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想政治课一体化背景下中学生公共参与素养培养探究

2020-06-18肖迟

广西教育·B版 2020年12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培养策略

肖迟

【摘 要】本文基于当前中学生公共参与素养培养面临的挑战,以中学思想政治教学为研究方向,提出中学思想政治课学生公共参与素养培育的对策:提升教师的重视度,提高教师的培育能力,提升教师自身的参与能力,树立合理的教学目标,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构建活动型学科课程。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 公共参与素养 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46-0029-02

公共參与素养的培养是新课程改革对中学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所提出的全新要求,也是思想政治课一体化背景下的新目标。然而,受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在实际的培养过程中却遇到诸多阻碍,如何解决一系列的问题,成为当前社会广泛关注的话题,是中学思想政治教师迫在眉睫、势在必行的工作。

一、中学思想政治课程培养学生公共参与素养面临的挑战

当前在中学思想政治课程中培养学生的公共参与素养面临着诸多的挑战,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第一,教师重视不足。当前大多数中学思想政治教师对于学生公共参与素养的培养并没有正确的认知,认为在课堂教学中还是应该以知识点的教学为核心,公共参与素养的培养是可有可无的,能够培养是锦上添花,没有也无所谓。这种错误的认知观念,严重阻碍了公共参与素养的培养,导致学生的公共参与意识极为缺乏,无法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成为传统意义上的“书呆子”。

第二,教师自身公共参与素养的缺乏。中学思想政治教师除了自身认知方面的偏差,自身的公共参与意识也不足,正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自身的公共参与素养不高,何谈对学生的公共参与素养进行培养。

第三,学校生活封闭。高中学生作为心智发育已经相对完善的人,相比初中生和小学生而言,对社会有了认知的能力,需要逐步接触社会。在中学考题中存在大量有关社会性的知识材料,但由于学习生活是封闭的,导致学生与外界的联系极为稀少,只能在空闲的假期时间学习。多数学校有假期补课,也占用了学生的一部分课外时间,这些都对学生公共参与素养的养成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二、中学思想政治课学生公共参与素养培育的对策

(一)提升教师的重视度

要想在中学思想政治课程中有效培养学生的公共参与素养能力,就要提升教师的重视度。中学思想政治教师对学生公共参与素养的重视程度高低,直接决定了学生公共参与素养能否得到有效的培养。毫不夸张地说,如果中学思想政治教师对公共参与能力的培养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关注,那么势必难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公共参与素养能力,两者之间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所以,提升中学思想政治教师的重视度显得尤为重要。而教师重视度的提升主要体现在日常教学中是否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公共参与素养。

(二)提高教师的培育能力

很多中学思想政治教师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都想对学生的公共参与素养进行培养,但是受限于自身能力的匮乏,所起到的效果较为微弱,久而久之就放弃了这一念头,不再关注学生公共参与素养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公共参与素养能力难以有效形成。所以,根本问题还是教师自身能力的不足。这就要求学校要重视提升中学思想政治教师的培育能力,使其能够达到培养学生公共参与素养的要求。

例如,学校可以组织教师定期开展研讨会,对如何培养学生的公共参与素养进行探索,分享自身的教学方法和理念,对一些教师优秀的做法,可以进行示范性地应用,然后推广,让所有的中学思想政治教师学习。还可以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培训,到外校进行学习,或者是组织具有丰富经验的教师或专家到本校演讲等,进而提高中学思想政治教师培养学生公共参与素养的能力,为学生养成良好的公共参与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提升教师自身的参与能力

中学生虽然身心已有一定程度的发育,但是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依然会受到周围人和事物的影响,而在这诸多的人和事物中,教师对其影响又是最为深远的。这就要求中学思想政治教师自身要具有良好的公共参与素养,只有教师具备了该素养,学生才会在日常的学习中逐渐地向教师靠拢。反之,如果教师自身不具备公共参与素养,那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然会遇到重重困境。因此,中学思想政治教师还要提升自身的参与能力,为学生起到一个良好的带头示范作用,让学生在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形成良好的公共参与素养。

