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市场需求的高校非学历培训教育研究
2020-06-22马浩丁超豪
马浩 丁超豪
摘要:近年来,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持续加速,加之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日臻深化,对人力资源的需求结构趋于多样,并提出了更高要求。唯有不断学习,才能紧跟时代发展步伐,进而从容地应对社会竞争挑战。高校非学历培训教育的市场需求缺口不断扩大,其发展势在必行,是打造“教育强国”、“人才强国”的关键一环。本文基于对高校非学历培训教育的概述,着重就其面对市场需求的发展对策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非学历培训教育;市场需求;发展对策
doi:10.16083/j.cnki.1671-1580.2020.04.039
中图分类号:G7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20)04—0163—04
21世纪是教育主导的时代,终身学习已然成为了一种潮流。时至今日,我国高等非学历培训教育活动的由来已久,并展现出了日臻强烈的市场需求态势,对满足社会发展作用显著。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融合发展,不仅对二者自身分别具有重要意义,对高等学校作为一个整体如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也提供了基于实践的新鲜经验。[1]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高校非学历培训教育的有效展开,为公众提供了更多学习的机会和平台,有助于提升全民素质素养,从而实现更高层级的发展。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校教育事业的不断完善和发展,相关类课题研究备受关注和热议。作为一名高校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结合自身工作实际,针对目前我国高校非学历培训教育的实施路径展开一番深入的研究与探讨。
一、高校非学历培训教育概述
非学历教育是相对于学历教育而言的,是一种根据各种实际需求而进行的教学形式,主要有岗位培训、项目培训、专业培训、行业培训和各种层次的继续教育。[2]某种维度上讲,非学历教育作为现代高等教育的一类,属于终身教育培训范畴,是社会人才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因而其发展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是进一步满足经济市场对人才需求的结果。王北生、姬忠林等认为,非学历教育是指成人通过成人教育的学习,不是为了获取学历证明,而为了提高工作技能和生活情趣。布鲁贝克指出,成人高等教育的非学历教育主要指普通高等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所进行的高水平的技术培养教育、岗位培训教育和各类大学后的继续教育。从教育属性上讲,高校非学历培训教育,并没有严格的入学资格限制、固定的学时长短安排,强调学习过程的参与及对学习意义的理解,是一种以学习者为主体的自觉自愿活动。作为应用教育和目的教育的非学历教育具有市场性,相较于学历教育,其与社会生活之间的联系更为紧密,且办学形式灵活多样,触涉到的知识体系更为先进,尤其是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拥有着更为广泛的受众基础。对于人口众多、正在发展中的中国而言,高校非学历培训教育发展有着非凡的价值意义。正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在终身教育引领的新时代,高校非学历培训教育以其灵活、多样的学习机会,满足了社会成员可持续发展的需求,辅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服务社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在继续保持学历教育稳步发展的同时,必须加大力度推进非学历教育发展。将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相结合,推动终身教育体系的建设和早日实现学习型社会的宏伟目标。[3]可以说非学历教育培训工作的开展为高校开辟全新的工作阵地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另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加速,加之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人才的战略价值地位愈加突出,并面临着更多、更高的要求, 高校非学历培训教育提供了新的塑造人的平台,是积极响应国家系列战略部署的重要体现。
二、面对市场需求的高校非学历培训教育对策
高校非学历培训教育的本质属性,决定了其必须要面向市场需求,如此才能最大限度地突出其功能价值。作者基于上述认知,结合实际情况,针对性地提出了以下几种面对市场需求的高校非学历培训教育对策,以供参考和借鉴。
(一)加大政策支持
面对市场需求的高校非学历培训教育发展,有利于促进终身教育普及,是打造“人才强国”至关重要的一环,应当得到政府层面的有效支持。社会服务是高校办学的主要职能之一,且经过多年的累积,形成了独特的优势,在促进人才发展方面的价值毋庸置疑,间接驱动着地方经济增长。正是基于高校非学历培训教育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多重创造,各级政府需对其加强扶持,使其功能得到最大释放,进而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事实上,一些发达国家十分重视成人非学历教育的立法工作,如美国颁布了《成人教育法案》、日本出台了《社会教育法》、英国推出了《继续教育条例》等。相比之下,我国相关方面的立法尚处于空白状态,成人教育有关内容散见于政府文件中。为此,全面依法治国战略视角下,建议进一步完善我国立法结构,从法治层面上推进高校非学历培训教育的规范化发展,提高其正当性,赢得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对其发展意义非凡。同时,地方政府应严格落实党中央系列战略部署,加大对高校非学历培训教育经费、政策等方面的支持,充分发挥自身宏观调控职能,引导各类高校非学历培新教育的错位发展,满足日臻多元的市场需求。另外,逐步建立以社会为主体、市场机制为核心的监控体系,引导中介组织、 行业协会、新闻媒体、学术团体等社会各界力量的有效参与,从不同视角扩大对高校非学历培训教育发展的支持,积累更多的信息资源支持,如此势必能够打开新的局面。
(二)深入需求分析
