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中智慧校园建设路径
2020-06-18刘丽英
刘丽英
【摘 要】本文分析“互联网+核心素养”深度融合的意义,论述“互联网+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中智慧校园建设路径,从智慧校园集成体系、学习活动、教学平台、学生生活四个层面提出建议,以推进学校形成育人新生态。
【关键词】“互联网+核心素养” 智慧校园 育人环境 建设路径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46-0084-02
建设教育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新时代要把发展教育作为发展社会经济的重要切入点,只有推进教育现代化转型,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落实立德树人的育人任务,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开展素质教育,才能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基于此,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学校育人的共识,尤其是在互联网背景下,构建“互联网+核心素养”的人才培养体系,推动学科建设和育人模式的同步创新是学校建设的热点问题。而智慧校园建设能从技术层面、思维层面推进校园育人体系的全面创新,进一步提高学校教育的科技含量。
一、“互联網+核心素养”深度融合的意义
首先,信息技术时代下,互联网技术逐步推进教育新生态的形成和发展,教育工作者要认识到教育已经进入新时代,未来教育改革的主流趋势必然是教育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核心素养指的是学生应当具备的、能够满足他们终身发展以及适应社会需求的基本素质和能力。互联网推动了社会文化多元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发展,因此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成为学校教育开展的重要内容。欧盟、美国等发达国家都十分关注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并创建完善的核心素养培养评价标准和制度,以此提高教育改革的质量。
其次,互联网推动了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为学校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同时也推动了学校信息化教学改革和创新,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互联网时代,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有了更加广泛的内涵和外延,互联网技术能打破时空限制,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教学资源、更宽广的教学渠道,让学校教育不只停留在课堂教学层面上,而是朝向更大的范围进行延伸。
最后,“互联网+核心素养”背景下,学校首先要明确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也是新时代育人方向的全面创新。一是学生应当具备较深厚的文化基础,尤其要具备现代科学精神和人文内涵,要学会用现代科学的理性眼光观察世界、理解世界,同时培育深厚的人文内涵和现代人文精神,这就要求学校要注重思想道德教育。二是学生要具备自主发展能力。“互联网+核心素养”要求学生不仅要学会学习,更要学会生活,学会适应社会,满足社会和改造社会。因此,学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高品质思维能力、批判能力和创新能力,让学生能够独立适应社会。三是学生要具备社会参与能力。这就需要学校加强责任教育和使命教育,重视实践教学。
二、“互联网+核心素养”背景下的智慧校园建设路径
智慧校园是在我国校园网络化、数字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形成的,是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和校园现代化建设的深度融合。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为智慧校园奠定了物质基础,核心素养理念则为智慧校园奠定了理论基础,两者互相融合、互相渗透,促使智慧校园建设成为教学体系改革、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举措。
(一)以数字校园为基础,建设智慧校园集成体系
从数字校园过渡到智慧校园,可以依托数字校园的建设成就,将数字校园建设过程中的不同业务系统数据、平台等整合为一个集成体系,实现数据信息、功能服务的交互融合,推动智慧校园功能服务的完善。在数字校园的基础上,智慧校园更加强调校园功能的智能化和自助化。学校可以通过智慧校园体系减轻校园传统工作的压力,为教师和学生营造更加自主、独立和开放的校园环境。
智慧校园的基本建设思路包括三方面。第一,做好智慧校园顶层设计,包括智慧校园的信息技术平台、信息技术、功能模块、组织机构、负责人等,同时制订智慧校园的统一管理制度和管理标准。第二,建设共享中心数据库,在中心数据库中下设多个功能模块,包括科研活动、教学活动、管理活动和生活服务等,再在多个功能模块建立分层级的数据库实现非涉密数据共建共享。学校创建统一的数据录入、检索和下载标准体系,实现多个功能模块的技术对接;在中心数据库中依据不同的岗位、职能等设定相关准入权限,其中公共开放的数据库可以做到全校师生共享,并通过信息对称交流推动多部门联动配合,将多个部门职能整合到一个平台上。第三,要做好数据整合工作,将传统的工作系统,包括教务体系、后勤体系、图书馆管理体系等的数据文件实现标准录入、存储和检索,并进行数据整合分析,为智慧校园的多个功能模块工作开展提供信息支撑。
(二)依托智慧校园,建立教学活动平台
