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改革

2020-06-23刘洁

文理导航 2020年20期
关键词:旅游管理专业新形势人才培养

刘洁

【摘要】在文旅深度融合、一带一路及旅游产业变革等新形势下,各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发展面临瓶颈期,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转型和改革迫在眉睫。本文主要以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为研究对象,分析新形势下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改革方向和改革内容,旨在拓宽旅游管理专业内涵,向现代大服务理念靠拢,同时提升学生就业层次,增强专业吸引力,以期找到符合及引领社会和旅游企业需求的人才培养之路。

【关键词】新形势;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

一、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改革的必要性

(一)政策层面

1.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

中国共产党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当前社会主要矛盾已经“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同落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进入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充满期待,精神文化需求不断增强。

2.“一带一路”促进出境游的大力发展

2013年,习主席提出“一带一路”的伟大倡议,极大地促进了区域各国经济联系和相互合作。一带一路包括设施联通、贸易畅通、民心相通、政策沟通、资金融通,分别从交通、商旅、旅游软环境、签证政策和货币兑换五个方面为出境游的发展带来机遇。实施以来,我国和一带一路各国旅游互通和文化交流更加紧密和深入。

3.文旅结合推动旅游行业的内涵建设

新時代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旅游业的内涵也在发生变化,文旅的深度融合拓展了旅游业的边界。博物馆、美术馆、科技馆、书店等都成为了旅游产品的重要元素,夜间经济不仅活跃了市场,也丰富了旅游产品的品类。旅游业正在经历深刻变革。

(二)旅游产业变革

网络时代的来临,信息技术的深入发展,旅游市场需求与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有效结合,大数据、物联网、5G技术的应用等,推动了旅游业的转型、升级。旅游企业经营方式由传统门市经营变为线下、线上并行经营;经营业务更加多元化;企业岗位设置由传统的导游、计调、销售向有创意和创新能力的旅游顾问、旅游线路设计和旅游线路营销人员转变。

(三)旅游企业素质新要求

传统旅游企业从业人员进入门槛低,重视行业经验。随着时代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追求自由个性、深度的旅游方式,定制游备受旅游者欢迎。OTA旅游企业对在线旅游人才的需求也不断提升。新形势和发展趋势下,对旅游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具备旅游专业技术技能的基础上,要具有国际视野、一定的策划能力和创新创意能力,同时具备移动端APP、新型信息软件和工具的应用能力,从业门槛提高,对旅游从业人员综合素质的要求也不断提高。

(四)旅游人才供需结构失衡

各类旅游专业毕业生是旅游人才供给的主体,但旅游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低,流失率高。主要在于两方面:一方面,传统旅游工作岗位,如导游,社会认可度低,初入职场薪资水平不高,学生和家长对旅游管理专业的认可程度也逐渐降低,本专业学生在本行业内就业意愿低;另一方面,各旅游院校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不能紧跟时代要求,培养的人才不能完全满足企业和社会的需求。新时代,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需求和标准,旅游人才供需结构失衡加大。

二、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改革的主要内容

(一)培养目标的新定位

从横向来看,旅游行业发展需要国际化人才;从纵向看,旅游行业需要具有人文和历史积淀的策划型人才,以适应行业和社会发展需求。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也调整为由单一的服务技能型人才向具有宽厚专业基础、广博国际视野和精专技能型人才转变,主要培养面向出入境服务与管理一线企业,从事旅游产品咨询、旅游线路策划、旅游产品营销策划、签证服务等出入境相关工作,具有宽厚的旅游出入境服务专业知识基础,合理的旅游专业知识结构,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创意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各层次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梯度性明显。中职主要培养学生的导游等各项旅游服务技能;高职侧重培养执行层面的线上线下旅游线路和产品的咨询、策划和营销人才;本科生侧重培养旅游企业运行与管理人才。

