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农村学校小学生课后作业拖延的成因与对策
2020-06-23韩红霞
韩红霞
摘要:学生拖延而不能按时完成课后作业的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发展和教育质量的整体提高。教师只有在日常教育教学中透过现象看本质,探究原因并结合实际寻求有效解决对策,才能让课后作业真正成为学科教学成果巩固的有效方式,切实促进学生素养提升,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农村学校;课后作业;拖延现象;成因与对策
一所学校,一个班级,无论规模大小、人数多少,总会出现学生不能按时、保质、保量完成课后作业,导致自身能力很难持续提升,师生关系不和谐,乃至学校、班级教学质量难以整体提高等问题。因此,探究农村小学生课后作业拖延、不能按时完成的成因,并实施行之有效的对策,以促进师生和谐关系构建、学生综合素质和教学质量提高等显得十分重要。那么,学生课后作业拖延的原因到底有哪些呢?
一、课后作业拖延的成因
1.课堂教学过程低效
课堂是师生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教师依据教材,围绕教学目标,在一定教育教学理念的指引下借助某些教学设备、手段和方法开展教学活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启迪学生思维,锻炼学生能力,提升学科素养。但是,往往因为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不先进、课程标准和教材研读不透彻、课时目标设定不合理、教学设备落后,以及教学方式、方法不科学等,导致教学效率低下,使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掌握不扎实。如此情况,课后作业对于学困生来说几乎可有可无,要让这些很少或者没有掌握课堂教学知识和技能的学生按时完成课后作业,只能是纸上谈兵。
2.学生学习习惯较差
个别学生拖延不能按时完成课后作业,除了课堂教学低效、学生无力完成之外,还在于他们平时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课前科学预习、课中认真听讲、课后及时、有效复习巩固等习惯。尤其是对完成课后作业书写,个别学生充耳不闻,或临时抄袭、或敷衍塞责、或能拖则拖。凡此种种,学生对学习的认识不够、平时学习习惯不好等,导致不能按时积极自觉地完成学习任务中。
3.作业布置不够合理
课后作业,顾名思义即课堂教学后学生在掌握了一定学科知识技能基础上,为加强巩固所学而实施的一种教学策略及相关行为。但是,受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教师的教育理念、方法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教师布置作业不够科学、合理。目前最突出的表现就是作业布置的随意性、单一性和大量性。教师对作业未经深思熟虑,课后随便布置一些机械性作业,如抄写字词或算算式××遍(道)、背诵全文等不一而足,甚至有教师在学科间不协调,各自为阵,大搞题海战。尤其在节假日更是超大量布置作业,各科作业纷繁复杂、连篇累牍,学生如何完成?学科知识夹生饭,学生厌学、逃学,师生关系不和谐则自然而然。除此之外,还有诸如留守儿童缺乏家教督导、学生身体特殊状况等方面也是不容忽视的。针对以上原因,如何有效施策呢?
二、课后作业拖延的对策
1.有力增强课堂教学实效
随着基础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入,特别是教育现代化、信息化步伐不断加快,教师必须切实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自身業务水平,认真钻研课程标准和教材,深入研究学生个性特点,积极构建常态优质课堂,最大程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目前,农村教育教学条件大幅度改善,教师应该根据农村小规模学校实际,构建适宜、有效的小班化教学模式,掌握科学教学方法,合理设定教学目标,灵活引导教学实践,整体教学与个别指导紧密结合,实现课堂教学的堂堂清、日日清。同时,教师尤其以爱心、耐心和责任心关注学困生成长,深入研究“后进”原因,对症施策,逐步提高,最终实现整体提升。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校教学管理的科学化、有序化是师生良好教学习惯形成的有力保障。因此,班级管理也要常态化、规范化、科学化——有怎样的管理,就有怎样的效益。只有在班级管理,尤其是课堂教学管理、教学实施中逐步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课前预习,课中听讲记录、咨询反馈、合作交流,课后作业等习惯,才能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拥有积极的精神状态、学习兴趣和良好效益,这样学生完成一定量的课后作业自然水到渠成。
3.科学、合理布置课后作业
小班化是目前农村学校的突出特点。如果在作业布置时带有随意性、不确定性,甚至惩罚性,往往事与愿违。因此,教师要在有效课堂教学的前提下科学、适度布置作业,即作业不仅要与课堂教学主题、学科知识点相吻合,还要与学生的学业认知水平相适应。作业要有多样性和层次性,不能千篇一律,同时也要有趣味性、新颖性和灵活性,既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要能深入最近发展区,巩固学生所学。当然,如果是只有十几名或几名学生的班级,课堂教学中应该精讲多练,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最好在合作学习和个别指导中当堂完成作业,做到事半功倍。
总之,学生拖延而不能按时完成课后作业的现象不可避免,且有害无益。教师只有认真观察思考,透过现象看本质,针对问题探究原因,并结合实际寻求有效对策,增强课堂教学实效,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科学、合理、灵活布置课后作业等,才能让课后作业真正成为学科教学成果巩固的有效手段,切实促进学生素养提升和教育教学质量整体提高。
参考文献:
[1]傅建国,于建文.创新作业33例[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