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ZBK-LCD-A1型冷沉淀制备仪制备冷沉淀凝血因子的质量调查

2020-06-17吕素梅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20年6期
关键词:离心法凝血因子水浴

周 静 吕素梅

(洛阳市中心血站 洛阳 471000)

临床输血在进行患者救治时最常用的治疗措施,尤其是在对患者实施抢救的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作用[1]。冷沉淀是一种临床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的一种血液制品,就是血浆经过加工处理后得到的液体部分。冷沉淀和血浆相比,前者的浓度更高,输血疗效更好。因此,医护人员需在输血前对采集的合格血液采用科学高效的制备方法制备冷沉淀凝血因子,以便在输血过程中保证输血的有效性,不仅有助于提高患者手术成功率,而且能加速患者预后的恢复[2]。既往冷沉淀的制备主要采取离心法,而当前使用ZBK-LCD-A1型冷沉淀制备仪制备冷沉淀越来越广泛被应用,二者均能取得较好的制备效果,但是针对二者制备冷沉淀凝血因子的质量以及制备效率对比的研究较少[3]。基于此,本研究探讨ZBK-LCD-A1型冷沉淀制备仪制备冷沉淀凝血因子的质量调查,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血浆来源

制备冷沉淀的血浆全部来自本中心血站2018年5月~2019年5月采集的合格血液,全血400ml,均在10h内采集,在4℃条件下进行离心处理(4068g,10min),分离后制备成新鲜冰冻血浆,速冻成固态,置入-20℃冷库,备用。

1.2 仪器设备

山东中保康医疗器具有限公司生产的ZBK-LCD-A1型冷沉淀凝血因子制备仪;美国Thermo公司生产的HERAEUS-6000i大容量低温离心机;美国CytoTherm公司生产的低温水浴融化箱;Lmb全自动全血成分分离机Sepamatic-SL(Ⅲ);日本希森美康公司生产的CA-500全自动血凝仪。

1.3 检测试剂

Ⅷ因子试剂盒(厂家日本希森美康公司,批号547632A);纤维蛋白原试剂盒(厂家日本希森美康公司,批号547271A)。

1.4 方法

1.4.1观察组采用虹吸法制备冷沉淀

每批次制备90袋新鲜冰冻血浆,每台冷沉淀凝血因子制备仪可制备30袋冷沉淀,严格按照设备操作说明书进行制备操作。设定水浴温度为4℃,冷沉淀凝血因子制备仪开机达到设定温度后开始制备,将新鲜冰冻血浆袋与连接的转移袋一同放到公共秤,称重后将新鲜冰冻血浆袋放到水浴槽制备位中,将转移袋放到其下方的下称重盒中,电脑屏幕显示该制备位称重数据。30个制备位全部放置血袋后,将血袋导管放置在蠕动泵中并固定于该路管卡上,保持管卡以下导管足够松弛,以免影响称重。30袋新鲜冰冻血浆全部放置完毕后,单击“制备”,制备开始(其余60袋新鲜冰冻血浆按上述方法放置到另两台冷沉淀凝血因子制备仪中开始制备),水浴槽中新鲜冰冻血浆边融化边借助蠕动泵形成虹吸,当新鲜冰冻血浆袋中的冷沉淀凝血因子到达到设定容量时,夹管阀自动夹闭导管,制备仪通过声音报警和其顶部报警灯闪烁提示制备完成。工作人员提取血袋后在公共秤复核容量,利用制备仪自带的热合头热合管路,制备结束。

1.4.2对照组采用离心法制备冷沉淀

每批次制备70袋新鲜冰冻血浆,将新鲜冰冻血浆置于4℃低温水浴融化箱中,约80min几乎完全融化时,配平离心,使用HERAEUS-6000i大容量低温离心机进行离心,离心后将血浆袋置于成分分离机,选择冷沉淀制备程序,分离机自动完成血浆分离、称重、热合。

1.4.3检测方法

取出两组制备完成保存时间≥3d且呈冷冻状态下的冷沉淀,置于37℃温度下的解冻箱中解冻,析出融化后的血袋中呈淡黄色澄清液体。完全实现融化后将血袋混匀,将血袋中的冷沉淀挤进与血袋连接的导管内,热合后断开导管。于1h内严格按照CA-500全自动血凝仪的操作步骤以及试剂说明书予以检测。

1.4.4质量标准

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GB18469-2012《全血及成分血质量标准》中标准:200ml新鲜冰冻血浆制备的冷沉淀Ⅷ因子含量≥80IU、纤维蛋白原≥150mg。

