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3%过氧化氢预处理金属吸引头提高清洗质量

2020-06-26端木玉明刘霞杨燕吕晴陆云

护理学杂志 2020年11期
关键词:清洗液过氧化氢管腔

端木玉明,刘霞,杨燕,吕晴,陆云,3

《清洗消毒与灭菌技术操作规范》明确要求,使用者应在使用后及时去除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的明显污物,根据需要做保湿处理[1]。手术室使用的金属吸引头外表面污物较容易去除,但管壁内侧容易粘附血渍、软组织,甚至碎骨片卡堵,加之构造的特殊性(头端弯曲角度不同、管径长短不一、含有侧孔等),使之成为术后清理的重中之重[2]。尤其夜间使用后的金属吸引头,在手术室滞留常常超过2 h,使用后放置时间越长,清洗难度越大[3]。传统保湿预处理方法为纯化水浸泡法和多酶清洗液浸泡法。经纯化的水由于不含活性物质,不能及时分解污染器械上的有机物,仅能起到保湿作用[4];多酶清洗液因多酶成分能持续分解蛋白质、脂肪、糖类和淀粉等有机污染物,可以有效改善管腔类器械的清洗质量[5]。然而,多酶清洗剂需现配现用,一用一换,同时对水温有一定要求,使用不太方便,依从性差、成本高且无消毒作用。现在被越来越多采用的预处理方法为保湿剂喷涂法,保湿剂内大都含有多酶成分,能达到多酶清洗液同样的效果。但对于腔隙、关节轴、齿槽等特殊部位,并不如浸泡法透彻,难以达到完全覆盖的要求,其残留的血渍、黏液仍形成干结固体。彻底清洗是复用医疗器械灭菌合格的前提。为保证金属吸引头清洗质量,我院手术室对金属吸引头采用两种不同的预处理方法进行对比研究,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实验材料 选择我院2018年1~10月神经外科肿瘤切除术后的金属吸引头,将200件金属吸引头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00件。

1.2方法

1.2.1预处理方法 对照组手术结束后1 h内直接用流水冲洗管腔15 s,用泡沫型保湿剂(3M公司生产)喷洒后保存于污染器械存放处,次日7:00回收至消毒供应中心,由清洗人员清洗。实验组手术结束后1 h内先用3%过氧化氢溶液浸泡金属吸引头5 min(管腔注满过氧化氢溶液),再用流动水冲洗管腔15 s,后续步骤同对照组。

1.2.2清洗程序 由专人按照清洗消毒与灭菌技术操作规范[1]流程进行清洗。金属吸引头表面用自来水、管腔用高压水枪冲洗;多酶清洗液(1∶200,30℃)浸泡10 min,医用管腔刷贯通法刷洗管腔;置于40 Hz超声清洗机内加多酶(1∶200,50℃)超声清洗5 min;经纯化的水漂洗及终末漂洗,高压水枪冲洗管腔,气枪吹干;75%乙醇浸泡5 min;90℃干燥柜干燥10 min。

1.2.3评价方法

1.2.3.1放大镜观察法 用目测和5倍带光源放大镜(常州琳钰公司)对干燥后的金属吸引头进行质量检查。金属吸引头表面光洁、无污渍血渍等残留物质为清洗合格,否则为不合格;用无菌棉签浸湿75%乙醇擦拭金属吸引头管腔开口端、侧孔等孔洞,棉签无污渍视为清洗合格,否则为不合格。

1.2.3.2白通条检测法 白通条浸湿75%乙醇后擦拭金属吸引头管腔内壁,管腔通畅,白通条不变色,无附着物视为清洗合格,否则为不合格[6]。

1.2.3.3ATP生物荧光检测 固定检测人员戴一次性PE手套及口罩,用一次性注射器抽取纯化水5 mL反复灌注管腔5次,收集在无菌换药碗内,取出3M ATP拭子,蘸取换药碗内管腔过滤水。判读标准:相对光单位(RLU)≤150为合格[7]。

1.2.4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两组清洗合格率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清洗合格率比较 件

3 讨论

表1显示,实验组预处理后清洗合格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对照组喷洒泡沫型保湿剂,很难达到全面覆盖管腔内表面的要求,导致有机物干涸和生物膜逐渐形成,影响后期清洗质量。实验组采用3%过氧化氢浸泡,其充盈管腔内壁,遇到残留血液等有机物时,生成大量氧气,氧气气泡的冲溢泡腾作用使有机物松散,从而达到清洁管腔的目的。同时3%过氧化氢溶液通过干扰细菌酶系统功能而杀菌,研究显示3%过氧化氢溶液浸泡5 min,可有效杀灭丙型肝炎病毒等[8]。因此,用3%过氧化氢溶液浸泡金属吸引头5 min,弥补了保湿剂喷洒不能很好覆盖管腔的缺陷,达到了更好的预处理效果。同时,3%过氧化氢溶液是常用的消毒剂,其氧化作用对器械的腐蚀性低,常温下性能稳定,分解产物无害,无残留毒性,易溶于水,使用方便,用于复用器械预处理安全可行。

猜你喜欢

清洗液过氧化氢管腔
含双酚酸链节聚芳醚砜对过氧化氢酶的固定化
快速评估过氧化氢酶的方法研究
清洗刷在不同管腔器械清洗中的探讨
管腔器械清洗灭菌方法的新进展
传统纯棉白条检查法与医用导光检测仪在管腔器械清洗质量评估中的应用
一种平移式OLED基板清洗装置
发动机曲轴生锈影响因素浅析
自制便携式光源管腔器械检测仪的应用效果
ERK/CT-1通路对氧化应激致H9C2细胞凋亡的影响
“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注意事项及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