依托智慧校园,学校可以建立统一的教学活动平台,推进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智能化的教学活动平台要坚持以核心素养培养为核心,结合当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化和特色化学习需求,创建多元化功能模块。例如:在智慧校园学习平台上设置网络学案系统、教学互动系统、网络课堂系统和自主学习系统等,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以上任意一个系统,如在寒暑假期间学生可以选择开放性课程接受远程教学、异地教学、即时教学等。教学平台提供开放、交互和自主的学习氛围,学生不再完全依赖教师进行学习,而是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课程,掌控学习进度,获取远程教育资源,实现和名师的对话交流,学习其他学校的优质课程。在这种较为开放和自主的学习氛围下,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都能得到有效提升,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能够根据自身情况完成知识构建。
当然,教学平台除了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服务,也为教师提供教学辅助。基于智慧校园的教学平台,其功能设施要以服务教师为中心,将教师教学、课堂教学等多个系统组合起来,建立网络教学系统、教学培育系统、教学资源管理与应用系统、网络备课系统等,实力较为雄厚的学校还可以创建家校融合系统、远程教学系统等,让家庭完成辅助教学职能,进一步推动家校合作。
(三)基于智慧校园,融合校园管理智能
校园管理要将后勤、图书馆、学校环境等纳入统一体系中,强化现代化管理,推动校园管理向校园服务转型。如当前的校园一卡通,将学生卡、阅读卡、饭卡等信息数据统一起来,在学校的管理机构中实行统一的管理标准和制度,为学生提供多种服务功能,包括阅读服务、身份认证、饭卡充值等。智慧校园要在一卡通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广使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平台,将校园管理的多个职能深度融合。
在智慧校园体系中,管理系统可以为学校提供流程、组织、权限、通知等多种功能。不同的学校可以根据管理的特殊情况,构建特色化的业务流程,如教职工请假流程、学校活动通知流程以及文件审批流程等。智慧校园体系将校园管理的多个职能部门整合到一个平台上,不同职能部门实现信息共享、工作人员同步办公。这样一来,信息文件的传输更加便捷快速,各种审批流程变得更加简单规范,真正实现信息共享、无纸化办公。尤为重要的是,在智慧校园的平台上,职能监督部门可以对任意一个流程的进度进行实时监管,促使校园办公过程可视化,让历史数据有据可循。
(四)利用智慧校园,丰富学生生活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对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极为重要。校园文化活动能够培养学生的社会参与、实践能力和责任意识,通过信息技术开展校园文化活动,能创新文化活动形式和内容,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在活动中更富有创新性。
学生的生活需求和学习需求是多方面的、个性化的,传统的学校建设忽视了学生生活中的个性化需求,而智慧校园则可以依托信息技术提供多方面、立体化的服务体系。如创客活动是借助智慧校园开展的创新型文化活动,该文化活动可以结合学生的不同需求开设多个模块。创客文化活动主要介绍和宣传创客文化、思想;创客设计活动主要是实践活动,引导动手能力强、思维活跃的学生自行组成小组,或参加知识竞赛、科技竞赛,或参加创业项目竞赛等。在智慧校园体系下,多种创意活动能够借助有效的整合实现理论、实践的深度融合。除了创客活动,学校还可以开展多种多样的文化活动、实践活动,让校园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对课程教学形成补充,同时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以及高阶思维。
三、构建智慧校园的注意事项
智慧校园相对来说是一个全新概念,涉及范围较广、涉及人员较多,因此学校必须采取科学合理的层次结构逐步推进,创建并整合多个功能模块。在创建智慧校园过程中学校要坚持做到两方面。
第一,建立提前纠正和补救机制。在创建智慧校园的過程中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解决。一是学校要意识到智慧校园要有自己的特色,不能强行照搬他人模式,因此学校在创建智慧校园之初就要梳理学校办学特色、学生生源特色等。二是学校管理层要意识到,智慧校园是为全校师生、教职工而服务的,只有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和师生的真实需求,才能实现招生、科研、教学、资产管理、校园服务等功能的深度融合。
第二,做好顶层设计。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组织架构和校园文化,学校要做好顶层设计,注重强化智慧校园中的管理职能和岗位责任。在创建智慧校园的过程中,学校可以将传统的层次管理结构转变为平级管理机构,设置职能部门分管不同职能,借助智慧校园平台实现扁平化管理和信息共享,加强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和职能联动,从而打破传统校园管理的孤岛效应。
总之,在“互联网+核心素养”的背景下创建智慧校园,学校要注重管理向服务转型,主动创建多元主体机制,发挥信息技术在校园管理、科研、教学和学生生活中的功能作用,构建一体化的智慧校园平台,将课内课外、理论教学和实践创新相结合,借助智慧校园平台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责任意识、社会参与意识、人文内涵和创新意识等,从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邓伟.基于“互联网+”的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研究[J].食品研究与开发,2020(17).
[2]赵磊磊,代蕊华,赵可云.人工智能场域下智慧校园建设框架及路径[J].中国电化教育,2020(8).
[3]郑禄红,程南清.智慧校园视野下学校信息化 领导力的建设及培养路径[J].中国远程教育(综合版),2020(8).
[4]李璐,王运武.高校智慧校园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20(5).
[5]陈云龙.智慧校园发展瓶颈分析与破解策略——以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智慧校园为例[J].中国教育信息化·高教职教,2020(7).
[6]徐健.基于“智慧校园”的嵌入式档案信息服务模式探讨[J].兰台世界,2020(6).
(责编 罗汝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