例如,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对公共参与意识有充分的认识,积极有序地参与社会生活,提高自身的参与能力。如教师可以积极地向政府提建议、写信等,或者是对自身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一些社会问题拨打市长热线,通过自身这种参与行为感染学生,让学生也能够积极参与进来,而不是一直流离在“外面”。并且,教师还可以积极地参与一些普法栏目,如本地区的道德法治平台所推出的说法栏目,对于一些社会中的事务进行评析,发挥教师的带头作用,使得学生感受到教师在积极地参与公共事务,进而自身也主动地参与公共事务中,养成良好的公共参与素养。

(四)制订合理的教学目标

中学思想政治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公共参与素养时,一定要与课程中的三维目标进行有效结合,要让学生在掌握相关知识点的基础上提升公共参与素养,而不是只关注学生公共参与素养的培养或者是知识点的学习,要将两者有效地结合起来,做到共同进步、共同完成。因此,中学思想政治教师要制订合理的教学目标,将培养学生的公共参与素养融入三维教学目标中。

例如,在教学《民主监督:守望公共家园》这一课时,中学思想政治教师就可以在三维教学目标的制订中,体现如何培养学生的公共参与素养。知识目标:对公民监督权的内容拥有一个清晰、充分的了解,对于如何行使民主监督权进行掌握,并对其意义进行理解;能力目标:能够对民主监督的行为进行正确的选择,不会出现过于夸张和不当的监督行为,并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对所学的知识灵活应用;情感目标:对民主监督的意义拥有一个深刻的理解,珍惜并且合理地运用自己的权利,提高自身的主人公意识。通过这种将公共参与素养培养与三维教学目标相融合的方式,制订更加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进而促进中学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开展,做到两不相误,齐头并进。

(五)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

学生之所以公共参与素养较为薄弱,最主要的原因是教材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距离较远,与学生的生活联系不够密切。针对这一问题,中学思想政治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运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弥补教材中生活化素材不足的缺陷,实现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进而提高学生的公共参与素养。

例如,在教学《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这一课时,教师就可列举“一对小夫妻的小南瓜连锁饭店”这样一个简单的例子,让学生对个体经济与私营经济之间的区别进行了解,并通过课堂的提问提升学生的公共参与意识。教师先讲解具体的案例,然后提问学生:“同学们,通过刚才的案例,你们能给老师讲一讲个体经济与私营经济之间的区别吗?”此时学生还处于一个意犹未尽的阶段,让学生分析这样的问题,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会更加乐于学习、分析,进而帮助学生了解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实现知识点的高效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公共参与意识。

(六)构建活动型学科课程

活动型学科课程是中学思想政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效促进学生公共参与素養提升的手段和途径,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充分参与,进而养成良好的参与意识,还能够帮助学生验证所学的知识。在中学思想政治教学中,这种活动型的课程主要分为听证会或辩论赛。

例如,在针对教材中“民主决策”这一知识点进行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开展辩论赛进行教学。教师先为学生选择一个合适的题目,题目要贴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如“中学生能否带手机进校园”,该题目就极为贴合学生的实际生活,也符合教学的内容;在确定主题以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自由地选择正反双方;之后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搜集辩论赛的材料;最后开展辩论赛,由教师和部分学校领导担任评委。这种辩论赛的教学方式,可以极大地提升学生的公共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参与能力,是中学思想政治教师在培养学生公共参与素养中不可或缺的手段。

【参考文献】

[1]张妮.中学思想政治课公共参与素养培养研究[D].固原:宁夏师范学院,2020.

[2]马晓晴.中学思想政治课学生公共参与素养培养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8.

[3]焦露.中学思想政治课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研究[D].固原:宁夏师范学院,2018.

【作者简介】肖 迟(1983— ),女,湖北武汉人,硕士研究生学历,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中学思政课堂活动型教学。

(责编 周 菲)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课培养策略
PBL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应用
思想政治课中加强学生文化自信教育的路径探究
高中与高校思政课衔接的问题所在
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有效性研究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论思想政治课在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作用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