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公藤多苷联合胰激肽原酶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功能及血清Hcy、hs-CRP水平的影响
2020-06-17阳嘉仪
阳 嘉 仪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老年病科 长沙 410004)
糖尿病肾病(Diabetickidney disease, DKD)是糖尿病的主要微血管病变之一,也是导致终末期肾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 ,ESRD)的最主要病因之一[1]。DKD的发生较为隐匿,一旦患者出现大量蛋白尿,进展为ESRD的速度明显增快,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逐步降低。糖尿病肾病的综合治疗以控制血糖、血压,降低尿白蛋白为主,还包括生活方式干预、纠正脂质代谢紊乱、处理肾功能不全的并发症以及肾脏替代治疗等。雷公藤多苷是由传统中药雷公藤的去皮根经提取分离出的活性成分,可除湿消肿、舒筋通络、祛风解毒;它广泛用于肾脏疾病,可通过抗炎、抗氧化应激、保护足细胞等途径延缓糖尿病肾病进展[2~3]。胰激肽原酶是从动物胰腺中提取的一种蛋白水解酶,具有扩张血管、改善血液循环和微循环作用;它通过扩张肾血管、阻抑微循环血栓形成,降低DKD所致的持续尿蛋白[4]。本次研究旨在探讨雷公藤多苷联合胰激肽原酶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功能及血清Hcy、hs-CRP水平的影响。结果证实两者协同治疗可显著降低患者肾功能指标、血清Hcy、hs-CRP水平及24h尿蛋白定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选择2018年9月~2019年11月我院收治的102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观察组男31例,女20例;年龄27~73岁,平均年龄(52.69±6.09)岁;病程3~9年,平均病程(5.09±1.72)年。对照组男32例,女19例;年龄28~73岁,平均年龄(52.74±6.03)岁;病程3~9年,平均病程(5.13±1.68)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①均符合糖尿病肾病诊断标椎;②对本研究药物无过敏史;③尿白蛋白排泄率持续升高20~200μg/min,尿肌酐为30~300μg/mg;④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①其他明确病因导致的肾病或蛋白尿患者;②严重肝肾功能异常或心功能不全;③严重血液系统疾患;④妊娠和哺乳期患者。
1.3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予糖尿病常规综合治疗,使血糖控制于理想水平。对照组空腹口服胰激肽原酶(上海丽珠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1297,规格:120单位)治疗,2片/次,3次/d。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雷公藤多苷(湖南千金协力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43020138,规格:10mg)餐后口服治疗,按体重1~1.5mg/kg,3次/d。两组治疗观察周期为60d。
1.4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肾功能指标变化,于治疗前后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检测血尿素氮、肌酐;(2)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Hcy、hs-CRP水平:于治疗前后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使用循环酶法测定Hcy、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hs-CRP;(3)于治疗前后检测两组24h尿蛋白定量。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肾功能指标
由表1可见,治疗后两组血尿素氮、肌酐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组别血尿素氮(mmol/L)肌酐(μmol/L)治疗前治疗后tP治疗前治疗后tP对照组(n=51)8.26±1.517.42±1.233.0800.003152.43±20.69126.65±16.746.4560.000观察组(n=51)8.31±1.466.53±1.086.0540.000152.37±20.78108.54±12.9111.7930.000t0.1703.8830.0156.118P0.8650.0000.9880.000
2.2 血清Hcy、hs-CRP水平
由表2可见,治疗后两组血清Hcy、hs-CRP水平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组别Hcy(μmol/L)hs-CRP(mh/L)治疗前治疗后tP治疗前治疗后tP对照组(n=51)28.21±3.5920.23±3.2411.7850.00018.75±2.6215.64±2.136.5780.000观察组(n=51)28.17±3.6616.61±2.4918.6490.00018.83±2.5310.51±2.0818.1410.000t0.0566.3260.15712.306P0.9560.0000.8760.000
2.3 24h尿蛋白定量
由表3可见,治疗后两组24h尿蛋白定量均明显减少,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组别治疗前治疗后tP对照组(n=51)4.43±0.912.74±0.839.7990.000观察组(n=51)4.49±0.861.65±0.6119.2360.000t0.3427.557P0.7330.000
3 讨论
随着全球糖尿病的患病率逐年上升,糖尿病肾病作为其最主要的并发症之一,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人力和经济负荷,极大地降低了生存质量[5]。DKD以持续白蛋白尿或(和)GFR进行性下降为临床特征,发展缓慢,最终可导致 ESRD。糖尿病的综合治疗针对其发病机制的各个环节,包括生活方式指导、血糖及血脂的控制、血压及蛋白尿的管理、肾脏替代治疗[6]。
中药雷公藤是卫矛科雷公藤属植物,雷公藤多苷是雷公藤的活性成分,味微苦,具有抗炎、免疫抑制或免疫调节、抗肿瘤等作用;雷公藤多苷被用于多种肾小球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近期实验研究表明,雷公藤多苷可通过抑制炎症及氧化应激反应等机制减轻微血管病变,延缓糖尿病肾病进展[7~8]。Yan Hong等[9]研究证实,雷公藤多苷对DKD有显著临床疗效,可降低血清肌酐及24h尿蛋白。胰激肽原酶主要存在于哺乳动物胰腺中,可降解激肽原生成激肽,扩张小血管,改善微循环以及血管通透性;另一方面还能激活纤溶,抑制血小板凝集,降低血黏度,防止微血栓形成。在DKD患者中使用胰激肽原酶干预可显著减少尿蛋白,改善肾功能[10~12]。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是半胱氨酸与蛋氨酸代谢过程中的重要产物之一,Hcy的升高可导致氧自由基大量产生,对微血管形成氧化应激损伤,近期研究显示,Hcy水平与DKD的进展相关[13]。同时,在DKD的微炎症病理状态下,炎症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水平升高,亦可诱发肾小球微血管病变。
本研究结果显示,经治疗后患者血尿素氮、肌酐,血清Hcy、hs-CRP水平,24h尿蛋白定量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提示雷公藤多苷、胰激肽原酶协同治疗糖尿病肾病有明确疗效,能改善肾功能、降低血清Hcy、hs-CRP水平,减少尿蛋白的作用均较单用胰激肽原酶更为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