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缺失与重构策略

2020-06-26李玉梅

天津教育·下 2020年5期
关键词:缺失重构德育

李玉梅

【摘要】小学教育阶段数学是一项重要的课程,德育应该找准适宜的时机积极渗透,以此更好地强化教育成果。本文将重点阐述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缺失和重构的对策,结合小学数学德育渗透的情况,判断缺失的表现,明确应该采取的合理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德育;缺失;重构;策略

根据教育部门的指示,任何学科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都应该运用多种手段渗透德育,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时候,更应该让学生接触德育,让其品质和性格等方面稳步地提升。教学阶段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尚未成熟,教育人员应该及时为学生传授正确的思想,让其树立起正确的三观,实现身心的健康发展。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缺失的表现

(一)教师认识不到位

小学数学教师如果对德育的认识不到位,将会影响到相关教学活动的开展,甚至威胁到教学的成果,因此应该格外重视教学实践中德育教学的实践过程,重视德育教材中思想渗透的途径。一些隐性教材的存在,使教师无暇探索和挖掘,盲目地看重教学效率,使学生被动地接受灌输的知识,处于接受任务一完成任务的状态下。

(二)德育渗透方式不当

部分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并未重视德育渗透的意义,采取的教学案例也难以理解,使学生无法体会德育的内涵。还有教师在德育渗透的过程中,举出的例子超出了学生的接受范围,未达到他们的认知理解水平,使学生的印象过于模糊,对于相关的含义无法理解透彻。这种问题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较为常见,但是并未引起教师的关注。

数学教学中开展德育工作仍存在一些问题,上述可知,数学教材中蕴含丰富的思想道德教育元素,每一课的编排都具有教育、启示的作用,这是德育的重要体现,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存在部分教师并未寻找到与德育融的合契合点,不善于挖掘数学教材,对教材中蕴含的德育素材开发与研究明显不足,导致在教学中仅仅是讲解、传授基本数学知识,并未对课堂进行拓展延伸,导致德育工作显得生硬死板,学生的兴趣程度不高,德育效果也不高。除此之外,数学教学中还存在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尽管德育越发受到重视,但受到应试教育根深蒂固的影响,部分教师在教学中仍更专注于数学知识的传授,关心学生的成绩,忽视学生的思想品德状况。并且,学校整体德育氛围不够浓厚,尽管积极倡导教师展开德育,但对教师的评选仍多以教学水平、学生学习成绩为主要,这一大环境容易导致教师对德育工作的开展存在偏差,存在个别教师完全是为完成学校任务而展开德育工作,自身并未意识到德育的重要价值,德育也流于形式,收效较低。最后,数学教学中开展德育工作,方式手段较为单一老套,多是采用“灌输式”口头讲解的形式来展开教育,没有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缺乏实践性,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并没有将德育知识内化,一定程度影响到德育的成效。

(三)德育素材未挖掘

小学数学教材中,也能看到德育知识的身影,但是很多的教师仅关注显性德育教材的影响,没有对德育思想充分地认识。其实教材中包含着较为丰富的隐性德育知识,但是数学教师并未关注这样的问题,忽视了对其挖掘的重要性,盲目地看重教学的效率,对于相关的内容一笔带过。

(四)渗透与认知相背离

依照教育心理学的分析,小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呈现出较为显著地差异,面对这样的差异,在开展德育工作的时候,应该重点分析学生的心理特征以及生理特征等。但是实践中反映出此类问题的受重视程度不足,德育的内容超出了或者是低于学生们的认知水平。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缺失与重构策略

(一)逐步提升教师的素质素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为了使德育更好地渗透,应该重视教师素质素养的提升。

小学数学教师应该积极地关注教育新动向,掌握现代化的数学理论,将德育的内容合理融人数学教学中。教师还需要关注教学成果和自身艺术水平,通过强化两者的关系,使艺术水平得以提升,学生和教师的距离也会因此拉近,学生对数学知识也会拥有一番新的理解。渗透德育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重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以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修养为基本的目标。

(二)教学实践中关注学生的道德品质

应该结合日常的教学关注学生的品德教育。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学中,教材内容十分的丰富,内涵深厚,教师应该对其进行深入解读,运用多种手段开展渗透工作,保证学生的学习技能可以得到有效提升。此外,还应该积极借助于多媒体技术,将德育加以渗透,通过多媒体技术给学生展示一些生动丰富的德育事件,可以适当地举办家长交流会,使学生的德育更加穩步地落实。

(三)可通过言传身教落实养成教育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做出的示范能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习惯,因此应该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运用良好的言行举止感染学生,使用严谨的工作态度影响学生,保证学生获取精神和情感上的满足。数学知识和日常生活应该紧密联系,为德育工作的开展创造良好的条件。教师可以适当鼓励学生关注日常生活中的大事小事,积极地分享和总结,还可通过参与社会调查等收集资料,为德育提供丰富的素材。

除了在课堂教学中应用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体验型”德育模式,开展班主任工作的过程中也可应用这一模式。具体而言,在进行班主任工作时,班主任应增强与学生的互动,应试教育背景下,师生互动多围绕学习、成绩等内容来展开,互动更侧重于知识技能,这样难以培养师生和谐平等的关系,甚至会加剧师生之间紧张的氛围。

基于此,班主任应放下“架子”,与学生站在平等的位置,与学生在不同情境下进行相处,除了在课堂上互动以外,教师还应该参与到学生活动中,如学校组织的文化艺术节,教师可直接参与进来,与学生在课下多加互动,了解学生的不同面,关注学生在学习之余的情绪与心理,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引导与帮助。

(四)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原则,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每个学生的发展情况都是不同的,数学教师在工作中需要面对的是各种不同的类型,要做到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发展情况制定教学计划。在课堂教学中,数学教师应当渗透以人为本的原则,具有一定的人性化,有助于拉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使每个学生都感受到数学教师的关心、关爱,有助于德育工作的有效渗透。例如每个班级里都存在学困生、中等生和优等生,数学教师可以采取分层教学的模式,对学困生注重其基础知识的巩固和掌握,对于中等生,激发他们的潜能,使他们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对于优等生,充分发挥他们的长处,带领他们进行高难度的学习,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发散数学思维、也可以采用分组合作学习,围绕一个主题开展激烈的讨论,享受获得成功的喜悦。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在引导学生进行分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使学生具有自身独特的见解,在接触新的文章后,能利用正确的思想价值观进行分析,逐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也完成了对学生的德育。数学教师需要掌握每个学生的发展情况,在课堂中充分挖掘学生的特点和长处,使学生发挥自身的优点,体会成功的喜悦,才能逐步增强自身对学习的自信心,改变课堂的教学现状。

三、结语

在小学数学中积极地落实德育,使学生的品行更加优良的同时拥有健全的人格,对以后的发展起到深刻影响。本文重点分析了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的缺失,通过明确存在的问题,制定出合理的解决方案,为强化德育成果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崔琳琳.巧妙融合,综合教学——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缺失与重构策略[J].华夏教师,2018(32).

[2]黄秋萍.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缺失与重构策略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8(17).

[3]邹绮云.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缺失与重构措施探讨[J].时代教育,2018(8).

(责任编辑 王小飞)

猜你喜欢

缺失重构德育
长城叙事的重构
重构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学科哲学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重构
当前中国公民意识缺失研究——以社会监督为例
浅谈大众传媒社会责任的缺失
高职院校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缺失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高校“德育为先”的理论、实施及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