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标准与程序规范的有机结合
——伦敦大学学院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特色
2020-06-17彭安臣赵显通
彭安臣,曾 洁,赵显通
(1. 国防科技大学 教学考评中心,湖南 长沙 410073;2.长沙学院 教务处, 湖南 长沙 410073;3.西南大学 教育学部,重庆 北碚 4007153)
高校教学质量的保障需要外部机制的配合,更需要关注教学质量的内部保障[1]。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在外部评估的推动下,中国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Internal Quality Assurance,IQA)①获得了较快发展,现已基本解决了“有无”的问题,正在“有”的基础之上不断充实完善。如何促进IQA的完善和成熟,成为当前中国高等教育管理亟待研究的现实课题。相对来说,西方发达国家高校IQA建设已经进入一个系统化、精细化、标准化阶段[2]。伦敦大学学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UCL)作为世界著名大学,完善而富有特色的IQA是其卓越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因此,本文以UCL为案例,分析其IQA的要素及特点,期望获得有益启示。
一、UCL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发展概况
UCL是一所创建于1826年的综合性大学,是伦敦大学联盟(University of London)的建校学院,与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帝国理工学院和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并称为“G5超级精英大学”,也是英国顶尖研究型大学联盟罗素大学集团的一员[3]。UCL开创了多个英国高等教育史上的第一:第一个在招生上不论种族、宗教和政治信仰的英国大学,第一所给与女性与男性同等受教育权利的大学,英格兰第一个学生会的创始地。伦敦大学学院校长马尔科姆·格兰特曾说:“我非常骄傲的是,伦敦大学学院建立的一些准则最终也被其他大学采用,包括牛津和剑桥。”[4]在2020QS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列世界第8名、英国第3名[5]。
UCL创校之初,仅拥有医学院、数学与物理学院、工程科学学院和社会科学学院,现已扩展至11个组成学院,设有70个学术部门,成为英国规模最大、学科最广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在艺术、人文、社会科学、物理、生物和医学、工程和建筑环境等方面全球领先。在2017/18年度,UCL拥有约41,500名学生和15,100名教职员工[6]。
2009年,UCL的QAA审查采取了机构审计(Institutional Audit)的形式。审计小组认为UCL的学术标准与质量管理是可以信任的,在四个方面值得肯定,即:对工作人员和学生的指导的质量、清晰度与可及性,内部质量评审过程进行内部定期评审,支持新本科生的过渡项目,利用研究日志记录研究生的培养和进步情况[7]。
2014年,UCL与教育学院合并后,学术委员会开始对当时所有的法规和程序进行审查,并由教育委员会和研究学位委员会进行监督,以便就与教学及研究学位课程有关事宜建立一个明确的参考点。学术及管理框架大幅修订,包括资历及学分架构、质素检讨架构及学术合作架构。从2015年秋季开始,新的学术手册在UCL网站上发布,为所有的学术条款提供了关键参考点。