精准的市场需求分析,是高校非学历培训教育的首要环节,同时还需建立完善的控制机制,以实现最大效果产出。国内知名学者曾美环曾在其学术研究中指出,受众分析应从组织、个人的角度出发,深入调研需求并按照其需求设置学习内容,打破高校培训机构“有什么就学什么”、教师“会什么就教什么”的传统做法。综合来讲,全面的受众分析应当包括学员特征、学习需求、市场动态等。其中,学员特征分析来看,他们多数为在职工作人员,已经接受过相对完整的理论教育,且在社会中历经锤炼,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为此高校非学历培训教育切不可讨论学历教育教学方案,而是重点突出实践教学,帮助学员解决实际问题,并注重新技术、新思想、新知识的导入,以引导他们认知升华。通过对学员的学习需求分析,他们的功利主义倾向较为明显,普遍认为非学历培训教育课程的针对性,是影响其是否参加的直接因素,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直面思想认识、岗位工作。市场动态分析下,社会分工愈加明确,加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驱动作用,使得复合型人才的需求缺口逐步扩大,高校非学歷培训教育要强调促进学员全面发展。为了得到更为准确的市场需求反馈信息,高校可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加强与合作行业、企业之间的沟通,了解其发展战略及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深入学员中调研,事前掌握他们的工作任务和性质,可通过掌握岗位任职资格等资料,继而确定非学历培训教育的服务项目,为后续系列工作展开铺筑基础。此外,非学历教育的着眼点应放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上,非学历培训管理者应从地方经济发展的战略布局出发,凭借高校的教育资源优势,着力对当地劳动者进行技能培训,提高区域人才的专业水平[4],并在发挥市场经济导向作用的基础上,促进非学历教育服务形式的完善,将咨询服务、委托教育、推广教育等全部纳入到高校非学历教育体系当中。
(三)打造精品课程
课程项目建设是高校非学历培训教育有效展开的基础,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最终效果。相较于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具有实用性与针对性相结合、及时性与创新性相结合、灵活性与多样性相结合的特点,高校要注重深入市场需求分析,紧跟社会发展动态,充分整合国内外科技领域的新知识、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等。与此同时,高校非学历培训教育课程开发,还需打造重点学科、特色学科,并以此为基础,拓展培训教育项目,如此才能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但其本身作为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势必会触涉到庞杂的系统化工作,应充分发挥行业、企业优势,积累更多的资源支持。产学研一体化建设背景下,政府相关系列政策支持,为进一步推动校企深化合作创造了利好条件。尤其是市场经济时代,人才作为现代企业竞争的核心资本,是其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关键支撑。而高校作为人才资源输出主阵地,企业合作介入,实现了双方的互利共赢。对此,高校可基于前期市场需求调研工作,结合自身专业特点及优势,安排不同的可供选择的非学历培训教育项目,主动向企事业单位推介,以主动出击的服务方式,迅速打开并占领市场。如此,在企事业单位的高度认可与支持下,引导其在非学历培训教育课程开发中的参与,集聚更多优势资源,最终形成良性循环。高校非学历培训教育本身作为市场运作的产物,唯有以市场需求为切入点,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步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同步创造,要紧密跟踪其动态变化,不断植入新的内容。
(四)创新组织方法
相较于学历教育,高校非学历培训教育面向的学员,有著更为明确的职业发展规划,自身定位清晰,需求指向明了,因而自主学习能动性更强。对此,基于市场需求导向的高校非学历培训教育,要尽快从传统应试教育模式中跳脱出来,深植“以人为本”的关怀,最大限度地释放学生主观能动性,引导其个性化成长,在潜移默化中激发他们的创新创造意识及能力,以积极应对激励的社会竞争。具体而言,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以学生认知结构及规律为切入点,创新组织方法,如案例教学法、问题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等,促进理论知识概念的形象化转变,恰当植入实践教学环节,重点突出知识的应用性,真正实现非学历培训教育的价值。同时,接受高校非学历培训教育的学员,同时扮演着多重角色身份,如学生、职员、家长等,加之地域限制,可能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到校学习。宏观信息化生态下,计算机、互联网等现代化科技应用,有效解决了上述问题,并促进了教育公平。为此,高校应进一步加强网络教育发展,充分利用其广泛性、实效性、共享性、交互性等特点,开发线上课堂,解决学员的现实困扰。在此过程中,高校应进一步完善线上教育功能配套,包括报名、选课、共享资源、布置作业等,聘请专门的网络教师,实时解答学生自主学习中遇到的各类问题,使之感受到与传统课堂教学相同的效果。基于此,加强与兄弟院校之间的合作,联合开发非学历培训教育优质资源,面向社会公众开放,为推进我国终身教育事业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五)完善考评机制
面对市场需求的高校非学历培训教育,其根本目的是为了进一步丰富我国人力资源结构,为人们创造终身学习的机会,从而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激烈的竞争。完善的考评机制建设,亦是一个不断反思的过程,对市场需求的挖掘更为深入,且有利于指导高校非学历培训教育的再优化。现实中人们已然认识到,一个人职业生涯的成败、社会地位的高低,关键取决于社会对其需求程度和认可程度,而非仅仅局限于获得的证明。尤其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一个人的综合素质素养水平建设显得至关重要。为此,教育部门在全国范围内启动并推行“双证”制度,即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由此高校非学历培训教育市场空前火热。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学分互认互通相继推行开来,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因此,高校非学历培训教育应进一步完善学分制考核模式建设,以更加紧密贴合市场需求的方式,提高毕业生的职业适应能力,增强他们的就业、创业竞争力。具体而言,面对市场需求的高校非学历培训教育考评机制建设,应当结合上述分析结果,进一步丰富项目内容设计,包括知识素养、能力素养、素质素养等,尽可能全面、客观地折射学生综合水平,继而提供个性化的培训教育服务。同时,还需要借助互联网技术优势,积极构建反馈式分层评价体系,利用手机APP打造学员参与培训效果反馈模块,让学员向高校予以反馈培训后在日常工作中对知识的应用情况、企业的评价情况等信息。[5]最后,有机地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组合起来,关注学生动态表现,及时发现他们的短板,有针对性地加强培训教育,势必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要强调学生在整个过程中的有效参与,积极收集他们的效果反馈,深入定位其需求,促进非学历培训教育供需动态平衡。
