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与指导相融合 彰显实践之魅力
2020-06-23陈静
陈静
【摘要】实践活动中要处理好学生自主实践与教师有效指导的关系。以“神奇的影子”为例,探究教师与学生在活动中的地位:在游戏中思考,大胆猜想;在实验中验证,探究问题;在实践中总结,获得真知。活动中,学生习得研究问题的方法技能,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关键词】综合实践 方法指导 自主学习 运用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纲要》中指出:在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要处理好学生自主实践与教师有效指导的关系。教师既不能“教”综合实践活动,也不能推卸指导的责任,而应当成为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和促进者。这就意味着,综合实践活动的效果如何,教师的指导与学生主体实践的有效融合至关重要。
本文以综合实践活动成长手册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主题活动“神奇的影子”为例,阐述了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指导与学生主体作用发挥的重要作用。影子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是非常有趣的主题,因为影子无处不在,随时可以观察、研究。学生对影子既熟悉又好奇,对于影子的形成、变化、特点等这些不了解的领域充满了探索的欲望。在教师的指导过程中,学生的观察能力、发现能力、动手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都有了锻炼和提升。
一、游戏导学,巧发现
学生获取知识、发现问题的过程基于他们自身的兴趣与生活经验,教师要创设真实的情境,为学生提供亲身经历与现场体验的机会,指导的方式能否激起学生的共鸣直接指向活动目标的达成度。
活动第一个环节设计的是“游戏激趣”,第一次备课,教者以“猜谜”导入活动,学生能一下子说出答案“影子”,并能提出自己发现的各种问题,活动效果看似很好,但给人一种“教师牵着学生走”的感觉。
调整思路:游戏导学,将学生带入玩的情境,有序引导学生玩“踩影子”的游戏,学生不是自由散漫随性而玩,教师紧扣游戏规则:(1)在指定的白色区域内进行游戏;(2)努力去踩別人的影子,保护好自己的影子;(3)当老师喊“停”时,所有人应静止不动,此时被踩到影子的同学淘汰。在活动中学生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教师要说清楚、说到位,效果会越好。活动的课堂,通过游戏激趣,学生兴趣盎然,听得认真、玩得开心,按游戏规则很快地决出胜负,并有了自己的发现,学生说感受、说收获、说产生的问题,教师及时给予评价,当学生的各种问题交流碰撞时,就水到渠成地揭题“探究神奇的影子的奥秘”。学生在有趣、有序的游戏中发现、思考,课堂气氛热烈,取得了较好的活动效果。
显然,游戏的效果要比教师生硬地讲解好很多,持续的游戏又是保持学生兴趣的手段之一。课内实验探究后,教者又设计了“找影子大巨人”的游戏,给出游戏规则:(1)小组内找出一个影子最大的巨人;(2)运用手电筒展现这个影子的巨大,哪一组影子巨人最大,即为胜利。有了前面的游戏经验,学生小组合作,通过逐一尝试迅速找出组内个头大的学生参加小组PK赛,整个过程井然有序。这次游戏又不同于前面“踩影子游戏”,以小组合作的游戏形式,保证学生在活动中时刻保持参与的积极性,能始终投入游戏中,从中获得乐趣。学生在玩中合作、玩中实践、玩中运用,提升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两次游戏设计,目标一致,形式却不同,也符合二年级学生的年龄及认知特点,使整个活动环节的目标高效达成。
二、方法指导,巧观察
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活动方式与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实践方式。选题指导环节,教师着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意识,指导学生初步学会筛选问题,形成研究主题,以及研究问题的方法。
“选题指导环节”,第一次备课,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对于影子有哪些疑问,同时组长记录,这样的讨论方式可以锻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的能力。接着全班汇总,指导学生将问题进行筛选、合并,最终形成要研究的主题,教会了学生选择研究问题的方法。从教学的角度看,这样的活动设计似乎步步扎实,循序渐进,但忽略了二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写字速度普遍较慢,语言组织能力不够,整理问题能力欠缺等,这样教学无疑会浪费时间,不能有效达成目标。