1.5 评价指标

(1)冷沉淀凝血因子的质量比较:对两组虹吸法以及离心法下制备的冷沉淀进行抽检,比较其冷沉淀凝血因子的质量。(2)制备效率比较:比较离心法和虹吸法制备冷沉的工作效率(简称“效率”),制备每袋冷沉淀所有的时间=(每批次人工数×每批次所用时间)/每批次制备的总袋数,时间用min计算,用“时间min/袋·人次”表示,每人每制备一袋冷沉淀所用时间越少,效率越高。

1.6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冷沉淀凝血因子的质量比较

观察组纤维蛋白原、Ⅷ因子含量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组别Ⅷ因子(IU/袋)纤维蛋白原(mg/袋)对照组(n=48)101.68±5.78167.42±5.12观察组(n=48)123.34±6.02205.42±5.98t17.98133.442P0.0000.000

2.2 制备效率比较

用冷沉淀凝血因子制备仪采用虹吸法制备冷沉淀,制备数量增加,制备时间缩短,效率明显高于离心制备冷沉淀,见表2。

表2 两种冷沉淀制备方法效率比较

制备方式袋数人员时间(min)效率(时间min/袋·人次)虹吸法9021202.67离心法7021404

3 讨论

冷沉淀是把合格的新鲜冰冻血浆放在1℃~6℃的温度下,待加热到37℃,血浆中完全融化后,于1h内分离出沉淀下来的不溶解白色沉淀物。冷沉淀具备高浓度、高纯度、低容量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凝血功能障碍或创伤性出血的临床治疗中[4]。

冷沉淀中最为主要的有效成分为Ⅷ因子以及纤维蛋白原等,均是稳定性较差的凝血因子。其中的Ⅷ因子稳定性极差,其体外的半衰期在12~24h范围内。冷沉淀中的Ⅷ因子含有量与制备时间的长度呈负相关,制备时间越长,含量越低而下降。当在2℃~6℃的制备温度下,Ⅷ因子能够获取最高的回收率,当温度超过8℃时可出现自我融解。制备时的温度、制备所耗费的时间以及制备锁选择的方案都影响对冷沉淀质量,因此要采取合适的制备方案来控制融化温度,缩短制备时长,以此来提升冷沉淀凝血因子质量[5]。本研究中,观察组Ⅷ因子含量、纤维蛋白原含量均高于对照组,且平均制备时间短于对照组,表明ZBK-LCD-A1型冷沉淀制备仪制备冷沉淀凝血因子的质量更高,制备效率更好。分析其原因主要是运用离心法制备冷沉淀,新鲜的冰冻血浆要在4℃的冰箱中缓慢融化至一定程度后方可进行离心处理,离心过程中温度会上升,且制备过程也要在室温下完成,会造成Ⅷ因子以及纤维蛋白原的衰减[6~7]。而采用ZBK-LCD-A1型冷沉淀制备仪利用虹吸法制备冷沉淀,都是在一个密闭性较高的低温的制备环境中,冷沉淀的制备几乎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同时通过特有的微电脑控制系统,可将水浴温度稳定且精准维持在4℃~6℃,此时制备的冷沉淀中Ⅷ因子以及纤维蛋白原衰减最少[8~9]。水浴槽中新鲜冰冻血浆边融化边借助蠕动泵形成虹吸,当新鲜冰冻血浆袋中的冷沉淀凝血因子到达到设定容量时,夹管阀自动夹闭导管,制备仪通过声音报警和其顶部报警灯闪烁提示制备完成,精准控制冷沉淀容量在40~50mL,有效避免冷沉淀容量出现偏差。整个制备的过程能够做到自动化控制,最大程度上降低人为因素的影响,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10]。

综上所述,采用ZBK-LCD-A1型冷沉淀制备仪制备的冷沉淀凝血因子的质量更高,每袋冷沉淀的制备用时更短,制备效率更好。

猜你喜欢

离心法凝血因子水浴
控制冷沉淀凝血因子在室温下制备时长的临床意义
少见凝血因子缺乏症3例
冷沉淀凝血因子临床应用调查分析
自然沉淀法与离心法在自体脂肪移植隆乳术中的应用效果对比研究
冰水浴
一种改进的超声提取气相色谱法测定土壤中15种硝基苯类化合物
基于STM32的恒温水浴温度检测与控制系统设计
离心法和蒸馏法原油化验研究
影响原油含水化验准确性的因素分析与改进措施
水浴回流与超声波辅助回流提取百合皂苷工艺比较研究