(六)扎实师资保障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良好的师资队伍智力保障,是推动高校非学历培训教育发展的关键。尤其是面对日臻多元且强烈的市场需求,进一步加强高校非学历培训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势在必行。在具体的践行过程中,高校应进一步改善非学历培训教育的内控环境,建立激励竞争机制,营造相对宽松的工作氛围,树立榜样典范,鼓励创新创造,对高层次、高素质、高水平的骨干教师实行政策倾斜,使之享受职位晋升、科研资助、进修培训等优先权,最大限度地激发其发展热情,使之为高校非学历培训教育做出更大贡献,同步实现自我职业价值、人生价值等追求。同时,高校非学历培训教育的基本服务定位,决定了其范围广、门类多、跨度大。尤其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深化,社会分工愈加明确,对人才的需求种类趋于多元化,单纯地依靠专职教师很难完成预设任务。事实上,就我国的高校非学历培训教育发展来看,兼职教师的所占比重日渐加大,甚至接近或超过专职教师。对此,高校要着重关注兼职师资队伍的建设,结合非学历培训教育需求,协调好其与专职教师之间的比重分配,面向社会开放,严格聘任条件,形成两者互补优势,实现更高质量的服务输出。另外,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更新周期大幅缩短,社会上爆发出了强烈的学习需求,并对高校非学历培训教育提出了更高条件。对此,高校要深入师资教研工作,不断充实他们的学识结构,及时更新其思想理念,弥补自身存在的实践经验短板,提升整体师资队伍素质素养水平,以满足市场需求。
三、结语
综上所述,发展面对市场需求的高校非学历培训教育势在必行,是国家发展战略部署的重要一环,更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其本身作为一项庞杂的系统化工程,在实践过程中,应当得到政府层面的大力支持,并注重深入市场需求分析,以此为导向打造精品课程、创新组织方法,建立完善的考评机制,依托扎实的师资队伍保障,实现其最大價值创造。与此同时,高校非学历教育涉及面较广,因此在实践过程中不应只依靠学校自身的力量,而是要在政府、企业以及高校等各方的共同努力之下来实现,以此来将高校非学历教育推向一个更加高质量、专业化的发展高度,促进高校非学历人才培育作用的充分发挥。
[参考文献]
[1]汤丹阳,郭大勇.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融合发展——清华大学继续教育服务学科建设发展探索之路[J].成人教育,2020(03).
[2]刘沣霈.普通高校成人非学历教育发展的现状及思考[J].教育现代化,2019(62).
[3]陈敏艳,张洁.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接轨策略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19(07).
[4]李宝井.非学历培训市场发展与高校非学历培训教育体系构建[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07).
[5]吴静.泛在教育视角下高校非学历教育改革路径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03).
Research on Non-academic Training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acing Market Demand
MA Hao,DING Chaohao
(Jilin University,Changchun Jilin 130000,China)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continuous acceler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deepening of the reform of the market economy system, the demand structure for human resources tends to be diversified and higher requirements are put forward. Only by continuous learning can we keep pac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and then calmly deal with the challenges of social competition. The gap in market demand for non-academic training and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constantly widening, and its development is imperative. It is a key link in building a "powerful nation in education" and a "powerful nation in talents". Based on an overview of non-academic training and education this paper focuses on its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in the face of market demand.
Key words: non-academic training and education; market demand;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责任编辑:张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