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老年慢性肾衰竭的效果分析

2020-06-22刘文丽李光远褚继荣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28期
关键词:血钙高通量肾衰竭

刘文丽,李光远,褚继荣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医院,新疆 五家渠 831300)

慢性肾衰竭是指患者肾脏被各种因素影响导致出现慢性进展性的肾损害,从而导致患者肾功能异常现象以及肾明显的萎缩现象发生[1],病情若发展到晚期将会进展为尿毒症,严重危害患者生命健康。而高通量血液透析作为一种先进的血液净化技术,在改善肾衰竭患者症状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此,本文对老年慢性肾衰竭患者应用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并对其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5月~2019年7月间到我院就诊的68例老年慢性肾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68例患者分为高通量组和常规组,每组各34例。其中高通量组男18例,女16例,年龄56~79岁,平均(66.48±5.24)岁。常规组男17例,女17例,年龄55~78岁,平均(66.17±5.37)岁。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通过且所有患者均已签署知情书。排除标准:①存在感染患者②存在血压不稳定患者③存在心脏衰竭患者。高通量组和常规组患者的基本资料经分析无较大差异(P>0.05),可进行比较。

1.2 方法

给予常规组患者常规血液透析滤过治疗,设置超滤系数为50 ml/(h•mmHg),滤膜表面积为1.8m3。给予高通量组患者高通量血液透析进行治疗,在透析过程中对患者使用低分子肝素钠进行抗凝,采用碳酸氢盐作为透析液,并设置超滤系数为40 ml/(h•mmHg),流量控制在200~250 ml/min,滤膜表面积为1.6m3。

1.3 观察指标

比较高通量组和常规组治疗后的血磷、血钙、白蛋白、血肌酐等指标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中患者治疗前后血磷、血钙等相关指标水平均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且以()表示,给予t检验,P<0.05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高通量组和常规组治疗后各相关指标的比较

如表1所示,治疗后,高通量组与常规组在血磷、血钙、白蛋白以及血肌酐等指标上的差异较为明显(P均<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1 高通量组和常规组治疗后各相关指标的比较()

表1 高通量组和常规组治疗后各相关指标的比较()

组别 血磷(mmol/L) 血钙(mmol/L) 白蛋白(g/L) 血肌酐(umol/L)高通量组(n=34) 1.52±0.64 2.06±0.52 37.45±2.84 648.53±55.19常规组(n=34) 1.88±0.61 2.38±0.74 33.79±2.18 706.38±61.47 t 2.374 2.063 5.961 4.083 P 0.021 0.044 0.000 0.000

3 讨 论

血液透析是利用半透膜原理,通过对流以及弥散等方式将患者体内有害物质及代谢废物排出体外,达到纠正电解质和净化血液的作用,在治疗老年慢性肾衰竭患者时,常规的血液透析虽也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在清除患者体内毒素的作用上还有所欠缺[2]。

而相关研究表明[3],高通量血液透析不但能保持患者体内各项指标的正常水平,还可以排出大量的小、中分子毒素,从而改善患者血脂情况,降低毒素在患者体内的堆积,治疗效果优越。王志强[4]等人指出,经过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其血清中的血肌酐、磷、钙、血尿酸等物质均得到显著的下降。而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高通量组与常规组在血磷、血钙、白蛋白以及血肌酐等指标上的差异较为明显(P均<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相比较常规血液透析,对老年慢性肾衰竭患者应用高通量血液透析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血液透析率,使患者相关指标趋于正常水平,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血钙高通量肾衰竭
高通量血液透析临床研究进展
血钙正常 可能也需补钙
围产期奶牛血钙影响因素及其与生产性能关系分析
Ka频段高通量卫星在铁路通信中的应用探讨
中国通信卫星开启高通量时代
氟斑牙患儿ERα启动子区甲基化率与血钙和尿氟的相关性
高脂血症性和胆源性急性胰腺炎患者血钙和全段甲状旁腺素的变化及其与病情的相关性
护理干预在高通量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利肠汤在慢性肾衰竭中的临床应用
益肾降浊胶囊治疗慢性肾衰竭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