(二)就业岗位的新调整

新形势下,旅游企业组织结构发生深刻变化,传统旅行社部门设置和岗位设置更加细化、精准;互联网元素的渗透,OTA在线旅游企业产业链与传统旅游企业呈现出显著不同,渠道和媒介的多元化,催生了私人旅行线路策划师、定制师及网络营销人员等在线岗位。通过对旅游行业企业的调研,确定高职学生可以从事的主要就业岗位有旅行社签证专员、计调与操作、国内国际旅游线路顾问、国内国际旅游线路设计与开发专员、国内国际旅游线路营销专员等。

(三)基于岗位的课程体系重构

根据就业岗位的调整,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由传统的导游服务类课程向旅游线路设计类课程转变。专业基础课程设置以夯实学生人文地理知识和语言应用能力为基础、培养学生职业感,提升学生人际沟通能力及综合人文素养为目标,主要包括中国地域文化、民俗文化、客源国文化、职业形象礼仪、旅游职业心理、基础英语听说、出入境实用英语、演讲与口才等;专业核心课程设置以培养学生旅游线路设计和营销等技能为核心,以提升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为目标,主要包括出入境服务实务、出入境线路讲解与设计、旅游在线产品开发与设计、旅游线路营销实务;专业拓展类课程设置,以拓展学生视野,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等为目标,主要包括全球美食文化、酒水与茶艺、数字新媒体、一带一路美景赏析等。

(四)教学模式改革

在原有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实践中,行动导向法得到广泛应用。任务驱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和团队合作的能力,取得了丰硕的课堂成果,如学生自主设计的旅游线路产品方案。教学模式的改革需要探索如何实现学生文本方案的实践化、市场化、产业化转化,如何与企业有效对接,将课堂成果延伸到课堂之外,建立实践型教学方式,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考核评价方式。

三、实施与建议

(一)核心课程教材及配套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

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应广泛应用微信公众号、雨课堂、蓝墨云班课等信息化教学手段完善核心课程教材及PPT、微课、教学视频、在线课堂等配套数字化教学资源,以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有效性和互动性,以及学生课外学习的主动性和针对性。

(二)课程思政贯穿专业课程

新形势下,旅游行业的发展对旅游专业人才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专业教师在教学中应把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程,做立德树人的好榜样,通过邀请旅游行业标兵、道德模范、优秀毕业生进课堂及典型案例分享等方式,提升学生对旅游行业的认知,培养学生的社会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通过阅读分享、旅游摄影作品展、撰写旅游游记等多种方式,提高学生的人文底蕴和综合素养,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及对旅游专业的热爱。

(三)学生职业技能培养的转变

旅游行业发展新需求和人才培养的新定位,要求本专业高职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从重视导游讲解等技能向培养学生旅游线路策划和设计能力转变。高职职业技能大赛可增设学生线路设计项目,突出对学生团队合作以及创新创业能力的考核。同时,建立“赛企联合”机制,大赛作品作为旅游企业的智库,将优秀作品及时投向市场,在减少企业旅游产品开发成本的同时,实现学生成果的转化,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成就感。

(四)設立旅游策划师等职业资格证书

旅游协会和相关部门可建立和完善旅游策划师、定制师、旅游咨询师等新职业岗位的从业标准和职业规范,同时确立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和考核标准,以提高从业人员的积极性,满足旅游行业发展对新人才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北京旅游学会,魏小安,安金明.新时代的旅游变革[M].中国旅游出版社,2019(5)

[2]尚明娟,吴阗甜,俞金蕊.新形势下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5(5).

[3]熊文平.旅游专业大学毕业生就业特点研究[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7(10)

[4]崔英方.文旅融合背景下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9(12)

(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北京102200)

猜你喜欢

旅游管理专业新形势人才培养
本科旅游管理专业财务管理课程教学的思考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的实践与研究
中等职业学校旅游管理专业有效教学的实践探讨
新形势下“管理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新形势下班集体建设创新的实践与思考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