2016年,QAA发布了《高等教育评论:伦敦大学学院》,对UCL的高等教育条款判断如下:设置和维持奖项的学术标准符合英国的期望,学生学习机会的质量符合英国的期望,有关学习机会的信息质量符合英国的期望;增加学生的学习机会符合英国的期望[7]。QAA审核小组认为UCL的良好实践有以下特点:一是通过互联课程倡议,将研究性学习嵌入所有项目当中;二是让学生作为合作伙伴参与UCL改变者的调查项目,以提高学生学习机会的质量;三是博士生培养机构为促进和提升研究生培养环境而提供的单一的全校范围的框架[7]。
经过多年的积累和发展,UCL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内部质量保障的体系、方法和程序,其价值理念深入到全校师生价值认同之中。
二、UCL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特点分析
IQA包括质量保障主体、质量保障内容、质量标准、规章制度等要素[1],从这些要素看, UCL的IQA具有以下特点。
(一)学术主导的质量保障组织
在学校章程和相关管理规定中,规定了UCL治理模式及结构,治理框架见图1[8]。
图1 UCL治理框架
1.理事会。UCL的最高行政机关为理事会(Council),它的职责是:负责监督UCL的管理和行政及其事务,批准UCL的使命与战略愿景及其长期学术与商业计划,在学术委员会关于学术政策的建议下监督UCL的管理与行政及其事务。理事会共有20位委员:11位是校外成员,7位是学院的学术职员(包括教务长),2位为学生。大会主席的任期为5年,一年开6次会议。
2.学术委员会。学术委员会的职责是:就影响学院教育政策的所有学术事宜和问题向理事会提出建议;根据学术人员的任命条件和任期,考虑并向理事会提出建议;履行理事会不时指定的与学院有关的其他职责和职能;在必要时选举和提名理事会成员;推荐大学学位的授予。学术委员会下设的教育委员会,是一个校内质量保障的宏观协调机构,致力于与各部门就质量保障框架进行持续商讨,提出指导各部门进行质量保障的政策并指导与监控各部门的执行。各学院亦设立学院教学委员会,下设系教学委员会,对教育质量保障事务层层把关。
3.教务长。理事会授权教务长(Provost)作为首席执行官,负责UCL的学术、财政及人力资源分配有关的工作。理事会一般会先咨询学术委员会的意见,然后委任教务长,并有向其问责的权力。教务长拥有委任副教务长(Vice-provost)的权力。副教务长共设6个席位,分别在教育、研究、医疗、国际合作、企业管理、协调方面协助教务长执行事务,他们都是教务长高级监管团队(Provost's Senior Management Team)的成员。学院的院长(Dean)及财政督导(Director of Finance and Business Affairs)同样由理事会及教务长高级监管团队委任。院长的主要职责是向教务长及其团队提交关于自己学院的发展策略、人力资源分配、课程与考核编制、学生事务等的报告。
可见,UCL采用并追求学术主导的质量管理和提升(Quality Management and Enhancement,QME)战略,认为学术人员的积极且批判性参与是实现学校使命的核心[9]。UCL的理事会,在学术治理方面授权给学术委员会,在执行和管理方面授权给总裁和教务长,正是通过学术与行政两大系统保证教育教学质量。这样一个由学术人员主导、行政人员辅助的系统,优点在于能够尊重学术人员的专业判断,将质量保障责任下放到每一个系所,让每一位教师都能够参与到质量保障体系中并拥有质量保障的参与权与决定权,让注重质量保障的文化渗透到每一个步骤中,也能增进教师对学校的认同感、忠诚感。
(二)“金字塔”型质量审查框架
基于风险、均衡、结果驱动的质量审查框架,集成了监控标准、学生体验和战略质量提升活动的所有关键流程,是确保学术标准与学生学习机会质量的重要工具(见图2)[10]。
图2 UCL质量审查框架
从图2可知,UCL的质量审查框架包括:内部质量审查(部门),年度学生体验评估(年度监控),关联课程:计划强化,入学、升学和奖励数据,外部审查;学生反馈,学生改变者,同行观察(对话),学校平台[9]。这里阐述几种主要途径:
1.年度学生体验评估(Annual Student Experience Review, ASER)[10]。ASER通过汇集数据审查、外部审查员报告、学生调查、全国学生调查等各类监测活动,提供以下机会:监督每个部门对学生数据集和后续行动的审查计划;每年反映风险和弱点,确定需要采取的行动;审查流程并参与大学质量保证和质量增强政策;讨论部门和教师对关键战略教育的参与优先事项;为教育委员会提供讨论学生的正式机会、项目组合和项目的有效性,回应学生的反馈;审查学术伙伴关系活动(包括学生交流/出国留学);审查外部审查员报告中出现的共同主题;为值得更广泛传播的良好做法提供机会。
2.内部质量审核(Internal Quality Assurance, IQR)[9]。IQR是包括UCL的所有学术部门(以及少数非部门学术单位和跨部门学位课程)参与的学术质量管理和提升过程。从1992年开始实施以来,IQR一直是UCL教学质量保障的重要途径之一,每五年一轮,旨在针对各个科系的管理机制与质量保证程序进行评估,并不针对教学内容进行监管。整个程序包括五个步骤:院系提交自评报告、审查组(IQR team)实地访查(1-2个工作日)、审查组撰写报告、审查组和院系共同召开追踪会议帮助院系撰写行动计划、向学校质量保证委员会提交相关材料。应该说,IQR不仅仅是一个验证性评价机制,更是一个为各院系反思和提高已有质量保证体系和结构的良好机会。
3.外部审查(External Examining)。外部审查是英国大学自治背景下维持学术标准的主要手段之一。外部审查重点考查的内容包括学位授予、评分标准、改卷过程、成绩比较、优秀案例等,最后向学校的学术部门以及校领导递交一份关于专业设置、教职工队伍综合能力、教学质量等方面的书面报告以供参考。外部审查员在其业务领域之内是相对独立的,不受到来自校方的压力和约束。
4.同行对话计划(Peer Dialogue Scheme)。同行对话计划面向教授,目的是通过与同事密切合作,激励教师发展教学促进学生的学习。它使教师能够专注于开发一系列实践维度,例如课堂教学、评估反馈或资源开发。同行对话不是一个评判过程,而是一个创造性思考发展教师的教育实践的机会。
5.学生学术代表(Student Academic Representation)。UCL的管理条例规定如下:在每个学术部门,至少应有一个学生协商委员会(SSCC)。每个SSCC每学年至少召开两次会议。学生学术代表成员来自UCL的部门、学院、专业服务部门和学生会。学生学术代表的目的是,使UCL的学生和工作人员之间能够建立伙伴关系,通过学生代表的声音影响学校、院系和部门等层面的工作。
(三)对接国家学术基准的质量标准
UCL的IQA是基于英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局基准声明,英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高等教育资格框架等政策基础上制定的,以确保学术标准的设定水平符合英国的门槛预期,并与内部设定的学术标准相一致。为了确保其学术水平,学位授予机构建立透明而全面的学术框架和法规,以对授予学业成绩和资格进行管理。UCL的《学术手册》(UCL Academic Manual)分为学生招募和招生、资格和学分框架、教学计划的注册框架、教学方案的评估框架、研究学位框架、学生工作框架、计划和模块批准和修订框架、学术伙伴关系框架、质量审查框架、生命学习框架、教与学、职责和责任、教师和部门委员会、治理等14章。其中的“资格和学分框架”(QCF)中对所提供的所有学位进行了说明,定义了授予UCL学分和资格的规章、政策和程序[7]。而“教学方案的评估框架”是UCL的本科生和授课式研究生的评估和考试的规章制度,定义了UCL的门槛(threshold)学术标准。此外,UCL规范其所有学位课程(包括教授和研究课程)的设计、命名和授予,以确保适当地设定和维持最低的学术标准。审查小组认为,UCL的学术及管理架构的范围十分广泛,并已于近期加以巩固,以促进整个院校实践的进一步协调及标准化;UCL在制定学术标准和确保这些标准在实践中得以保持时,都充分利用了外部投入[7]。
(四)操作性强的规章制度
