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超声对心肌梗死诊断的临床价值

2020-06-24李英顺

健康必读(上旬刊) 2020年4期
关键词:超声临床价值心肌梗死

李英顺

【摘  要】目的:分析并讨论超声对心肌梗死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0月期间,在我院进行超声检查的心肌梗死患者23例,对其诊断方法及临床价值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23例心肌梗死患者的超声检查中,急性心肌梗死12例,陳旧性心肌梗死11例。结论:超声对心肌梗死患者的诊断率较高,利用超声技术,可以对患者的心肌梗死的具体类别进行详细的区分,有利于患者的后续的治疗。

【关键词】超声;心肌梗死;临床价值

心肌梗死又可称为心肌梗塞,是指急性的持续性缺血及缺氧(即冠状动脉的功能不全)所导致的心肌坏死。急性心肌梗死主要是因为冠状动脉的粥样硬化并伴有斑块状的出血、血栓的形成以及冠状动脉的痉挛等因素,导致管腔的血流阻断、急性闭塞或局部心肌的缺血坏死。在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后,已经坏死的心肌经过修复后会形成疤痕,此时被称为陈旧性的心肌梗死[1]。透壁性的心肌梗死会出现收缩无力及不收缩的症状,导致室壁的运动不协调;疤痕的挛缩亦会使局部的室壁逐渐变薄,长久如此反向的搏动性膨胀会导致陈旧性的室壁瘤。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0月期间,在我院进行超声检查的心肌梗死患者23例,其中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8例,患者年龄40至80岁,平均(61.7±5.2)岁,所有患者经实验室检查与心电图检查证实为心肌梗死患者。

1.2检查方法

1.2.1应用切面观  心肌梗死常受累的是乳头肌以下的部位,所以需要采取胸骨旁左室的短轴、长轴及心尖的四腔心观,心尖左室长轴或左室斜位观,心尖二腔心观,这些观察位都可充分的显示患者的心尖前后壁与侧壁。左室的短轴观主要包括腱索水平、乳头肌水平、二尖瓣水平及心尖等部位,其在短轴观上相对容易识别[2]。

1.2.2切面超声的左室壁的节段划分法  室壁节段的划分方法相对较多,需要符合冠脉的供血分布,同时还要有固定解剖的标志。其以乳头肌为划分标准,可以将左室沿着长轴分为等长的三部分,即心尖部(自乳头肌的底部至心尖的顶端)、中部(自乳头肌的顶部至乳头肌的底部)及底部(自二尖瓣环的平面至乳头肌的顶端)[3]。

1.3判断标准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局部的心室壁运动发生异常,例如矛盾运动、运动减弱及不运动等,并伴不协调症状;室壁在收缩期的增厚率存在异常;正常的心肌代偿性的运动幅度增加。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局部的室壁运动出现减弱及不运动等运动不协调的现象;局部室壁在收缩期的增厚率降低;局部室壁存在变薄及回声显著增强现象[4]。

2 结果

2.1超声表象

2.1.1急性心肌梗死  节段性室壁的运动出现异常:在发生急性心肌缺血以及梗死时立刻出现局部性的心肌运动的异常,在各切面上都会显示收缩时局部的心内膜面未有向心性的运动,或局部室壁向外的膨出,舒张时心肌又会回到其原位。室壁收缩期的增厚率异常:病变区域的室壁增厚减少及消失,甚至薄于舒张期[5]。局部室壁的回声异常:在发病的数小时后即可检验出局部回声的减弱,而后伴随胶原的沉着与疤痕的形成,回声会逐渐的增强。

2.1.2陈旧性心肌梗死  病变区域心室壁的运动衰弱及不运动,收缩期的室壁增厚发生减低及不增厚,病变区域心肌的回声增强并伴有室壁的变薄,心腔的形态发生失常,多数为乳头肌以下出现不同程度的扩大,心尖变圆钝,失去其正常的锥形。

2.2检查结果

23例心肌梗死患者的超声检查中,急性心肌梗死12例,其中节段性室壁的运动异常3例,室壁收缩期增厚率异常2例,局部室壁回声异常3例,左室功能减低4例;陈旧性心肌梗死11例,其中病变区域心室壁运动减弱及不运动2例,收缩期的室壁增厚减低及不增厚2例,病变区心肌回声增强伴室壁变薄2例,心腔形态失常1例,左心功能减低4例。

3 讨论

心肌梗死的病变位以及范围的诊断,需要根据二维超声的心动图中室壁运动发生异常的节段来判断,其还可确定病变的具体部位。左旋支会同右冠状动脉发生病变的室壁的异常运动区域发生重叠[6]。如果室壁运动的异常区域远至梗塞区外的部位,其表明存在多支病变,患者心肌病变的具体范围可以由异常的节段计算出左室发生异常的面积。患者在发生急性心肌缺血后几乎立即就会发生室壁运动的异常,其超声的检查结果要早于酶学改变与心电图,目前超声诊断结果是急性心肌缺血与梗死诊断的基础。在进行切面超声的心动图检查时不需要注射任何的药物,可以进行多种切面的变换,显示出心室壁的各个部位实时的动态图像,其对收缩期的室壁运动存在异常并伴有运动不协调的情况具有较高的特异性与敏感性,并可以准确的检出并发症,对预后的判断有十分高的临床价值。对于原有的陈旧性的心肌梗死患者,超声显影不能够区别其病情为急性或陈旧性。在心肌梗死发病后的12小时,患者的坏死心肌即可显影,2至3天内摄取率相对最高,7天后超声检查无临床意义。在注射造影剂后,患者的梗死区同非梗死区的差异更为明显,并可进行心肌损害是否具有可逆性的区别,这有助于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考文献

[1] 王秋霜,黄党生,罗北捷,张丽伟,沈东,张春红,张梅青,姬冬冬. 二维应变超声评价心肌梗死患者节段性室壁运动减弱的临床研究[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1,13(9):771-774.

[2] 刘金城,寇兰英,张立英,王庆海,段红梅,韩文忠.实时三维超声评价心肌梗死后左心室收缩功能及室壁运动同步性[J].临床急诊杂志. 2011,12(1):50-52.

[3] 杨文新,宛红娥,吴新春,冯莉,杜泽惠,邹蕴.探讨超声对心肌梗死患者急性期及恢复期左室功能的评价[J].医学信息. 2014,27(4):470.

[4] 王娟,买买提吐逊,比力克孜.标准肢体Ⅲ导联异常Q波与超声心肌梗死部位的对应关系[J].内蒙古中医药. 2013,32(24):93-93.

[5] 杨希立,许兆延.血管内超声在心肌梗死溶栓后的应用评价[J].实用医学杂志. 2013,29(20):3353-3355.

[6] 郑丽,黄国倩,王成.实时三维超声定量评价急性心肌梗死左室重构及功能[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1,31(2):194-197.

猜你喜欢

超声临床价值心肌梗死
院前急救标准化管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
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急救和急诊急救护理
急诊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外科手术治疗颞叶脑挫裂伤的临床价值分析
甲状腺结节与甲状腺癌的临床评估和处理
腰硬联合麻醉中右美托咪定的应用及意义评析
超声评价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与胆囊改变的关系
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的临床观察
年轻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冠状动脉造影及临床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