己的路上。管理者可采用分层培养的方法,如对教龄5年内、5~10年、15年以上的教师,分别给予差别化要求、分层次培训,同时要注重易被忽视的心理素质培训,为教师及时注入“正能量”;课堂上少点限制,鼓励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不要拘泥于古板的讲授,让课堂活力生趣;发挥教研组及校内名师资源的作用,开展结对帮扶;邀请县内、校内本学科的骨干教师给常态课确定一个基本标准。在此基本起点与标准、保证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来诊断教师的课堂教学,发现教师的闪光点,寻找教师的最近发展区,从而促进教师发展。

三、自律为根本,提升管理者能力

(一)带头强化自身专业素养

有些管理者业务水平不过关,不了解学科的最新动向,或者自身非本学科的专业教师,却喜欢瞎点评、乱指挥,凭借老套经验信口开河,更有甚者干脆不点评,“嗯啊”拍拍屁股一走了之。这样往往造成教师“口服”了,却难以“心服”,不利于学校教研活动的良性循环。推门听课,意味着学校管理者们“打铁还需自身硬”,首先要强化自身的专业素养,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引领教师开展教学研究,如此,才能拥有教育教学上的“话语权”。作为一种真实的剖析课堂形式,推门听课能让管理者和教师及时发现课堂中不易发现的问题,而这些问题一旦得到解决,教师的教学水平将会有一个质的飞跃,学生成了课堂上最大的受益者,从而真正实现学校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

在听课过程中,管理者们要居于学术的高度,对课堂教学做出准确的判断和分析,并为教师的问题提供强有力的专业支持,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校专业研修氛围的形成。对于非本专业的课,管理者听课前应有意预热下面所要听课的教学内容,不妨对此也做个模拟教学设计。这样听完课后与教师交流才会有的放矢,真正与教师“掏心窝”。

(二)管理者、教师相互推门听课

本着律人先律己的原则,学校管理者如能开放自己的课堂,欢迎教师随时来听课,推门听课制度一定会激起教师更深的参与感、认同感。在我县某小学,分管教学的副校长在小学语文学科上的造诣很深,他的课堂总是对全校教师开放,教师也特别喜欢他来听课,甚至不时有教师主动邀请他前来推门聽课。“精辟,巧妙,被他一点,就豁然开朗。”“他的评课总是一针见血,多听他的建议进步很大,远远胜过自己一个人在教学上的摸爬滚打。”教师们如是评价。管理者自身素质提高了,所做的决策对教师的影响也增强了,教师们甚至会珍惜与管理者们相处的机会,以此来不断提升自己。管理者和教师相互推门听课,既促进管理者不断完善自我,增进干群感情,也促进教师以积极的心态开放自己的课堂,主动邀请别人指导,真切感受到学校在真心诚意地帮他,从而激发进步的欲望。

参考文献:

[1]董逸男.“相互推门听课”,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J].考试与评价,2015(2).

[2]杨宪东.推门听课:先推开教师的“心门”[J].校长参考,2012(7).

[3]罗刚淮.质疑:推门听课的是与非[J].素质教育大参考,2012(10).

(责任编辑 袁霜)

猜你喜欢

中小学校教学管理思考
“双减”背景下农村初中教学管理的探索与实践
浅析高校教学管理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云教学管理平台在教学运行管理方面的运用
信息技术在教学管理中的应用
试论精细化管理在中小学财务管理中的应用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