通过多年的积累,UCL已订形成了一套完备且具可操作性的质量保障规章制度,如《学术手册》《学与教策略》(UCL Learning and Teaching Strategy)等,对质量保障的战略、目标、方法、程序进行规定,涉及的内容全面细致,文本的程序性、操作性强,并通过学校网站、印发各类手册和宣传单等方式阐述和公开,以此规范全校师生的行为[10]。一是对学位批准的政策和程序有详细阐述,以确保根据FHEQ资格描述来界定学习成果,并通过相关的主题基准声明来告知学习成果。二是学校定期公布质量内部评估的程序和操作规程,如学校质量的年度评估安排、阶段评估计划和质量进展评估结果。三是描述了课程修改、学习成果和评估方法的程序,在UCL网站上提供课程模块的描述与程序信息,供所有师生员工访问查询[10]。
(五)重视学生的参与和体验
注意学生的学习体验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学生代表以学生观察员身份参与到校委员会,对学校教学政策制定提供咨询、进行监督。学术常务委员会和小组委员会的学生代表分为院系级代表、学生学术代表、通过学生会的代表、UCL学术地位和小组委员会的学生代表、非学术和法定委员会的学生代表等类型。在这些委员会中,学生代表有很多机会对大学的运作情况发表意见,确保UCL的决策能考虑到学生的需求[10]。二是通过对学生调查了解学生对教学安排、授课情况的看法与意见。除了全国学生调查(NSS)外,UCL还使用了许多内部调查,包括学生晴雨表、研究生研究型学生经验(PRES),以及研究生教学经验调查(PTES)。学生评估问卷(SEQ)也用于收集课程的信息[7]。将学生纳入高校IQA,丰富和完善了IQA的保障主体构成,通过学生调查收集反馈相关信息,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满足了学生作为高等教育利益相关者的主体要求。
三、结论与启示
英国高等教育迄今已有 800 多年历史,英国高校IQA的发展经历了从高校自主保障到政府逐步介入,再到内外部质量保障兼顾的发展历程,保障责任也相应地从教师个人到大学、从大学到国家、从国家又回到大学的演变。经过漫长曲折的发展,英国高校IQA日趋完善,形成了以内部质量保障为主、外部质量保障为辅的架构。上述分析可知,UCL的IQA既保留了重视文化机制的大学传统,又对内部质量保障的程序加以规范,同时加强了学生、社会力量参与,形成了一套以质量文化培育为核心、以严格的制度规范为保障的整合机制。在非学术领域,主要靠行政机制,以制度规范保证程序的科学性、公正性;在学术领域,主要靠文化机制,以共同的情感、价值观和信念来保证学术质量的高深性和复杂性。
中国高校IQA建设成熟度不高,更多停留在教学管理层面,存在建设理念落后、组织机构不健全、质量标准不明确、师生参与度低等问题。UCL的经验可为我们提供有益启示。一是建立虚实结合的保障组织。基于我国高校实际,应重视和突出学术委员会、教学委员会的地位和作用,赋予其实质权力,发挥其标准制定、政策建议和监督反馈的作用,注意“学术线”和“行政线”在质量保障机制中的协调分工。在此基础上,建立独立的、专司的、专业化的教学质量保障执行机构,使得学术权力与评价机构相互配合,共同服务于教学质量的提高。二是明晰实质标准的内涵。针对当前人才培养质量标准缺乏科学界定、表述过于泛化,难以落实到整个人才培养过程当中的问题,应构建包括知识、能力、素质等规格及要求的质量标准体系,立起IQA的“灵魂”和“筋骨”。三是细化与操作化程序标准。规章制度要真正发挥作用,一方面要严格执行,另一方面要有可操作性,可以供使用者直接查阅使用。就这需要把规章制度细化成可操作的技术路线、方法和管理流程,形成符合学校实际和操作性强的程序文件及作业指导书,形成程序标准。通过一系列程序来界定和描述工作流程,解决按章办事的问题。四是培育质量保障文化。随着IQA的逐步成熟以及相关规章制度的细化和完善,下一步应着手创建一种基于学术工作的质量保障文化。质量保障文化的建设,有利于避免工作程序的僵化和复杂化。
注释:
①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可分为外部质量保障体系(External Quality Assurance, EQA)和内部质量保障体系(Internal Quality Assurance,IQA)。本文聚焦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简称IQ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