调整思路:先请学生小组内讨论提出疑问,相同问题直接合并,每组集中提出一两个问题,教师直接利用多媒体技术——手机与电脑联网,学生回答时,教师直接输入问题,遇到小组间问题相似时直接合并,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又在活动中融合了多媒体教学新手段,学生也会时刻保持着学习的新鲜感。
有了研究主题,该如何进行探究呢?探究问题的方法很多,本次活动主要用了实验法。以探究“影子的位置和什么有关”为例,教者启发学生:(1)根据问题进行大胆猜想;(2)明确实验探究的一般要求和步骤;(3)学生再按要求去做这个实验。通过亲自操作,学生初步了解了实验法的步骤:大胆假设?实验探究?得出结论。接下来,学生举一反三,运用刚才实验法的一般步骤和要求自主探究想要研究的问题。这一过程,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在有趣的实验中不仅探究了影子的位置、大小、数目和光源的关系,还借助表格梳理了实验观察内容,提升了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中,“实验法”在一次次的小组合作中得以深化应用,学生轻易地掌握了“实验法”的一般步骤,培养了他们的合作意识,体会到与同学合作探究的快乐。
三、自主学习,巧点拨
“学习就是学习如何学习。”教师的指导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是相对短暂的,学生需要通过自己的自学能力获得知识,增长才干,解决问题,所以,活动中把主动权放手给学生是有必要的。
“影变探秘”环节,教师和学生主要通过实验法探究了三个问题:“为什么影子有时不同?影子为什么有时大,有时小?为什么影子有时候有很多?”第一次备课,三次探究都是教师带着学生做实验,学生在教师的可控范围内,按部就班地完成任务,当然,实验结果使几个问题都得以解决。看似课堂很扎实,但缺少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生的自主性。
调整思路:第一次探究时,教师带着学生一起做,主要学习了探究问题的方法——实验法;第二次探究时,教师则放手让学生运用实验法,大胆选定一种假设,让小组合作探究,并组内讨论实验结论,请学生代表汇报交流。这一探究过程,重在引导学生捕捉活动中生成的有价值的问题,并通过总结思考实验过程,不断完善实验结果,最终学生汇报三种结论。
这样由扶到放的探究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课堂还给了学生。学生在自主地探索、发现、展示的过程中锻炼了思考能力、合作能力、探究能力,同时也落实了《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纲要》指出的在“做”“实验”“探究”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发展实践能力的要求。
四、课外延伸,巧运用
课堂有时限,活动无止境。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不能止于课堂,实践获得的能力、方法得以运用还必须延伸至课堂外、生活中。调动学生探索新知的热情,引导学生到更广泛的空间去探索和运用,也是综合实践活动最深远的影响。
“影子作用”环节,第一次备课时,教师直接展示生活中影子被应用的图片,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这一设计虽然给学生带来了视觉冲击但不深刻,二年级的学生探索欲较强,此刻的他们已经不愿意接受老师主观地传授知识。
调整思路:教师先播放了一段视频“史诗手影”,一下子就把学生的注意力拉回了课堂,感叹“小小一双手的影子能变幻出如此动感的画面,真神奇!”同时,也激发了他们想自己创编影子舞、研究影子运用的欲望。接着,通过图片和文字让学生形象地感受到影子在生活、艺术、历史、医疗上的运用,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影子的作用,激发学生探究影子、运用影子的欲望,在学生内心播下争当科学小能手的种子。这一调整将课堂推向高潮并引向课外,将学生的实践探索无限延长,让活动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
纵观活动设计的几个环节,从激趣,到探究、运用,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整个活动过程,不仅是课内的知识探究和学习,更是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指导作用、学生主体地位重要性的落实。学生研究问题的能力、实践的能力得以促进与发展,价值体认、问题解决的能力得以培养。而教师教给学生的是方法,是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探索、创造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